Quantcast
Channel: 新新聞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我家就是戰情室!蔡英文愛邀人回家「作客」,柯P、張忠謀都去過

$
0
0

12-3

蔡英文家有如他的作戰總部,造訪幕僚絡繹不絕。柯承惠

文/紀淑芳

「你到小英家作客了嗎?」張忠謀、柯文哲都去過

張忠謀王金平彭淮南柯文哲,這些都是曾經受邀前往蔡英文家用餐議事的一號人物,某幾位甚至被媒體捕捉到,且因時空環境特殊而引起軒然大波。比起其他政治人物把家當成最後的私密堡壘,蔡英文則以自宅當成她奪取天下的基地,讓幕僚都變成名副其實的「家」臣。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說:「我從小到大習慣一個人,我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看書、寫東西或發呆都好。放空就是最好的休息。」對從小在富裕家庭長大的蔡英文而言,家無疑是她享受天倫、備受呵護的安全堡壘,她曾自述,自己是個從小擁有很多愛而充滿自信的小孩。

從小就喜歡邀人去家裡作客

這樣的自信小孩,通常也不會靦於「開放」自己的家讓外人一窺究竟。早年住在陽明山別墅的她,自己的家對一般人來說就像個「大觀園」,大學時期便常邀請同學到家中作客;學者時期,她也曾大方邀請記者到她位於敦化南路的住家採訪。

隨著她投入政治,進而成為台灣動見觀瞻的政治人物,「到蔡英文家作客」開始被賦予某種特殊的政治意涵。因為,幾次已曝光的重要政治「密會」,發生地都剛好在她家!

二○一一年五月,時值總統大選前,央行總裁彭淮南及太太被目擊夜赴蔡英文的敦南住所,成為新聞焦點,由於當時蔡英文才剛剛成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引發了「蔡彭配」的聯想。

12-4

彭淮南造訪蔡英文家成為當時的熱議新聞。林旻萱

隔年七月,當時蔡英文總統大選落敗正在沉潛,立法院長王金平夜赴蔡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另一個住家(因參選新北市長而購置)餐敘,竟又被路人撞見拍下;事後,雙方宣稱主要是對小英基金會籌備事宜交換意見,一同前往的還有時任小英基金會執行長的林全、董事張振亞、民進黨立委蕭美琴、潘孟安。

 王金平 + 陳?

大選結束之前,王金平大概不會再度拜訪英宅了。林旻萱

這兩次「蔡×會」都登上新聞版面,主人、客人們也都忙著發新聞稿,向外界澄清沒談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彭、王跟蔡英文的好交情,眾人也由此心知肚明。

其實,以蔡英文這幾年的政治行情,光從受邀到蔡家作客這件事,無疑已是一種「特殊關係的界定」──至少你得是個「咖」,或者,主人「很重視你(妳)」。

從蔡英文的家宴名單,可以說往來無白丁,某種程度也標示蔡英文政商人脈親疏遠近的關係圖,除了上述的彭總裁、王院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政論節目主持界一姊、財經界名人、資深媒體人……,據傳都去蔡家作過客。

自宅變成商議天下的戰情室

就連向來在公眾場合有意無意和蔡「裝不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和太太陳佩琪一起去小英家吃飯。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撇開一般公開行程不談,蔡英文會私下到「你家」作客,主人面子也很大!某位企業老闆曾因某件眾所矚目的案子,邀請蔡英文到自己的別墅,親自向蔡釋疑,顯示雙方之間高度的互信關係。〈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69 期〉

延伸閱讀

她是戰功彪炳還是擅長收割?你該認識的十個蔡英文

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這一次是我自己決定的

「拼了命也要把年輕人的眼淚換成笑容」-蔡英文敗選後的 1000 天,她準備了什麼?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封面故事】蔡英文的餐桌政治學

The post 我家就是戰情室!蔡英文愛邀人回家「作客」,柯P、張忠謀都去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柯文哲執政求創意、講效率,卻讓幕僚忙著在背後擦屁股?

$
0
0

28-1

◎「媒體寵兒」柯文哲不滿大眾對他「討論太過頭」。

文◎羅芋宙

監視器取締行政違規,讓觀傳局長簡余晏被自己打臉;禁用免洗餐具的執行細節讓環保局傷透腦筋,局長劉銘龍只能攬下責任稱「我們努力還不夠」。但如果柯P政策一再流於宣示性的拚形象,就非台北市民之福了。

  • 「一根筋」做事,腦子直通嘴巴

台北市政連環泡!柯文哲連續提出以監視器取締違規停車、市府機關學校禁用免洗餐具等,消息一出,無論藍綠議員、立委、名嘴甚至法律人士,都紛紛跳出來表示反對與質疑。

「建立一個用常識可以理解的國家」──這是標準「柯」式施政心法。不過,一系列從常識出發、欠缺嚴謹想法的施政,有好有壞,除了展現政治明星「金身護體」的威力外,也令人不得不對柯市府的擇「善」(惡)固執捏一把冷汗。

「他若要持盈保泰,就不會做這些爭議性的事。他每天接收到很多資訊,大部分是叫他不要做這、不要做那,柯不會接受,這對他一點效都沒有。針對監視器爭議,正好凸顯他不怕衝突,不是個會從善如流的人。」幕僚如此緩頰。

  • 監視器執法,踩了人權紅線

據悉,柯文哲提出監視器想法時,在晨會上曾有一番辯論。幕僚透露,「市府團隊不是沒有『魏徵』,大家有爭相當他的對立面,但我們也被他說服。」「他的個性是我有這想法,這想法不是天條,可以丟出來討論。」且此案還要送議會審議,也不是柯P說了算。

但令人驚訝的是,○八年時任市議員的觀傳局長簡余晏,曾推動台北市監視系統管理自治條例,認為監視器不能取締行政違規。如今入市府後,卻表示她身為幕僚,只能給首長意見,無法逾越職權;而法務局長楊芳玲接受議會質詢時,也說此案她是「看了報紙才知道」,市長事前並沒有尋求法務局的專業見解。幕僚的無能為力與袖手旁觀,凸顯市府團隊「落拍」及決策粗糙。

畢竟,此政策有個明顯的「對照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曾提出相同構想,被當時包括簡余晏在內的議員痛譙「腦殘市府」、「警察城市」,郝這才把話吞了回去。而柯P先是批人「腦袋裝大便」,隨後表明「已經打定主意」,事後卻說政策未執行,社會「討論太過度了」。

柯P出發點是想減少員警冗務,從他四月大砍北市警察二十七項行政雜務、上任後每個月兩次與基層員警「便當會」,可見立意良善。這次柯P在治安會報得知員警被迫全天在違停熱點站崗,於是建議拿攝影機去拍違規停車,「一根筋」的做事方法,硬是踩了人權紅線。

延伸閱讀:柯文哲:別讓警察做冗事!載送考生服務將成絕響

呂秋遠解析柯P的「監視器抓違停」,到底是違法還是腦袋裝大便?

28-2

◎柯 P 想減少員警冗務,監視器執法卻惹出了前朝爭議。

  • 禁用免洗餐具,狀況一籮筐

除了監視器風波,還有一把火燒到自家人。北市府內和各級學校打算全面停止供應一次性餐具。不過,這項政策四月才開始討論,細節都沒確定。

據瞭解,以前柯P在台大醫院吃飯時,都是自己拿便當盒去盛裝飯菜,入市府後習慣不改,只是打飯工作改由技工大姊代勞。看到市府經常出現一次性紙盒、便當盒、瓶裝水,柯當然看不下去。四月初他主動向環保局長劉銘龍提及此事,並指出市府餐廳使用美耐皿餐具的健康風險,劉表示會提出具體規範,月中各局處對此開了第一次討論會。

北市府禁用免洗餐具政策,與過去有何不同?劉銘龍表示,市長呼籲重點有三,一是禁用瓶裝水,二是基於健康,不要使用美耐皿,三是公家機關雖規定禁用免洗餐具,但外帶不在此限,柯P則希望即使外帶也要使用自備餐具。

市府有八萬員工,學生共二、三十萬,狀況一籮筐。柯P說「很快」將發布公文禁用免洗餐具,令相關單位大為緊張。比如學校詢問委外廠商算不算?捷運公司問地下街算不算?契約無法配合怎麼辦?都忙著向環保局要明確答案。

市府人員抱怨,「他認為既然執行要點都訂好了,就OK了。可是各機關學校同仁業者等還有問題,不可能不管問題強行推。市長他注重效率,當然我們要快,可是大家不配合,你求快公布有什麼用?不能訂陳義過高,結果大家陽奉陰違的政策。

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說,「如果能做大家早就做了,如果現在沒做,當然是有它的問題存在,變成要想辦法去突破。」「帶蘿蔔糕、奶茶進來我們管不管?老師請學生喝飲料怎麼辦?你便利商店御便當送來就這樣了,要禁到什麼程度?手搖杯咖啡是不是都要帶環保杯去裝?」目前是否訂定細節都還在研議中。

  • 政策脫口而出,無異自曝其短

原本說五月或六月即將上路的政策,劉銘龍說,目前還無法確定時間,「市長有強調『一步一步來』。他做事比較追求快,準備好就趕快上路,他可能誤以為大家準備好了。帳可能要算在我頭上,我們努力還不夠。」

上任一百多天,劉評論柯P個性「簡單直接」,「他的生活經驗認為應該如此。我們專業幕僚的責任是在可行基礎上,協助往這方向走。但這不該是道德競賽,而是生活態度的培養。」

以柯文哲現在如日中天的聲勢,一言一行都會掀起討論,責怪大眾「討論太過頭」,未免站不住腳。尤其政策說出口,沒有經過嚴謹成本與效益評估,只會流於宣示性的「拚形象」,不僅於現實無益,更是自曝其短。因為,擇善固執誠然可喜,若是冥頑不靈,問題可就大了!〈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0 期〉

延伸閱讀

柯粉請進!建築師阮慶岳批柯:柯P自我膨脹到令人害怕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焦點新聞】柯P創意無限  幕僚忙著擦屁股

 


The post 柯文哲執政求創意、講效率,卻讓幕僚忙著在背後擦屁股?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終於進駐行政院!被江宜樺水柱驅趕的「暴民」,變身毛治國的「婉君」

$
0
0

40-1

政委蔡玉玲比喻自己是「轉譯」民間需求給政府。

文/張家豪

  • 被江宜樺水柱驅趕的,變成毛治國的「婉君」

國民黨九合一大選慘敗,讓藍軍驚覺「婉君的未來不能等!」從江內閣扎根,到毛內閣上任十天就提出「網路溝通與優化施政三支箭」,其中也導引三股民間力量大力協助,他們是誰,提供了些什麼幫助,成效又是如何?

九合一大選執政的國民黨慘敗,政院更加意識到公部門對「婉君(網軍)」、網路世界認知的匱乏,從前任閣揆江宜樺就開始扎根與「婉君共舞」的網路溝通政策,現任閣揆毛治國更加快了腳步。

如江宜樺任內,推出各部會首長透過線上直播,回答網民問題的「內閣踹共」節目,毛揆任內則進一步透過 vTaiwan 線上討論平台,結合實體會議做成政策,近期就通過政院版《公司法》中影響數萬公司的「閉鎖型公司」專章。

  • 要角一:政委蔡玉玲引進社群力量

另外「政府開放資訊」方面,江揆推出憑健保IC卡、自然人憑證,就可申請下載近一年就醫資料,毛揆則加入「大數據分析」,利用分析發票資訊,成立物價資訊線上平台。

然而,不免令人好奇,偌大的政府機器,如何在短時間導入新語言還能順利運轉?原來,投身政院的幾股「民間力量」是箇中關鍵。

其中的領頭羊,當屬從二○一三年十一月擔任政務委員至今的蔡玉玲,她曾任IBM大中華區法務長,後來創辦專攻科技法的理慈法律事務所。

因熟知相關領域二十多年,蔡玉玲主要負責「虛擬法規調適、鬆綁」,比如因應跨國境、跨部會的電子商務、網路交易,協調各部會調整法規。她也負責協調「政府開放資料」的公開程度及授權。

「進入政院前,我就長期演講科技、網路新趨勢的相關主題。江院長找到我,我就想:好吧!那就自己下來『理一理』。」也正因通曉網路領域,她要『理』的不僅止於法規,如何透過網路,讓人民及政府彼此間更瞭解,提升「公民參與」,也理所當然落到她的肩頭。

面對挑戰,蔡玉玲直接向網路社群尋求建議與協助,讓更多的民間力量,由她做為突破口,進入體系內「攪動一池春水」。

  • 要角二:g0v 架設政策討論平台 vTaiwan

改造政院的另一要角也就此浮現,那就是「零時政府 g0v.tw」──致力於政府資訊透明,參與者來自各領域,有程式開發者、統計學專業、公民與鄉民的開放資訊社群。

蔡玉玲先是請 g0v 協助在一四年八月經貿國是會議上,豎立兩座「網路文字直播牆」,讓在場官員可隨時看見網民意見,並協助集結各網路社群的「觀察員」與會提出意見。

此外,毛揆上任以來新設與網路民意「溝通」的管道之一,成立於一月七日的「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台 vTaiwan」,平台上還有網路交易課稅、遠距教育等七個政策雛形的討論案,也是由 g0v 參與者不取分毫,協助資策會成立。

vTaiwan 專案參與者說明,平台討論模式採「不投票、不預設解決方案」,目的是讓各界充分知情(well-informed),每個政策雛形分成數個子項線上討論後,再舉行實體諮詢會議,由提案部會、專家、民間參與者各自陳述意見,反覆討論後,落實成草案。

另各部會皆設帳號,七天內解答各界提問;線上發言有見地者可受邀實體會議。蔡玉玲說,已有部會詢問可否也將法案放上平台。

vTaiwan 的開發過程其實煞費苦心,專案參與者提及,g0v 兩年前成立「動民主」專案,引進德國海盜黨的 Liquid Feedback 線上政策議決系統,由 ETBlue 等人參考世界各地參與式民主的網路工具、彙集心得,才研發得 vTaiwan。

參與者也提醒,網際網路治理概念的基礎,是「多方溝通『如何聽』比『如何說』更重要。

  • 要角三:柯P網路競選推手各部會演講

政院也邀集其他民間力量,如「病後人生」站長羅佩琪進入衛福部,幫助官民溝通,各部會議也邀請新創界人士,及沃草、台灣鄉民創業協會等網路社群與會。其中參與最深、最廣者,當屬曾參與制定台北市長柯文哲網路選戰策略的軟體工程師王景弘。

王景弘今年一月經蔡玉玲邀約,擔任虛擬世界法規調適方案研究員,帶進不同觀念與政院幕僚激盪政策,也將政府想法傳遞給資訊科技及創業圈,並架設 vMaker 台灣創客平台,還到各部會演講、說明「政府開放資料」。

對曾參與三二四占領行政院而被起訴的王景弘來說,進入政院實在是意外,「我爸是村里幹事,從小叫我考公務員,我抵死不從,沒想到還是進入公家體系。」但他解釋:「我在跟老闆(蔡玉玲)做結構性的實驗,我要拿掉幕僚造成的屏蔽。」王景弘說,四個月以來,到各部會大小演講已近三十場,部會首長做決策需要更多元聲音以供判斷。另外,王景弘也希望政府及民間的意見確實溝通,「不要再發生法案快通過了,沒有轉圜空間,才在民間引爆爭議。」

王景弘形容,政府與民間已從「互甩巴掌」進步到「互視」。但還要三到五年,才會從「對談」形成論述,進而「影響決策」。王景弘解釋,「互視」是指理解彼此認知差多遠。他並提醒,兩岸、世代正義及勞資關係等議題,任一政黨上台都無法立即解決,都應思考如何精進溝通。

40-2

王景弘形容,政府與民間已從「互甩巴掌」進步到「互視」。

  • 從「互甩巴掌」進步到「互視」

政府透過虛擬網路拉近與民眾的距離的過程中,引進民間力量之所以重要,正如同蔡玉玲比喻:「政府這部大機器的使用者手冊很厚,但你只要按對一個鈕,它就轉,我是『轉譯』民間需求,讓大機器執行的人。」王景弘也說,效能低落的台灣政府,不如納蓬勃的民間力量為己用,「設定機制,再開放資料由人民執行機制,變成『兩人三腳』的政府。」

然而,民間留下的觀念能否持續發酵,而非船過水無痕,仍有待觀察。

(本文 vTaiwan 專案參與者回答內容的線上採訪過程原稿,另以創用 CC 4.0 授權方式公開,CC BY 4.0 https://g0v.hackpad.com/vtw-new7)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1 期〉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政治事】三二四占領政院要角真的進駐行政院


The post 終於進駐行政院!被江宜樺水柱驅趕的「暴民」,變身毛治國的「婉君」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查弊、送辦都是柯 P 團隊說了算,難道這是「柯主席」的文革時代?

$
0
0

10-1

柯P在調查大巨蛋等案件中看到了「政商」,但卻沒想去改變「結構」。

 

文◎顧爾德

  • 大玩「吹牛」難撼政商結構

「廉政委員會」就是「革委會」,柯市長也成了「毛主席」。但是,這場革命沒有真的拆了舊結構。柯文哲又回到傳統政商結構下去「喬事情」──與他前兩任市長的做法沒什麼兩樣。柯P與財團的戰爭不是一場好打的仗。柯文哲與台北市府要對抗的不是一、兩個「囂張」的資本家或形象不好的企業主;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運作已久、相對鞏固的「政商結構」。

「財團怎麼可以如此囂張!」一月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之初,針對鴻海集團要求市府限時公開三創園區招標資料時,對郭台銘撂了重話。他並說:「台北市府不是鴻海公司附設的。」

柯文哲的重炮獲得市民與輿論一片好評。當多數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愈見強烈,覺得自己沒受到合理應得的待遇,「囂張」的財團正是民眾抒發不滿的對象。去年反服貿運動,矛頭指向跨海峽兩岸的「政商聯盟」,就是這種社會氛圍的呈現。

  • 打了「政商」,卻沒改變「結構」

柯P就在台灣社會這個重要的轉捩點上適時出現,他扮演起反財團、捍衛公平的正義戰士;整個社會的民氣讓他有所依恃,一手順風牌,怎麼出就怎麼贏。

其實,這不是一場好打的仗。柯文哲與台北市府要對抗的不是一、兩個「囂張」的資本家或形象不好的企業主──例如涉入桃園合宜宅弊案的趙藤雄,或中國工廠員工連續跳樓的郭台銘;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運作已久、相對鞏固的「政商結構」。

在這場與政商結構的鬥爭中,柯文哲團隊看到了「政商」兩個字,知道要批資本家同時也要打政客。因此,市府宣稱要移送馬英九法辦,也不時炮聲隆隆地對準郝龍斌。

  • 「廉政委員會」就是「革委會」

柯P也絕不是「白目」,市府團隊在打弊案時太懂得運用宣傳與媒體,媒體輪流爆料,甚至名嘴還能「撿到」廉政委員會的報告,提先曝光。他們原本還想著操控各弊案進度節奏,輪流上演,給媒體、民眾一場接一場的好戲。

不過,整個打弊的發展似乎逐漸超出了柯文哲團隊的掌握──他們打了「政商」,卻沒想去改變「結構」。

「結構」包括從個人到組織間的社會關係,也包括了法律制度所明確規定的架構。而柯文哲眼中的各種弊案會存在這麼久,不是只靠某個官員與大老板「喬」好就成了,一定是有一套結構存在;這個結構,有利於這些被柯P認為不合理的官商合作案持續產生,並提供法律保障。

柯P打弊的做法卻是凌駕現有結構,用一個沒有經過議會立法、市府自己成立的「廉政委員會」在調查弊案,一個沒有法源的組織在決定要不要把馬英九移送「法辦」。

柯P是在用搞革命的手段推動改革。文化大革命時代,毛澤東要革官僚體制的命,一方面透過由下而上的群眾動員,另一方面則在各地成立了體制外的「革命委員會」來奪官僚的權。

「廉政委員會」就是「革委會」,是個權力凌駕正式官僚組織,但又身分不明的機構。柯市長也成了「毛主席」,「語錄」比法規命令位階高。用這種非常手段來打弊,其實就是要搞革命。「台北市革委會」想重新界定各種消防、疏散標準,但又不是透過法律程序來打破舊結構。結果成了「革委會」與「毛主席」說了算數,這也引來了建築界反彈,社會形象佳、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呂欽文、阮慶岳都跳出來批判柯文哲。

延伸閱讀:柯粉請進!建築師阮慶岳批柯:柯P自我膨脹到令人害怕

  • 玩「吹牛」嚇不住對手

阮慶岳的批評一語中的:柯文哲「一直沒去做本質的事情」,而柯必須要改變的是「政府結構」與「權力問題」。但是,這場革命沒有真的拆了舊結構。北市府只能指控或暗示馬、郝兩位市長「密室協商」、「圖利廠商」。而「革委會」揚言要移送馬英九,市府也還沒真的行動──若真的移送,姑且不論總統享有的刑事豁免權,市府有充分證據足以成案嗎?

柯團隊一系列打弊的做法都像是在玩撲克牌遊戲「吹牛」,而且只看到嚇唬對手的博弈策略,卻不見整體戰略。因為法令沒變、合約依舊,遠雄、富邦依法論法,老神在在。柯市長也只能說松菸「一切都合法,但是社會觀感不佳」。

法律途徑難行,柯P居然又繞回兩位前任市長的老路:「密室協商」。為了松菸,他把富邦老板蔡明忠與誠品大股東童子賢找來談交易。

延伸閱讀:柯文哲的誠品會談竟被說是「密約」?徐嶔煌用五點帶你還原真相

這就是百分之分傳統政商結構下的做法,柯文哲與馬郝在同樣的結構下採取同樣的行為模式。重點不在於趙藤雄可能是個「壞資本家」,童子賢是個「好資本家」,蔡明忠是個「有良心的資本家」,而是柯文哲解決事情的模式與馬郝沒兩樣──這正是柯團隊這四、五個月來所批判的模式。

也許柯文哲覺得自己比馬郝聰明,在密室中可「喬」出更好的買賣,但政治改革要的是好的制度、好的行政程序,而並非是要一個比較精明的市長。

更嚴重的是,政府居然主動撮合BOT違法私相移轉,而這個凌駕法令制度的協商結果,還被自己市府的局處打槍,直指不合法、不可行。

  • 只會撥算盤沒有理想願景

即使要搞革命,也得承諾人民一個「奶與蜜之地」。正如「市長夫人」陳佩琪自己曾說的:「好市長要興利,不只要除弊。」「柯P革命」四個多月,到底是要帶領市民走向什麼樣的理想國?實在看不懂。

市民們只是常聽到柯市長在撥算盤,覺得這裡太浪費,那邊被廠商賺太多,但這些錢省下來、要回來之後,柯市府要拿來做什麼、給市民什麼更好的服務?到目前為止,沒有聽到讓人眼睛會一亮的理想願景。〈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1 期〉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封面故事】  北市府裡的「毛主席」與「革委會」


The post 查弊、送辦都是柯 P 團隊說了算,難道這是「柯主席」的文革時代?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護理師的告白:1 人顧 60 人、評鑑猛造假的長照界我實在待不下去!

$
0
0

37-1

《長照服務法》雖已通過,但對老人家與家屬的幫助仍待落實。

文◎羅芋宙

  • 長照機構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告白

長照機構是把機構當成旅館,外觀做得漂漂亮亮,卻做不到照護基本動作,也把護理人員當作「高級服務員」,家屬要什麼,就得給什麼。長照機構充滿缺失政府都不知道嗎?那麼評鑑又是怎麼通過的?長照很有前景,然而護理人員對未來非常悲觀。

淡淡的消毒水味,優雅溫馨的居住環境,這是新北市一家評鑑優良、收費不貲的護理之家,也是護理師慧楨(化名)離開忙碌的醫學中心後,選擇奉獻護理專業的地方。沒想到,半年之後,她再度做了逃兵……,以下是她的自述。

  • 照病比懸殊,根本照顧不來

我一畢業後就曾待過長照單位,後來從長庚醫院離職後,不想再回去輪三班,大多長照機構會讓我們選班表,符合我的需求。加上我很喜歡與病人相處,長照步調慢,能有更多時間陪伴病人聊天,於是我選擇到護理之家工作。

護理之家中,老人家最多,大部分是喪失自我照顧能力,但這三年有點改變,以前沒事不會進來,現在高收費的機構做得像「家」的感覺,很多有錢人移民出去,爸媽就住這邊。

長照機構的收費,中南部每月大概二、三萬元,台北收費三萬五千元到六萬元不等,如果住三萬五千元的大概是五人房或通風不好,這還不包括額外費用,例如你要整天吹冷氣,就要再加錢。花錢買了床位,美其名有護理人員在看,事實上都是外籍看護,期待有好品質是不可能的。

我們護理之家有一二○個病人,一個班兩個護理人員,人力比是一比六十。院方會向家屬說,「每層樓都有護理人員」,但那是我 cover 兩層樓。我通常只能固定待在病情嚴重的病患那層,其他如失智的,基本上很難去理會,因為根本無暇照顧。

每次我向家屬說我要照顧六十位病人,家屬都嚇到,他們說你要跟老闆講不能這樣!我說如果我反映有效,早就改善了。

37-3

長照機構照服員工作量大,老人家常無法得到最佳的照顧。

至於照顧服務員的照病比是一比九到十。但事情很多,灌牛奶、翻身拍背,還要打掃拖地。所以有的病人大便很久了,也不可能馬上換,就這樣讓他們浸著大便一個小時;這種照顧品質很容易造成紅臀、細菌感染,屁股的壓瘡永遠不會好。

病情允許的阿公阿嬤,一定要下床坐在輪椅上看電視,照服員抱著完全沒有支撐力的老人家上下床,非常吃力。阿公阿嬤很脆弱,手一拉就骨折脫皮,如果你有時間慢慢翻身,就能盡量避免傷到他們。可是照服員要做的事太多,他們只想快點把事情做完,例如一天要洗三十幾床老人,只好亂洗!有洗就好

  • 評鑑前地板猛打蠟,無視病患安全

我以前看鄉下的照服員,外籍的、台籍的很多都會偷捏阿公阿嬤,因為老人家一直叫,工作量太大,會很煩!我也遇過賞巴掌的,有的老人家失智,不停罵你髒話,抽他的痰,他吐你口水,情緒一失控,一巴掌就過去了。生病的人光是一位就夠「盧」了,對病人情緒反應他們沒有空間去容忍。

給錯藥的機率也很高。護理人員少,都是護理人員備藥,照服員給藥,我一次準備六十份的藥,照服員負責發給各床位,他們太忙,分心就會拿錯,失智老人亂抓東西吃,也沒在提防。外籍照服員犯錯太多會被送回國,我最怕的是他們給錯藥不敢講。

來自越南、菲律賓與印尼的照服員,很多都不太會講國語,連我說的話都聽不太懂,阿公阿嬤講台語的很多,更聽不懂。有次我說灌完牛奶不能馬上平躺,牛奶回流到肺部會嗆到,她卻一直回答,我幾點灌牛奶,我來不及了!還有一位看護把病人餵到嗆到,我說不准餵!她以為我怪她沒餵,反而愈餵愈快,一邊點頭一邊塞,病人那次就造成吸入性肺炎。

37-2

老人家除了醫治診療,其實更需要的是有人關心與尊重。

工作量那麼大,誰會跟阿公阿嬤聊天?誰會給他們好臉色?我印象很深刻,有位老人他失智了,每天一直喊,大家都覺得他煩;有次他跟我說,我們老了住在這裡就是沒尊嚴了!我聽了好心酸。老人家喜歡被讚美、聊往事、聊孩子,有位病患四肢萎縮,只剩一顆頭還正常,只有我發現他會講話。

我們的護理之家是衛生署環境評鑑優等,每年評鑑前都會打蠟,打得光鮮亮麗,連我穿著標準護士鞋都無法止滑,所以我們病人跌倒率很高。我聽其他護士講,有次看護因為地板太滑滑倒,老闆竟然下令「不准跌倒」!

  • 評鑑委員早知道會作假

但家屬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在意的是「感覺」。院方會向家屬解釋說,爸爸四肢軟弱無力,無法控制爸爸行為,從輪椅站起來就跌倒了,家屬都會接受這種說法。

長照有分護理之家與養護中心,都有規範人力比,但包括各大醫院評鑑都會作假。我曾聽到院方驕傲地向評鑑委員說,很少有護理之家那麼多護理人員吧?坦白說,評鑑委員都知道會作假,長照人力比一比三十是常態了,大家都心照不宣。

不僅如此,很多私立長照機構是私宅,連安全疑慮都作假;例如逃生空間不夠大,甚至電梯是救護車推床進不去的,病人要急救時,只能用床單把病人扛下去;我們那間則是沒有逃生梯,逃生梯就是樓梯,怕阿公阿嬤跌倒或逃走,我們會用網子封住樓梯口,評鑑時拆掉,等評鑑委員走再掛回去。

長照機構是把機構當成旅館,外觀做得漂漂亮亮,卻做不到照護基本動作,也把護理人員當作「高級服務員」,他們要什麼,我們就得給什麼。

之前有家屬硬要他爸爸灌薑汁,他爸有胃潰瘍,我說不能灌會吐,院長回我,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盡到告知責任,請家屬簽切結書就好了;有的家屬堅持要家人吃某種藥,可是連藥名都沒有,我怎麼知道那是什麼藥?院方也說簽切結書就行。他們很怕家屬退住,就收不到錢了,因為各機構都在搶病人。

我在急重症待過兩年,長照界很少急重症出來的,所以護理長很想栽培我。其實,會來到長照界很多都是被醫療界淘汰的護士,有的連注射位置、濕敷乾敷都搞不清楚,有位病患嘴巴破皮,學妹竟然在他嘴巴裡擦優碘。

有次收了一位新住民,入院沒有做傳染病篩檢,一周後,醫院打來告知疑似肺結核病人,他們竟然要家屬帶著病人坐計程車走!事件爆發後,我說不行,我一定要離職,這個護理之家太多不合理!

  • 長照機構缺失處處,評鑑照常過

護理長勸我,很多護理之家鐵門拉下來,鐵門內是沒有護士的,有的還是「標竿」,「我們這家已經算中規中矩了,你要檢舉,檢舉不完。」她還說,你認為這些缺失,政府都不知道嗎?你認為那些評鑑是怎麼過的?叫我自己去想這些問題。

長照很有前景,但我對未來非常悲觀,以後只能給外籍照服員照顧,也不用奢望能有尊嚴,要有尊嚴可以,每個月最少準備六萬元。而我呢?背離護理理念的長照環境,我是沒有打算再回去了。〈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2 期〉

延伸閱讀

一個婦產科醫師的告白:請尊重專業,別再撲殺全台僅剩 800 人的我們

誰該為醫療崩壞負責?不是醫生、病人,更不是被正義沖昏頭的立委

專訪血汗護理師:我們用命支撐崩壞的台灣醫療,但誰為我們拚命?

《長照法》爭議懶人包:小孩一出生就得養老,符合世代正義?

草率通過的長照法:每月補助不到 300 元,誰想來照顧失能老人?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焦點新聞】逃離醫院後  我又做了長照界逃兵……

The post 護理師的告白:1 人顧 60 人、評鑑猛造假的長照界我實在待不下去!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高鐵財改案終於通過,才剛跳進火坑的董事長劉維琪接下來該怎麼做?

$
0
0

28-1

劉維琪直言,只要可以解決問題,什麼方法都不是重點。

文◎黃琴雅

  • 不擔心BOT變國有民營,「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

劉維琪處理高鐵事務行動之快,讓董事及立委們刮目相看。他直言高鐵有三大危機,但他會盡一切方法不讓它破產,「只要能凝聚共識,什麼方法都不是重點,只要可以解決問題就好!」

今年初,高鐵財改案在立法院未過,因而「殲滅」一位交通部長及高鐵董事長,空缺三周的高鐵董事長一職,在行政院長毛治國及新任交通部長陳建宇的多方探詢下,請出原本擔任高鐵獨董的劉維琪出任,有人形容,劉維琪在「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接任高鐵,簡直是「跳火坑」。

劉維琪處理高鐵事務行動之快,讓董事及立委們刮目相看。二月十六日一上任,就在董事會決議,將「九二一大地震等九項不可抗力」、「法定優惠票價短收差額」及「運量評估錯誤」等三件聲請仲裁,要求政府賠償三○九九億元。

  • 跨越產學兩界,仕途不缺貴人

三月下旬,劉維琪主導的高鐵董事會馬上通過新版本的財改案,送到交通部審核。劉維琪提的財改案是全民釋股方案,先由普通股減增六成,再增資三百億元,先交由全民認股一九二億元,泛公股認七十八億元,全民認股不足額的部分再由包括五大股東在內的原始股東認購,這項方案也獲得五大股東在內的董事會支持。

不過,高鐵新版送到交通部後,又被改了。因為交通部長陳建宇近一個月徵詢立委的結果,發現藍綠都怕圖利,藍的怕圖利五大股東,綠的怕圖利親中企業,因此,得出了折衷的A、B方案。

所謂的A方案,就是由高鐵相關建設基金認一八○億元,員工認股十二億元,全民釋股一○八億元,提高泛公股比例至四二%;B方案則不做全民釋股,全部由泛公股認走,持股提高至六三.九%。「這樣中資就沒有機會,五大股東持股降為一七%,也與政府比例懸殊。」也就是高鐵幾乎形同由政府接管。

劉維琪是少數跨越產學兩界的人,他曾擔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總經理與中山大學校長等職,在國民黨黨營事業期間,結識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至此成了陳哲芳的「救火隊」,幫陳哲芳拯救從長億集團楊天生手中接下的泛亞銀行(後改名寶華銀行),在他三年任內,將逾放比從二二%降為六%,短期化解寶華危機。

  • BOT精神是人定義的

之後,陳哲芳在入股國票金時與其他大股東黃春發、洪三雄擺不平,又請劉維琪去國票金坐鎮;但劉維琪離開寶華一年後,寶華就受中華銀行擠兌事件波及,而被政府接管;六年後,劉也因國票金股東間不斷爭奪,黯然離開國票回到學術界。如今他又被交通部從高鐵獨董拔擢為高鐵董事長,他的仕途似乎一向不缺貴人。

「過去的經驗,對我很有幫助,讓我處理這些事務可以不慌張,」「這裡的股東都比過去國票金的和氣許多,」面對政治力糾葛不斷的高鐵財改案,說話中規中矩的劉維琪還能很平靜地說,「只要能凝聚共識,什麼方法都不重要,只要可以解決問題就好!」也就是說,財改過關,是劉維琪上任的最大任務。以下是本刊專訪內容:

問:以目前交通部所提的A、B兩個增資版本,都傾向由泛公股認購,這不就等於國營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接管嗎?外界擔心把高鐵變成台鐵。

答:高鐵有很好的基礎,不會變成台鐵。兩黨委員都不同意高鐵變成國營,因為政府持股低於五○%就不算是國營事業,且泛公股指的是航發會、中技社等政府可以控制的財團法人,不是政府直接投,加上勞保、勞退基金,這樣高鐵就是公有民營,不是國營。且我在乎的是特許期有沒有延長,否則高鐵資產價值會一再減損。

問:這似乎不符合BOT精神?

答:BOT精神是人定義的。有立委告訴我,最早獎參條例版本是公股投資BOT案不得超過五○%,後來被修成二○%,現在立委們寧可修回去五○%,讓這個案子可以運作。

28-2

如果只延長 15 年特許,高鐵未來可能會再有財務危機。

  • 若不延長特許,高鐵難度危機

問:您認為高鐵有立即破產的疑慮嗎?

答:身為高鐵代表人,我會盡一切方法不讓他破產。但高鐵有三大危機,一是資產減損。高鐵資產因有抵押借錢,每年都要做減損測試。會計上若使用價值法,高鐵的淨值早已是負數,因為高鐵特許期只剩下十八年,這十八年賺不到負債的四千五百億元,淨值就要以負數來列,有立即破產危機。

但我們今年已經過交通部同意,採行公允價值法,所謂公允價值,就是這家公司今天要在市場上賣掉,可以賣多少錢。現在高鐵的公允價值在帳面價值以上,今年就沒有資產減損的問題,但明年可能會在公允價值之下,因為特許期愈來愈短,所以買到的人,用的年限也很短,愈來愈沒有價值。

第二大危機是特別股訴訟案,這也是最緊急的部分。現在特別股股東要求贖回的官司已打到三審,隨時會有結果,高鐵隨時都會有被求償的危機。

第三大危機跟折舊有關,高鐵四千億元資產中,有兩千億資產可以用一百年,但卻因特許期太短,必須以二十六.五年折完,現在只剩下十八年。高鐵過去所採的是直線折舊法,每一年要折一九○億元,因此每年賺的都折掉了,後來改採運量百分比法,但問題是載客多、折舊就高,今年可能要比去年多折舊四、五○%。

去年賺的五十五億元,其中扣除所得稅回沖利益,本業是賺二十六億元,若以運量折舊,明年可能會虧損,現在又開始要償還銀行所借的三千億元本金,未來現金將會不足,財務惡化愈來愈嚴重。

問:高鐵資產沒有重估過?

答:這就是一種重估。雖然現在公司很多採新的會計準則IFRS做資產重估,但這些公司的土地與房地產都是自己的,高鐵不是永續的公司,十八年後,土地與大樓都要歸給政府,所以會計上只能算十八年。

問:但依據高鐵財報,特別股是股本,放在股本項下,應沒有立即求償的危機?

答:根據IFRS的規定,特別股應該放在負債項目,我們是因為政府給的優惠,所以可以放在股本下面。一旦官司打輸,法院判定你要付,財報上就多一筆負債。

  • 銀行企業不配合,難搞BOT

問:依據財改案,傾向普通股減資六成,但特別股不參與減增,原始股東不就成了冤大頭?五大股東應該有貢獻?

答:確實,他們也很委屈。五大股東讓高鐵如期完工,預算只超出一○%,是公共工程少有的精準度,營運初期也訂下很好的基礎。外界說五大股東賺了一、兩千億元,這是一個誤傳,我們四千億元的工程中,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五大股東承包的工程只有四百一十億元,不到一○%,五大股東在投資高鐵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問:原始股東中,小股東占了四成,有針對小股東的部分做溝通嗎?

答:只要立法院通過,董事會、交通部同意後,就會召開股東會。我們有六萬個股東,小股東有四成,比五大股東持股高,這次小股東都會被減資六成,他們的權益我們也要尊重。

問:有委員提議,高鐵票價不要減,特許期只延長十五年,您認為呢?

答:因為高鐵很多資產使用年限是三十五年,當第一個特許期達三十五年時,就要汰舊換新,所以延長三十五年折舊,是最經濟最划算最有效,只延長十五年的話,折舊費用就會太高,到時可能會有再一次財務危機。

問:有人建議用重整,把負債凍結?

答:不可行,雙方合約及BOT案都有講,如果我們進入重整階段就是違約了。

問:BOT案為何在台灣不成功?

答:台灣四百億元以上的BOT都很慘,是因為台灣沒有這個經驗,就像高鐵的專案融資,是用三十五年特許權利益跟銀行借錢,但卻要政府做保證。銀行與企業之間無法配合,是台灣BOT案的最大問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2 期〉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標題:【焦點新聞】劉維琪的超級任務:通過高鐵財改!


The post 高鐵財改案終於通過,才剛跳進火坑的董事長劉維琪接下來該怎麼做?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台日韓面板競賽,郭董能贏嗎?

$
0
0

57-1

文/朱丰瀛

過去,台灣和韓國因政策主導巨資投入面板產業,雖讓平面電視、顯示器快速普及,但生產的廠商卻因大筆投資和價格割喉戰而虧損連連,好不容易回復理性後開始獲利,蘋果卻開始「引戰」,且這次,連中國和日本都進入戰場了。

正當「面板女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又浩浩蕩蕩的來台採購台灣面板之際,台灣面板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前有日、韓勁敵,後有中國追兵,台灣面板業要何去何從?

過去幾年,全球主要面板大廠經歷了流血競爭,產業秩序在一三、一四年回歸理性,業者也終於結束連年赤字,開始出現獲利。

  • 還沒看到錢,就要開始燒錢

然而看中智慧型手機產業持續成長,各家大廠紛紛砸下銀彈、準備擴充中小尺寸面板產能,讓面板業的獲利前景出現隱憂。

由於六代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逐漸成為智慧型手機主流配備,不僅技術領先的日本顯示器(JDI)、樂金顯示(LG Display)等準備擴廠搶食商機,就連台灣的鴻海群創、友達,以及中國的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京東方等,都躍躍欲試。

正如同過去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一般,為了維持在面板業的版圖、進一步拓展客戶關係,各家面板大廠紛紛擴大投資,誰也不敢落後。畢竟當競爭者在往前邁進時,自己停在原地就等於陷入落後窘境。

然而面板產業比的不只是產能、還要比技術與良率,在這一波擴產競爭中,最後能吃到甜頭的業者,恐怕屈指可數。

57-3

在今年的全球通訊大會(MWC)上,各家智慧型手機品牌都跟上蘋果(Apple)腳步,推出使用 LTPS 面板、解析度達到 Full HD 的手機。而放眼望去電子產業,目前電視、PC與平板電腦幾乎呈現停滯,唯一還在成長的就是大尺寸智慧型手機,也使得這塊市場成為面板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最具指標性的手機面板業者,就是供應蘋果 iPhone 的 JDI 和樂金顯示。

早在今年三月,JDI 就宣布要在日本石川縣白山市擴充產能達二〇%,投入金額約一七○○億日圓;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JDI 看好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性,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投資三千億日圓,將 LTPS 面板產能提升一倍。

  • 領先者 JDI 經營辛苦

怎麼擴廠?其實從先前的一連串消息都顯示,由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和 SONY 中小面板事業合組成的面板公司 JDI,經營得非常辛苦。

JDI 在去年十月大砍財測,除了調降一四年營收預估,營業利益目標也從原本的四百億日圓大幅下修為六十五億日圓,稅後純益預估也從原本的二六八億日圓,下修為虧損一百億日圓。

去年三月在日本掛牌上市時,JDI 股價是九〇〇日圓,但到了上周五收盤時,只剩下四七八日圓,股價只剩下一半的多一點點。

JDI 在技術與良率上,經過日本人吹毛求疵的努力,通過蘋果認證,終於可以吃到 iPhone 6 的商機,但公司依然難以獲利,主要因為面板市場的競爭激烈。

但 JDI 清楚意識到,目前市場對於高解析度面板的需求愈來愈旺,如果自己勇敢投資,或許還有領先的機會;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是把機會拱手讓給南韓的樂金顯示器,以及後面虎視眈眈台灣與中國面板業者。JDI擔憂可能步上夏普(Sharp)的後路,陷入萬劫不復。所以,就算咬緊牙關,也得擴產。

南韓廠商的 LTPS 面板產能擴充,主要落在蘋果 iPhone 面板的另一主要供應商樂金顯示身上。

樂金雖然沒有 JDI 高調,但擴廠計畫也正進行中,DIGITIMES Research 預估,除了將既有的非晶矽 TFT 產能轉往 LTPS 面板,擴產也正默默進行,估計目前樂金的 LTPS 面板月產能已達三萬片,到一六至一七年時可達到五萬片以上。

群創、友達等台灣廠商在 LTPS 面板的發展腳步上落後給日本、南韓等業者,加上過去經歷了多年重大虧損,過去兩年也多在「休養生息」,除了維持獲利,也降低資本投入,積極償還銀行貸款,改善財務結構。

  • 郭台銘大手筆搞垂直整合

然而,有鑑於電視、個人電腦的市場需求疲弱,台灣廠商也開始把目光轉向快速成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群創總經理段行建日前在法說會上已經明確表達,今年的資本支出將達新台幣三五〇億元,比一四年增加超過七成;其中,約有二〇〇億元是為了投入高雄路竹的 LTPS 六代線面板廠。

事實上,位於路竹的六代線,是由群創與鴻海兩家公司共同投資。在一四年選舉期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段行建曾高調對外宣示,要在路竹投資超過新台幣八〇〇億元,預計一六年投產。

雖說「選舉支票」開出的金額僅供參考,但業界評估,鴻海群創投入路竹六代線的金額,約在六〇〇至七〇〇億元之間,不可不謂「大手筆」。

群創與鴻海打的如意算盤是,藉由群創位於路竹的土地與面板技術,加上鴻海集團的手機客戶如蘋果、小米、華為等龐大出海口,打造一條高度垂直整合的手機供應鏈;相較之下,其他面板廠並沒有搭配的下游代工廠,將淪為單打獨鬥。

而儘管群創在財務上才剛恢復元氣,但憑藉著鴻海手上充沛的現金來購買機器設備與購料,可望讓群創走出與其他面板廠不同的路。

至於友達,同樣計畫在一六年增加一條六代 LTPS 生產線。友達今年資本支出預計投入四〇〇億元,是去年的一.三五倍;總經理彭双浪表示,除了擴充八.五代線的大尺寸面板產能,六代線也預計在明年下半開出新產能。

  • 中國廠湊熱鬧,一六年全球廝殺

然而業界的疑問是,群創與友達的 LTPS 面板,能否在短時間內打進蘋果供應鏈?JDI 花了這麼多時間與資源,至今還難獲利,群創與友達過去的優勢在大尺寸面板,在中小尺寸要如何馬上超韓趕日?

至於過去靠著大舉挖角台灣面板工程師崛起的中國面板廠,如今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包括天馬、華星光、京東方,都已經崛起,雖然距離日韓業者還有一段距離,但在部分領域已經與台灣業者直接競爭。

目前幾家中國面板廠的六代線投資,包括天馬位於廈門和武漢、華星光位於武漢、和京東方位於成都的產線;DIGITIMES Research 預估,幾家中國面板廠的 LTPS 面板產能年增率,在今明兩年都在四成以上,到一七年更將達到七成,顯見其擴充之積極。

摩根士丹利證券(Morgan Stanley)統計,一六年將是 LTPS 面板的廝殺年,包括群創、友達、華星、天馬與京東方所開出的月產能,加起來將近二二〇萬片;加上 JDI 與樂金顯示的產能開出,屆時市場將百家爭鳴。

從好的一面來看,在 iPhone 與主要手機品牌的帶動下,高解析度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正逐漸提高,可望讓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同步往上增加。

  • 殺價紅海的夢魘再現

但是,新進業者初期投入大量資金,還要花時間提升良率,同時維持一定的產能利用率,若市場上有多餘的產能無法消化,屆時業者勢必得降價求售,面板價格恐怕又陷入一片殺價紅海,昔日夢魘再現。

台灣業者希望取代日韓業者,而中國紅色供應鏈同樣虎視眈眈。新一波的面板淘汰賽,明年就會上演。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3 期〉

(文章來源:新新聞授權,原文標題:郭台銘投七百億  面板燒錢戰又開打,圖片:新新聞提供)

 

The post 台日韓面板競賽,郭董能贏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全球動腦筋 要讓八億人不再餓肚子上床

$
0
0

-

文 / 黃靜華

前言:法國巴黎附近庫貝瓦市一位議員,發現商場將完好的食物丟棄,還故意澆上漂白水,以避免流浪漢撿拾。他生氣地發起連署請願,取得二十萬個簽名。終於讓國會通過立法,禁止商場將未腐壞的商品丟棄。

從沒想過資本主義可以這樣發展。五月二十二日,法國通過立法,禁止商場將未腐壞的商品丟棄。法案同時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商場必須與慈善團體簽訂捐贈合約,否則將面對高額罰款或刑期;若食品未腐壞、但不適合食用,則應做成飼料或農場的堆肥。

四年前的萬聖節,全球達到七十億人口;人口學家預測,到下一個世紀,全球就要有一百億人口。也有預測,不待一百年,到這個世紀中葉就能達到百億人口。

英國家庭一年倒掉七百萬噸食物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執行長歐索提曼鄉(Babatunde Osotimehin)指出,七十億人口,像拍團體照般肩並肩站著,也不過是一個洛衫磯就能裝得下,真正的問題在如何養活這些「口」。諷刺地是,這個地球並不是養不活這七十億人,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當今全球的農業產能足以養活一百億人;但現實是,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長期處於饑餓狀態。

不合邏輯嗎?

今年二月間,一份由全球政要組成的「全球經濟暨氣候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所做關於資源與食物浪費的報告出爐,全球消費者每年所浪費食物的總值達四千億美元;在英國,光是家戶所倒掉的食物就達七百萬噸。這種情況若不改善,十年後,全球食物年浪費總值將會增加到六千億美元。

人類一邊破壞食物或剝奪他人的生存,一邊浪費食物。人類不再就地取食,一個地區的人口增長,可能就破壞幾萬哩以外另一地區的生態鏈。南美洲的智利及秘魯,過去千百年來以海岸邊的鳥糞做為肥料,那海鳥的食物是海中一種小銀魚。

現在大型捕魚船每年撈捕七五○○萬噸的小銀魚,製成餵養雞、豬的飼料。過去以億計的小銀魚,現在只剩兩百萬尾。海鳥沒有了糧食,數量變少了,當地人也就少了可以拿來種地的肥料。於是秘魯人愈來愈窮,而同時,小魚養出的雞、豬卻被另一些人因為太多而丟掉。

反促銷,特易購與自己荷包過不去

這份計畫定下目標,要在二○三○年以前,每年減少食物的浪費量二成到五成,省下的錢「讓全球的產能更有效率,消費者自己省了錢」。「全球經濟暨氣候委員會」的新氣候經濟(New Climate Economy)計畫主持人毛弗(Helen Mountford)更說,要讓「全球八億多人不必餓著肚子上床睡覺。」

「問題是,要如何開始?」計畫這樣問,事實上,全球已經動起來。

英國超市巨擘特易購(Tesco),在一三年公布一份對自己連鎖門市所販售的食品,從產地到消費者口中「浪費」情形的研究報告。結果十分驚人,袋裝生菜只有三分之一進了消費者的肚子,一半的烘焙產品及四成蘋果最後進了垃圾箱。

特易購的報告也分析了誰該為那些食物的浪費負責,結果是,消費者買回家丟掉的最多。以袋裝生菜沙拉來說,三五%在家裡被扔棄。特易購進一步分析消費者之所以會買超過他們所能食用的量的原因。

結果,Tesco 做了一個也許違反資本主義行銷與利潤邏輯的決策,它取消大包裝沙拉買第二件以上打折的促銷手法,並增加各種小包裝沙拉讓顧客可隨意組合。Tesco 的一小步,真是人類的一大步。

為田裡的「醜小孩」找家

在美國,每年有約六十億磅的水果及蔬菜在製造或販售過程中被丟棄,這還不是說賣不掉的,標準的說法是「品管」,除去壞的、腐爛的,但常常只是大小不對、顏色不好、或「不應該長那樣」就被丟棄。這些約等於產量五分之一的蔬果,是消費者看不到的。

於是有人開始為田裡沒人要的「醜小孩」找家。蔬果生產大本營的加州,出現了一個叫「不完美」(Imperfect)的基金會,為不漂亮的食物找家。它接受訂戶,到農場收購沒人要的「彎曲的胡蘿蔔、太瘦小的黃瓜、頭上頂個包的橘子」,以市場售價五到七折的價格,每周一次,裝了箱送到訂戶家。

另一個類似的組織野心更大,「醜蔬果 」(Ugly Fruit And Vegetables)推動商場賣「自然醜」的蔬果。在它的網站上,所有的醜小孩都生動有趣,並且列出全球各地可以找到的賣醜蔬果商場的國家,目前已有十個,都在歐美與澳洲。

法國從立法開始,算是最「猛」的。德蒙巴須(Arash Derambarsh)是巴黎附近庫貝瓦(Courbevoie)市的議員,一天他發現商場將完好的食物丟棄,有時還故意澆上漂白水,以避免流浪漢撿拾。他生氣地認為「可恥而荒謬」,於是發起立法禁止的請願,在短短四個月內取得二十萬個簽名。

他積極遊說國會議員提案,於是有了五月二十二日的立法。新法案只是法國一連串避免食品浪費計畫中的一環,法國計畫在二五年以前,將目前平均每人每年二十到三十公斤廢棄食品「製造量」減半,下一個目標是學校的廚餘。

七%溫室氣體來自浪費的食物

浪費食物損人也害己,全球每年七%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那些浪費掉的食物的生產及處理過程,相當於三十三萬噸的二氣化碳。而減少浪費不僅讓自己的荷包少一點失血,又養活許多饑餓的人。

國家地理雜誌的席弗(Barton Seaver)說,人類遲早要學會在地球所能提供的資源範圍內生存,重新思考過去兩百年來,永遠欲求不足的現代生活型態。

(本文為合作夥伴《新新聞》授權刊載,原文連結:全球動腦筋  要讓八億人不再餓肚子上床,圖片:新新聞提供,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The post 全球動腦筋 要讓八億人不再餓肚子上床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柳林瑋財務事件】柳林瑋 被三十萬埋葬的政治新星

$
0
0

54-3

(因為帳目問題,柳林瑋被沃草解除了所有職務。攝影:林瑞慶)

  • 獨家披露,一句謊言導致身敗名裂

文/陶曉嫚

因洪仲丘案成立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號召二十五萬白衫公民上街頭而聲名大噪的意見領袖柳林瑋,是近期凝聚網路意見的超新星。他受到金主賞識,獲得二二〇〇萬資金成立網路公司「沃草」,卻因一張三十萬元的收據引爆財務黑洞,旋即被一九八五停權、沃草公司開除。《新新聞》記者陶曉嫚是聯盟起始的三十九人之一,全程參與沃草創業,於今年二月離職,並從五月下旬協助查帳,以下將完整揭示事件始末,這不是一個「少年得志大不幸」可以總括的故事,在人性的旋轉門前:Big citizen is always watching you。

本月六日午夜,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沃草公司兩個獨立團體,幾乎同時宣告因「個人財務問題」、「重大財務錯誤」,將創始的靈魂人物柳林瑋停權與革職。

沃草在二十二小時後再度發出聲明,證實「部分員工勞健保投保作業確實出現行政疏失」,引起網友嘩然,加上 FlyingV 募資專案獲得三千九百位網友支持、近五百萬元注資,目前尚未公開財報,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難道還有更多未爆彈?

  • 踢好友、刪留言、已讀不回

「我覺得跳了好大的火坑!」暫代沃草代表人的林祖儀坦言,他身兼財金博股分有限公司執行長、寓意科技財務長、割闌尾計畫發言人等多職,在報稅季幾乎是分身乏術,沃草的查帳工程才剛剛展開,完全是焦頭爛額狀態。

另一方面,一九八五聯盟成員也拚命聯絡柳林瑋,但他不接聽電話,對所有訊息都「已讀不回」,不少聯盟成員到他的臉書留言、要求他出面解釋,卻遭到「踢好友」、「刪留言」處理。

眾人亟欲知道的是,所謂的「重大財務錯誤」是什麼?「個人財務問題」指的又是什麼?為什麼在二〇一三年十月的「天下為公」活動費用結清後,他卻在最近私下致電舞台廠商,索討一張一年八個月前的三十萬元收據?

在二○一三年的八〇三「萬人凱道送仲丘」晚會後,一群台派大老、企業主們,迫不及待要見到這場公民運動的總召。在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的引薦下,柳林瑋受邀到台派金主的沙龍聚會,暢談三十九人到二十五萬人的白色奇蹟,其中一位金主形容,柳林瑋的口才辨給、領袖魅力十足,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大老們自然地詢問到,活動募資順利嗎?柳林瑋透露「自己替聯盟墊了不少錢」。然而,一九八五的聯盟的出帳、入帳皆未由他經手,所有帳款核銷都在網路上公開,軍冤、公民覺醒兩大帳戶目前也都有結餘,不曾發生資金流動性危機。但大老們並不孰悉一九八五運作狀況,其中一名金主拿出三十萬元現金交給柳林瑋,告訴他「這筆錢我要認購LED螢幕」。

日後,這名金主與兩名好友共同出資,在柳林瑋沒有出一毛錢的情況下,協助他創辦網路公司「沃草」。但三位金主為求低調,公司代表、董事的位子都由柳林瑋一人擔任。

為了擴大沃草的影響力,金主們甚至動用人脈,極力促成他與知名主持人鄭弘儀共同主持前總統李登輝 Q&A 的網路直播,讓柳林瑋除了公民運動領袖的光環之外,社會能見度更上一層樓。之後,他也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延攬為台北市府公民參與委員會成員之一。

54-1

(柳林瑋的個人魅力,讓金主掏腰包成立沃草邀他統籌管理。攝影林旻萱)

  • 三十萬元引爆人格危機

到了今年五月下旬,柳林瑋在美國巡迴演講,記者忽然接到這名金主來電詢問:「一九八五聯盟是否有一筆三十萬元的支出,是不能公開在網站上的?」經過一星期的追查,證實一九八五聯盟已公開所有帳款,也無柳林瑋所述「流動性不足、由他私人補貼」的狀況。

本月二日柳林瑋返國後,在金主要求對質的壓力下,他兩度致電舞台合作廠商「雙喜演藝工坊」,要求提供一張以「天下為公」活動名目,寫他私人抬頭的三十萬元收據。

雙喜演藝老闆何偉嘉感到事有蹊蹺,立刻致電多名聯盟成員確認此事,成員們皆表示活動早已關帳,連忙在本月三日發出聲明「所有款項皆透過固定帳號轉帳進出,並有電子交易記錄存查」,「過去代墊款部分,收據抬頭都標明團體名稱,並無開立個人抬頭款項」。在多方對質下,最後證實三十萬元現金流入柳林瑋私帳。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5 期〉goo.gl/1zwkim

延伸閱讀:

社運界發財秘笈-三分鐘看完,你就是社運鍊金術士!

BBC 提問:太陽花學運真能改變台灣嗎?

(本文為合作夥伴《新新聞》授權刊載,原文連結:【柳林瑋財務事件】柳林瑋 被三十萬埋葬的政治新星,圖片:新新聞提供,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The post 【柳林瑋財務事件】柳林瑋 被三十萬埋葬的政治新星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財政部肥了當官的苦了納稅人

$
0
0

46-1

文 / 呂苡榕

  • 公務員主管加給免繳稅、免報銷的一筆糊塗帳

同樣也是以薪資為主要收入的公務人員,薪資中的「主管職務加給」卻是免稅項目,財政部說這些加給項目是不會進個人口袋的特支費,卻又不必單據核銷,這一筆迷糊帳,納稅人要找誰才能算清楚呢?

五月的報稅季節,讓每個人不免一陣火氣,在台灣,偏差的稅制體系讓一般受薪階級承擔了七成五左右的稅務,任何一筆收入都逃不過國稅局的眼睛。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同樣也是以薪資為主要收入的公務人員,薪資中的「主管職務加給」卻是免稅項目,根據統計,一年大約有一○七億元的公務人員「主管職務加給」都課不到稅。

「公務員的『主管職務加給』竟然不用繳稅,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明明都是上班族,一般人每一筆錢都要課稅,但我們公務員卻不用。我自己這樣繳,都覺得有點不安啦。」拿著稅額試算表,某地方政府的處室主管私下感慨,這樣奇怪的稅制規定,其實相當不公平。

  • 每年約一○七億元收入沒課到稅

其實早在四年前,國民黨立委羅淑蕾就已針對「主管職務加給」免稅一事提出質疑,那時財政部統計,全台可領「主管職務加給」的人數大約有十二萬人。以最高的十四職等來說,每個月約略有三六二六○元的「主管職務加給」,相當於已工作數年的年輕上班族月薪,但卻是完全不需繳稅。

若以十四職等主管(約當中央部會政務次長)薪資計算,本俸加上專業加給大約九萬三千多元,若再加上「主管職務加給」三萬六千多元,月薪大約是十二萬九千多元。但少算這筆三萬多的「主管職務加給」,一年至少可少繳八萬多元的稅。而全台灣十二萬名公務員,每年就有大約一○七億元的收入免稅。

會有這麼奇怪的稅制,財政部賦稅署解釋,這是因為「主管職務加給」相當於「特支費」性質,「有些主管可能要因公應酬或其他支出,這個加給就等於是讓他們應酬開銷用的,沒有直接進入他們自己的口袋,所以不算薪資所得。」

賦稅署的解釋,其法源依據來自一份將近三十年前的財政部解釋函,其中載明「『軍公教人員待遇支給辦法』中規定支給之『主管職務加給』,既已於條文內加註:『即原主管特支費』字樣,應准繼續適用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五款前段特支費規定,免納所得稅」。

  • 薪水?特支費?裝傻還是真分不清楚

賦稅署也強調,因為特支費僅有機關首長才有,但機關內的主管也有因公應酬的需求,所以才把「主管職務加給」當成特支費使用。加上近年政府部門人事精簡,每年編在加班費上的預算也有限,所以可以報的加班時數跟著緊縮。「各機關都會讓第一線工作人員先報加班費,主管常常是領不到加班費的,這個『主管職務加給』也等於是補貼一點。」

不過這樣的說法讓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感到荒謬,洪敬舒首先質疑,特支費是需要單據來「實報實銷」,但是進入公務人員薪資裡的「主管職務加給」卻不用,那怎麼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拿去因公應酬,「怎麼查核都沒有說清楚,給了就給了。那如果沒有拿去應酬,就等於是進入其口袋,當然得算做薪資所得。」

某地方政府局處首長也質疑,這筆錢明明列在薪資單中,但卻是類特支費性質,「你如果問說那需要附單據核銷嗎?他會跟你說不用,因為那是薪資;但是要繳稅時,他又會告訴你那筆錢不用繳稅,因為那是特支費。名目都隨他們變來變去的。」

另外洪敬舒也提到,「主管職務加給」是隨著資歷而給予,「換句話說在本質上和『加薪』沒有兩樣,既然等於加薪,當然是薪資的一部分。」三十年前把這筆錢當成因公應酬的經費,但隨著時空改變,這筆錢早已和薪資一樣都是經常性給與,難道法令不需要因此檢討修正?

洪敬舒強調,如果是認為主管會有因公應酬的開銷,那更好的做法應該是有一筆專門的經費做為應酬用途,且要比照特支費方式「實報實銷」,而不是以一個模糊的解釋,讓公務人員享有這麼多免稅額。

  • 稅制不公平 立委提修法

這樣不公平的稅制,四年前羅淑蕾提出質疑後,雖有意提案修法,「不過因為那時我是不分區立委,提案要黨團同意,但黨團沒有支持,所以就不了了之,」羅淑蕾說道。而這個會期雖然也有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案修法,「但是因為這會期民進黨在財政委員會沒有自己的召委,所以沒排到案。但這樣真的很不公平啦。」

當一般上班族每筆收入都得繳稅,而政府整日哭窮強調沒錢辦社會福利之際,卻有一○七億元的實質薪資,以特支費性質為名目不需繳稅,還行之數十年不變,看在納稅人眼中,難免不服氣。

  • 公務人員主管職務加給額度
官等 職等 月支數額(元)
簡任(派) 14 36260
13 29370
12 26480
11 17160
10 11750
薦任(派) 9 8700
8 6740
7 5140
6 4220
委任(派) 5 3740

資料來源: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

  • 計算主管加給之後,14 職等公務員應納稅額暴增一倍
未計算主管加給前:

93000 元 *13.5=1255500 元 (所得總額)

1255500 元 -85000 元 (免稅額)-79000 元 (單身標準扣除額)-108000 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983500 元 (所得淨額)

983500 元 *12%(適用稅率)-36400 元 (累進差額)=81620 元 (應納稅額)

 

計算主管加給後:

(93000+36260) 元 *13.5=1745010 元 (所得總額)

1745010 元 -85000(免稅額)-79000 元 (單身標準扣除額)-108000 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1473010 元 (所得淨額)

1473010 元 *20%(適用稅率)-130000 元 (累進差額)=164602 元 (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差額 82982 元

註:試算假設為單身且無扶養或其他扣除額的個人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5 期

延伸閱讀:拆穿六年前遺贈稅率降為 10% 的七大荒謬

(本文為合作夥伴《新新聞》授權刊載,原文連結:財政部肥了當官的苦了納稅人,圖片:新新聞提供,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The post 財政部肥了當官的苦了納稅人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洪秀柱扮廚娘,國民黨先辣翻自己

$
0
0

14-3

去年選後,台灣政局有點像蔡英文帶著民進黨大軍,直奔野戰失敗的國民黨城下圍城。而城內的國民黨「頭人」們,卻還忙著在辯「軍費誰出」、「輸了誰負責」,剛打了大敗仗的任性城主,也不甘寂寞地指指點點「我不要他當統帥啦」。

忽然間洪秀柱喊了一聲「我來扛」,驚慌失措的藍營民眾就像溺水中看到浮木,只能不加思索地抄傢伙跟著上。錯愕的「頭人」們,這才忽然發現,原來這支軍隊是存在不找自己當統帥的可能性的。

文/宋文岳

過程歹戲拖棚的國民黨二○一六年總統黨內初選,最後出現讓人眼鏡碎了一地的戲劇化結果,藍營確定將由立院副院長洪秀柱出戰,明年將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演「兩個女人的戰爭」。

向來被黨內視為陪考B咖的洪秀柱,在黨主席朱立倫、副總統吳敦義及立法院長王金平等A咖,堅持不願下場考試,只想直接保送的算計下,面對三成防磚民調門檻的嚴苛考驗,竟拿到了四六.二○三%超高支持度過關。

這讓黨內人士感嘆,朱吳王三大A咖可能做夢都沒想到,機關算盡所營造的布局,竟都是為洪秀柱輸功加持,也讓她意外考出 A PLUS 的好成績。

朱吳王檯面下串聯惡鬥

從洪秀柱完成黨內初選登記那一天開始,每天,「愛國同心會」都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用擴音器高聲吶喊支持洪秀柱,還「敬告」國民黨不要想做掉洪秀柱。

確實,洪的參選振奮了深藍基本教義派,這股「藍中帶紅」的聲勢,成為黨內暗潮洶湧的工具。誰在利用這股力量,硬逼著黨主席朱立倫陷入絕境?

檯面上,國民黨只有洪秀柱一人參選黨內初選,實際上,藍營高層之間的矛盾加劇,私下煽動串聯、惡鬥不斷,「大人們」一個都沒閒著。

說起已任八屆立委的洪秀柱,國民黨上下都知道,她的個性剛烈、原則分明,平時待人雖親切,如「鄰家大姊」,但若在公事上惹上洪,保證讓人辣嗆到難以下咽。

二○○七年馬英九因特別費案首度請辭主席,洪與吳伯雄競選黨主席,當時吳就曾對小姑獨處的洪秀柱開玩笑,他形容,洪秀柱雖然很不錯,但如果有哪個男人娶到她,「那真是老天對這個男人最重的懲罰」。

當了二十多年立委的洪秀柱一直堅守在教育文化委員會,有人嘲諷她雖資深但沒什麼驚人表現,影響力也很有限,當上副院長也是因為高層欽點。

但有資深藍委提醒,教育文化的議題在國會,一直是冷門中的冷門,洪竟能在這個領域經營這麼久,正反映出常人所不及的堅毅風格。

馬王政爭的尷尬角色

且即使是在冷門委員會,洪也曾被色彩偏綠的澄社評選為「議事規則熟、專業性佳、整體表現佳」的第一名召委。黨內人士說,洪是專業稱職的立委毋庸置疑,她的弱點是沒當過官員,缺乏行政歷練。

當然最讓同志印象深刻的是,洪的忠黨愛國真的沒話說,守護國民黨的路線、價值不遺餘力。副主席任內,她就曾在黨內會議上,當著馬英九、黨務幹部及中常委面前,直言痛批藍委羅淑蕾,「跟民進黨沒兩樣」、「早就該處理」。

而這種深藍特質與堅持,也讓她深獲馬英九賞識,在馬核心幕僚金溥聰眼中,洪也是在國會中捍衛馬施政理念,不可或缺的力量,一二年洪當上立院副院長,背後就是馬金的力挺。

不過洪的深藍色彩雖濃厚,但她與王金平關係友好卻是政壇皆知,也很早就被貼上「王派」標籤。最讓她尷尬的,就是一三年九月的「馬王政爭」。馬當時堅持開除王的黨籍,讓國會議長換人做,甚至直接放話,接立法院長的最佳人選,就是洪秀柱。

但當王金平返國時,洪卻出現在接機立委行列中,她站在王的身邊,聽著王一字一句的反擊馬,表情非常嚴肅無奈,更凸顯兩難的尷尬處境。

朱立倫的如意算盤沒打響

朱立倫當上國民黨主席後,洪未被留任副主席,顯然朱定不把她當作「同掛的」。洪心裡也有數,兩任不分區立委將屆滿,恐怕很難再留立院。洪決定參選總統,知情人士說,她出發點就是為了救黨,壓根從沒想過自己披掛上陣,只希望「大人們」放下宿怨,全黨團結一致迎戰。

只是沒想到,洪秀柱貿然一攪和,不但自己成了事主,還激起更大的黨內矛盾,讓國民黨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朱立倫本來的盤算,是讓王金平帶兵打總統選戰,他在黨中央運籌帷幄,重點放在立委選戰,尤其是設法鞏固中南部的立委席次。朱很清楚,明年總統大選,勝選機會渺茫,只要搶得國會多數,朱可以繼續穩坐黨主席寶座,順勢讓馬英九、王金平、吳敦義這些人退出政治舞台,到時候他就是唯一的藍軍救世共主。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國民黨玩辣椒  辣翻自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看起來國民黨真的很想倒,那我們為何不推它一把?

進擊的柱柱姊:B 咖小辣椒撂倒黨內 A 咖,你不可不知的 12 個洪秀柱

逆風進襲,洪秀柱引爆 KMT 黨內統獨對決

跟著洪秀柱參選政見,學寫滿分作文

 

 

The post 洪秀柱扮廚娘,國民黨先辣翻自己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失去民心的品牌遇上念情 CEO,味全有機會重生嗎?

$
0
0

38-2

蘇守斌,在食品業不算是陌生的名字,尤其對味全來說,更曾是六年前重塑味全形象的關鍵人物,之後離開味全加入永豐餘。這次會回到這個已經被台灣消費者唾棄、人人喊打的味全,實乃放不下被打趴在地的味全弟兄們。

文 / 黃芩雅

「每個星期六、日,你接到幾封執行長的簡訊?」這是味全高階主管最近最流行的問候語。味全一群中階主管們講起這三個月來,味全新任執行長蘇守斌帶給他們的「震撼教育」,「我們比的不是有沒有在假日接到執行長的電話,而是比誰假日接到比較多?」這群中高階主管的語氣不是抱怨,而是興奮的討論。

曾在六年前助味全重塑形象

蘇守斌「嗡嗡嗡」的程度不輸台北市長柯文哲,每天早上八點半員工上班時間,他已經關在辦公室開會,直至八、九點才下班,假日還不斷用簡訊與員工討論,「他打字速度非常快,我還沒回完,另一封簡訊就來,」 積極地想要把「鬆掉螺絲」的味全趕快鎖緊。

最讓員工驚訝的是,他上任的第一炮就是上網對味全有意見的鄉民直接溝通。「請讓我瞭解,我們味全黑在哪裡?……我願意與您面對面溝通……」「請繼續用放大鏡來鞭策我們……」五月中,他在一篇新聞網站中,直接對底下留言的網友回話,還留下行動電話請對方直接面對面溝通,讓網友讚賞他「希望在他的帶領下,重新獲得全民的信任。」這對沉默、保守的味全是新的刺激。

38-3

蘇守斌,在食品業不算是陌生的名字,尤其對味全來說,更曾是六年前重塑味全形象的關鍵人物。

過去,蘇守斌創造過不少家用品牌的傳奇故事,他在外商公司寶僑(P&G)時,打響幫寶適、飛柔、好自在等品牌;在美商博登時,將克寧奶粉的銷量衝到占該品牌全球奶粉市場三分之一的佳績。

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那年,頂新魏家老四魏應行以高價併購味全後,挖角蘇守斌來擔任味全食品事業群總經理,並於○二年升任味全總經理。當時味全股價只有七.四元,蘇守斌於○五年讓味全營運轉虧為盈,任內還打銷過去的虧損,○九年更創下六.八億元歷史新高盈餘,讓股價漲到四十三.六元。

李鳳翱「硬」從何壽川手中搶人

在味全十年間,蘇守斌把味全這家老店的品牌形象推升至高點,他先是找來明星范文芳來廣告每日 C 果汁,以「新鮮、透明、看得到」為訴求,因而大賣;而林鳳營鮮奶廣告,則是找知性藝人張艾嘉合作,以一頭牛到你家的廣告,訴求鮮奶的「濃醇香」,讓林鳳營成為味全的明星商品。他將一家衰弱的老店,形塑成主導飲品市場的霸主。

○九年離開味全後,他於一一年加入永豐餘擔任家品部門中國區執行長,一四年八月又升任永豐餘消費品實業總經理一職。因為提升不少中國業績,讓中國員工得以加薪近一倍,頗受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及永豐餘總經理何奕達父子今年初,味全董事長李鳳翱多次飛往上海力邀蘇守斌回任,感動了蘇守斌,同意回鍋一起挽救因頂新魏家而被消費者「連坐」處罰的味全。

起初何壽川父子不願放人,加上中國員工集體向何壽川陳情留人,讓原本在農曆年後就要到味全上班的蘇守斌,回任時程一延再延,最後,李鳳翱請出何壽川的姐夫、味全董事謝孟璋的父親謝忠弼出面,向永豐餘借將,何家父子才同意放人,並在三月二十四日於永豐餘董事會通過這項人事案;三天後,蘇守斌未休假就到味全上班。

外界都很好奇,蘇守斌本人為何放棄蒸蒸日上的中國消費品市場,要回到這個已經被台灣消費者唾棄、人人喊打的味全?他說,「我知道我味全的兄弟們不是外界所形容的惡人;我看到我的兄弟們被打趴在地上,我想要盡一分心力,讓他們能勇敢地站起來。」他就是這麼一位義氣相挺的前老總。

多次慰留蘇守斌的何奕達說,「當初與他一起扭轉味全的夥伴大多數還在那裡,我可以理解他想要回去的心情,不過那確實是個火坑,」「我非常感謝他,他給了永豐餘很多不一樣的思維。」

備妥許多祕密武器「翻轉」味全

「『變』真的是我們很欠缺的東西。」蘇守斌說,「味全人的特色就是靜靜、傻傻地做事,不會去宣揚味全的好。」因此,他為了「翻轉」味全,上任不到九十天,先是成立「網路行銷」部門,收集網路輿情,直接正面迎戰社群網路的惡意攻擊;為了把六百多項產品一一重新定位,密集地召開數百場品牌工作會議;重建生產履歷,先將林鳳營鮮奶外包裝設置 QR Code,方便消費者查詢生產履歷,未來六百多個品項都會裝上 QR Code,讓產品更透明、公開的面對消費者。

味全董事長李鳳翱曾經以「最難風雨故人來」來形容蘇守斌的義氣,合作三個月來後,他說蘇是位「練過舉重的人」,可以把味全扛起來的人。

「執行長步調真的很快,他要從根本改造這家六十多年、習慣穩定的老企業,」他把在味全工作十多年的食品事業群副總呂學君等高階主管們,從之前度日如年的沮喪、悲觀,轉化成士氣高昂、充滿鬥志的團隊,這是蘇守斌上任後短短兩三個月所帶來的成效。

「十七年前,來味全只要會行銷,把東西賣出去就好;但這次回來,環境不一樣了,壓力比之前更大。」蘇守斌坦言,味全現在形象已接近崩壞,要重塑是很艱難的挑戰,但他有信心將味全「翻轉」。下半年,味全會有更多的祕密武器現身,請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為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刊載,原文標題為:蘇守斌:我味全的兄弟們不是惡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賀林鳳營強勢回歸】一個溫馨感人的廣告+集體失憶的台灣人=無限商機

【賀林鳳營銷量回溫】還說抵制頂新?台灣人根本集體失憶症

魏家摧毀味全的,就像撕毀這破旗一樣!資深棒球迷的沉痛之聲


The post 失去民心的品牌遇上念情 CEO,味全有機會重生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八仙照見台灣政府的病灶:自我感覺良好的防災體系,根本不堪一擊

$
0
0

28-2

文 / 馬士元(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

在八仙樂園的粉塵爆慘劇發生的三年前,美國治安部門早已預見恐怖組織借彩粉活動發動恐怖攻擊的可能性,並事先預防。但台灣防災永遠是任務編組,在政府裡並不重要,沒有人願意主動發掘風險解決問題,只能事後救災。

「宛如戰場」,這是親身經歷八仙樂園救災現場的消防與醫護人員朋友,共同的形容詞。

沒錯,這就是戰場情境,只是戰場不只是現場,整個戰役,長期以來災害管理專業對抗政府與企業的無感、輕忽、推託與官僚作風的戰役,我們失敗了,敗得如此慘烈。

 

四個問題,沒人能回答是誰

 

一個將近五百人燒燙傷的事故,我們動員整個北部的醫療資源,甚至後送到中南部與花東,幾乎動員整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一個在國際上爭議不斷的色粉活動,竟然在台灣釀成如此重大悲劇,甚至可能是未來各國政府思考如何管制的指標性案例。

在這次悲情與悲憤的背後,我們回顧過去,無論是風災空難或氣爆,官員與企業信誓旦旦要改革的承諾,到底在哪裡?

其實防災是一面照妖鏡,是先進社會能順利運作的基石之一,再光鮮亮麗的建設和活動,如果沒有搭配細緻化的災害管理規畫,一定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花瓶。

而台灣就是一個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花瓶,政府長期吹噓我國防災體系比其他國家更有效率,導致企業與民眾安逸成性而不思風險,那我們就用國際標準來問四個問題:

誰有權責?擬定各種災害想定與風險評估,並檢視與各局處計畫的整合性。

誰來推動?依據災損推估想定,建置足夠之應變能量;將各級政府服務、重要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形成夥伴關係,並達到具備持續運作能力的標準。

誰來確保?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從災害應變中心到各種災害的第一現場,所有的事故管理行動,都能夠符合預期的成效和品質。

誰來管制?每一個應該恢復運作的機能與服務,在復原過程中滿足受災者的需要,並且強化日後的耐災能力。

 

災管業務成為公務員的燙手山芋

 

而非常令人遺憾的是,這四個問題在台灣,答案不只是找不到「誰」,而且每一個政府機關或企業,標準答案幾乎都是「不是我的事」,這個標準答案,正是八仙樂園慘案背後的主因。

因為政府長期用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主張防災是「跨部門」業務,所以在組織上以「任務編組」或者「幕僚單位」定位,在極度缺乏整合與前瞻性的「怕麻煩」心態下,台灣的災害管理業務成為各級公務員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一個被長期壓抑、缺乏使命感與榮譽感的任務,做得好才奇怪。

回到八仙樂園事件背後的始作俑者「彩色路跑」這件事。本文暫且不去評論這個由一家美國公關公司大肆炒作,抄襲自印度的活動方式,是不是無腦又不健康。或許大部分人都還記得,二○一三年在波士頓的馬拉松爆炸案。但是同年的五月,有另外一個小小的風波,就是波士頓市警察局召集了跨部門會議,用反恐的原因撤回之後的彩色路跑活動許可,理由是活動可能具有恐怖份子可資利用的情境。

8733654125_918fb6f0ff_z

(2013 年西雅圖 color run 攝影:Scooter Lowrimore

沒想到當年麻州警察模糊表述的疑慮,在台灣被證實,有心人根本不需要費心準備什麼高科技武器,只要配合這種撒色粉的活動,就可以創造跟大規模毀性武器差不多的成果。更何況如果有能力在色粉裡面動手腳的話,當年美國的白粉炭疽桿菌事件,甚至長年擔憂的輻射物質攻擊,就會更輕易的得逞。

有趣的是,當我們在網路上用關鍵字「color run hazard」搜尋,會發現大部分的爭議來自於健康議題,因為粉塵暴露量可能超過標準二十倍以上,造成選手的不適,但卻難以找到公共安全有關的資料。

原來是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早就出面整合執法和防災部門完成對策研擬,為了避免模仿效應,所以網路上清除了所有的討論。可是所有活動都會要求業者搭配嚴密的安全措施,要求參與者瞭解風險與行為準則,也就是這件事「是每個人的事」,而且幕後由國土安全與防災專責部門控管,這個「誰」是有答案的。

因此如果試想時光倒流,無論是高雄氣爆或者八仙樂園,誰要是在事件發生前提出強烈警告,通常在台灣得到的待遇就是異樣的眼光,還有每次會議上面長官輕蔑的「這不會發生」、「機率不高」、「反恐是國安問題我們不用處理」等等災害管理上最不想見到的結論。

 

企業和民眾看政府在混

 

同樣的邏輯,遠雄認為大巨蛋絕對安全,不需要精密的疏散規畫,而民眾認為大地震不會發生,不需要推動社區自救,因為台灣的防災永遠是任務編組,也就是在政府裡面不是一個頂重要的東西,也沒有人願意主動發掘風險解決問題,企業和民眾看政府在混,怎麼會不跟著混?

面對這個九二一地震後最嚴重的大量傷患事件,如果問題的核心不解決,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未來更大規模的事故還在等著我們。

(本文轉載自新新聞,原文作者:馬士元,原文標題:從八仙看台灣無法防患未然的病灶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8 期,圖片來源:新新聞、Scooter Lowrimore CC licensed,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The post 八仙照見台灣政府的病灶:自我感覺良好的防災體系,根本不堪一擊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國安法沒說的事:以黨領政,習大大就是要權力一把抓

$
0
0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gestures during a welcome ceremony at the Bandaranaike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Katunayake on September 16, 2014. President Xi Jinping arrived in Sri Lanka September 16 where he will launch construction of a Chinese-backed $1.4 billion port city as he promotes his vision of a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face of growing competition from Japan and India. AFP PHOTO / LAKRUWAN WANNIARACHCHI

文 / 朱易

繼《反分裂法》,《國安法》再度把台灣納中國國內法範疇。不過,台灣問題只是《國安法》的極小部分,制訂此法的遠大鴻圖並不在此。這個法賦予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全面的權力,習近平可任性「依法治國」。

七月一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一五四票贊成、○票反對、一票棄權,表決通過新《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共計七章、八十四條,涉及台灣者,在十一條第二款:「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北京從未考慮「正視中華民國存在」

這項條文引來台灣包含國民黨在內所有黨派及政治人物的反對。即將代表國民黨出戰總統大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透過幕僚整理出洋洋灑灑六點看法,主旨在說明兩岸處於分治狀態,北京此舉是「不尊重」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的反應簡短一些,重點在於「台灣前途應由二三○○萬人民決定」,「不是其他國家的國內立法可以剝奪」。

事實上,這一個小段落,只是中國《國安法》的極小部分,中國制訂此法的遠大鴻圖並不在此。但這一小段落卻足以說明,兩岸關係從一九八七年台灣解除戒嚴至今將近三十年,「一個中國」問題仍在原地踏步,什麼「三段論」、什麼「九二共識」,都是北京灌給台灣的迷湯,北京的立場毫無改變,所謂「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從未納入北京領導人的考量。

「一個中國」三段論的演變過程,一度讓台灣有識之士對兩岸關係抱持樂觀看法。北京原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說法太過僵硬,後來改成:「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碗迷湯,是平起平坐、是對「一個中國」主體的模糊化。

而後,是台灣創造、北京半推半就的「九二共識」。依照國民黨的說法,「九二共識」的我方主張,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台灣認為「一個中國」的主體是中華民國,對此,「大陸」可以不承認,只要不否認即可。

與中國的敵我矛盾變台灣人內部矛盾

但北京的看法,從來就是「各自表述接受一個中國」。這碗迷湯,是國民黨自己灌的,原想要模糊「一個中國」,最終卻模糊了中華民國。對北京來說,當企圖發展與台灣的「統一」關係時,各種迷湯都可以灌,只要不偏離「一個中國」原則即可。而從頭到尾,北京始終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見退卻。二○○五年的《反分裂國家法》是第一次,今年的《國家安全法》是第二次把台灣納入中國國內法範疇。

一旦進入中國國內法領域,「中華民國」連想像空間都不存在,台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同胞」因此就有了維護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的義務。

照理說,這是北京主張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民黨主張的中華民國、民進黨主張的「台灣前途應由二三○○萬人民決定」之間的一種「敵我矛盾」,但事端在台灣輿論發酵的結果,往往變成台灣不同黨派、不同政治主張者之間的「人民內部矛盾」,非常可嘆!分權對立的台灣,面對集權一致的中國,這場戰役實在難打。

可嘆之二,國安法另一個重要的政治意義,在台灣,往往被淹沒於政治口水中。制訂新版的《國安法》可以視為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集權的重要一步,將中國政治由鄧小平以來試圖開創的黨政分開、以黨領政,重新帶回毛澤東時代的以黨治國。

依據黨政分開、以黨領政,黨的領導以政治領導、意識形態領導為主,總書記主管的事務包含外交、國防、港澳台、意識形態、黨的建設等,其他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都由國務院總理主管。

但「雄才大略」的習近平顯然不滿足於這種權力分配,他要總管一切,所以要打破黨政之間的藩籬,要用「國家安全」來囊括所有權力。

習近平先是在黨中央之下成立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自任小組長,而後發表「新國家安全觀」,將政治、經濟、軍事、金融、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面,都納入「國家安全」的管轄,並細分為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安全等十一個領域。

黨的存續安全等同於國家安全

在「新國家安全觀」提出之後,必然要對舊有的《國安法》做出修改。於是,舊有的、傳統的《國安法》被改名成為《反間諜法》。新的《國家安全法》制訂完成之後,透過政府系統的立法程序,賦予一個黨機構──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全面的權力,把黨的存續安全等同於國家安全。

於是,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習近平擁有無上的權力,自可任性「依法治國」。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新聞,原文作者:朱易,原文標題:【中國國安颱風襲來】走回以黨治國 習大大變皇帝,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9 期,圖片來源:新新聞,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一夜之間成為中國人,感覺如何?

中國免簽 台灣天真到蠢

實質統一已悄悄在進行:中國辦事處已低調掛牌、免簽卡式台胞證施行

The post 國安法沒說的事:以黨領政,習大大就是要權力一把抓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走出傷痛,洪慈庸毅然投入艱困選戰

$
0
0

34-2(1)

文 / 羅芋宙

二○一三年的洪仲丘案,殞落了一條年輕生命,促使二十五萬人湧入凱道,揭開爾後一連串公民運動的序幕。那年,凱道擠滿了身著白衣的群眾聲援,彷彿下起八月雪,「洪姊姊」洪慈庸戴著口罩、發言得體的堅毅形象,深植人心。

洪家姊弟皆是父母領養而來,洪慈庸的原生家庭有七個孩子,前面四個姐姐,她排行老五,而洪仲丘則是四叔的小孩。她與小她七歲的弟弟感情深厚,小時候,父母跟著阿公在山上種葡萄,她姊代母職,幫忙泡牛奶、包尿布,騎著腳踏車載著弟弟的回憶歷歷在目。洪慈庸笑著說:「我年紀小就帶他,常常摔傷他。」

因弟驟逝,父母想開同意她參選

隨著時間流轉,姊弟倆長大了,洪仲丘大學畢業,入伍服役;洪慈庸與台灣社會不少三十多歲未婚女性的處境類似,經濟獨立,在高雄某行銷公司有份不錯的工作;感情上與前男友合合分分,不想結婚,台中的父母卻總催促著她搬回家鄉、結婚生子。

弟弟出事後,父母瞬間想開,甚至點頭同意她參選,「他們發現,原來人生的劇本早就寫好了,事情會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你愈想怎樣,愈不會照著你的心意。」洪慈庸搬回台中,不僅扛起一個家,更從國家機器的受害者家屬轉變成 2016 立委參選人。

洪慈庸在目前第三勢力參選人中最具知名度,她形象堅毅、溫暖。弟弟的悲劇不可諱言能獲得同情與關注,而早先還在當醫師的柯文哲曾力挺洪案,柯P團隊有意加持輔選。綜合上述條件,「洪姐姐」成為立委選舉在野黨與眾小黨極力爭取的對象,最後她選擇加入以洪案律師團為骨幹的新政黨「時代力量」。

第三勢力種子球員迎戰艱困選區

洪慈庸投入參選的台中市第三選區,跨及原台中縣后里、神岡、大雅、潭子,對手是國民黨現任立委楊瓊瓔。楊曾任兩屆省議員、五屆立委,身段軟,親和力高,跑攤跑得勤快,縱橫地方政壇二十五年,基層實力相當雄厚。

這裡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也無議員長年布局,比起其他在野勢力面臨與綠營整合的重重關卡,早在四月初,民進黨便決定禮讓洪慈庸,免去繁雜的整合與競爭掣肘,是直接晉級的「種子球員」。洪慈庸也被認為是泛綠第三勢力中,最有機會一搏者。

然而,國民黨在南台灣勢必兵敗如山倒,最具指標性的中市選情,國民黨預估只剩二至三席立委可拿下,洪慈庸出戰的選區正是藍營評估的「必勝區」之一。她所面對的挑戰之大,不難想見。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新聞,原文標題:【2016 我選立委】洪慈庸:傷痛與對立應該被放下,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79 期,圖片來源:新新聞,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The post 走出傷痛,洪慈庸毅然投入艱困選戰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為了防堵中國霸權,安倍要讓日本成為「正常」的軍事強權

$
0
0
Civic group members hold placards and chant anti-government slogans in Tokyo on July 14, 2015 to protest against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controversial security bills. Abe, a robust nationalist, has pushed for what he calls a normalisation of Japan's military posture and wants to loosen restrictions that have bound the so-called Self-Defense Forces to a narrowly defensive role for decades.   AFP PHOTO / Yoshikazu TSUNO

此次的抗議已不見過去「安保抗爭」的暴力。(攝影 / 法新設)

文/蔡明

不顧民眾與在野黨抗議,日本執政黨仍於眾議院強勢通過兩項安保法案。若無意外,今秋可完成審議。未來日本一旦面臨「存亡危機」,即可發動集體自衛權。在全球各地,只要與日本利益有關的軍事衝突,自衛隊就可能出現。

即使面對民眾在議會外抗議,以及反對黨的退席抗議,日本安倍首相所領導的執政黨,仍強勢的在眾議院中通過了兩項安保法案。

  • 正常國家等於行使武力?

兩大法案包括將自衛隊原本對外出兵的相關法律,如《自衛隊法》、《武力攻擊事態法》、《重要影響事態法》(原《周邊事態法》)、《聯合國維和行動合作法》等修正組合成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另一個法案則針對協助盟國出兵,以因應國際爭端的《國際和平支援法案》。

如果這兩條法律按照程序,可能到今年秋天無意外的完成審議。這也代表日本自衛隊在未來日本一旦面臨「存亡危機」,即可發動集體自衛權。在與同盟國之間防衛協定方面,只要日本認定是「重要影響事態」,即可出兵為友軍進行後勤支援,不再受地理限制

過去日本曾經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提供海外後勤支援,而在這法案通過後,可以想見不僅是美國而已,只要與日本利益有關的軍事衝突,就可能看到日本自衛隊的出現。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鑑於軍國主義造成日本戰爭挫敗的破壞與民生凋敝,日本制定了和平憲法,奉行放棄武力戰爭的和平主義。即使在冷戰期間,日本位居美蘇對抗的第一線,仍然遵行此憲法

  • 防堵中國是最具體目標

過去藉由美國核武與軍力的延伸嚇阻,日本安全獲得保障,然隨著日本國力增強,擺脫憲法的制約及脫離美國對日本軍隊運用的限制,一直是日本右派團體的常態性主張。

安倍在第二次上台之後,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日本國內外的安全問題,如美日同盟的責任分攤、日本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透過修憲及檢討安保相關法規內容,來行使集體自衛權,並擴大參與國際活動的行動範圍等,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日本這一系列的改變,其訴求與正當性基礎就來自於不斷重申的中國軍事威脅,以及日本對國際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安倍認為日本如果不對世界和平與安定負起責任,未來世界就無法保護日本本身的和平。

因此,安倍陸續對日本經濟採取突破性作為,面對中國在東海問題的強勢態度,安倍則強化國防軍備提升與改革,爭取美國的支持。

另在南海議題上,安倍主張日本應支持菲律賓及越南立場、提升與印度的軍備合作、修改軍備出口限制等。可見日本已經從過去被動防禦的守勢思維,轉變為可針對自己與盟邦安全需求境外出兵的積極性國防政策

明訂放棄交戰權,並宣示不保有軍隊的日本《憲法》第九條雖未廢除,但是安倍回任總理大臣之後,運用中國威脅的提升與亞太戰略環境變化的機會,透過憲法解釋與修法,逐步改變美日安保防衛指針及日本國防政策的內涵。

此種做法被中國某些媒體擴大指摘為軍國主義的復興,雖然是具政治意圖的誇大,但是日本強化軍事地位,抗衡中國在亞太軍事稱霸的意圖卻是很明顯的。

這兩項法案的通過,象徵日本自衛隊可以因為國際維和、海外護僑、周邊重大衝突,以及盟國的需求而出兵,以協助預防戰爭或弭平衝突。

  • 美要求承擔責任,日人擔心惹戰禍

然而正因為海外出兵的積極性,讓許多日本人擔心因為周邊情勢影響,日本被捲入戰爭的風險也大幅提升。故在表決議場外,有數萬民眾聚集抗議,安倍的支持率也受到影響,最近跌到三成多。

固然許多日本民眾受到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的影響,極力反對改變和平主義的修法,其實他們更擔憂當日本因為參與戰爭機率增加,或必須海外出兵,使日本捲入戰爭,造成日本青年的傷亡。

如果戰爭擴大將使日本原本穩定經濟與生活因而受到衝擊。這些憂慮都是情有可原,安倍必須要說服日本民眾,在增強國家地位與提升國防的同時,如何能夠避免戰爭

美國樂見日本承擔更多亞太安全的責任,但當然不希望日本因激進作為引起東北亞或東海的軍事衝突。

不過,今年美日重新制定《防衛合作指針》,決定把日本自衛隊與美軍的軍事合作範圍擴大到全球。此次自衛隊出兵相關安保法律的通過,正呼應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的需求,但不會讓日本因為攻擊性提升,激化亞太領土主權的爭議。

在中國方面,不論日本採取何種積極性作為,中國必然會表達反對態度,這已司空見慣。例如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在近期會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時,強調日本修改安保法,將對地區安全環境和戰略穩定產生複雜影響。

  •  北京為何沒有高分貝罵街?

中國《人民日報》則質疑安倍是否要放棄專守防衛政策?是否要改變戰後長期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否會在挑戰戰後和平國際秩序、走向軍事大國的道路上更進一步?而這些反對態度比過去在釣魚台衝突的反應和緩,以警惕性言語較多,而且是在質問,而非扣帽子式的譴責。

由此看來,安倍如果順利通過相關安保法案之後,首須面對國內民意的反對,如果安倍在經濟或其他內政上有任何疏失,必然會加倍反映在支持率的下降上,或醞釀成為政治風暴。

中國正忙於處理內部如股市、反腐政爭、十九大人事安排等議題,不願意此時挑起與日本之間的爭端與衝突。對於早已預料中的修法行為,在不影響中日現況大局下,中國例行性的反對與質疑是可預料的。

 

(本文為新新聞授權刊載,原文標題:【放眼天下】安倍要讓日本成為「正常」的軍事強權,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81 期,圖片來源:新新聞,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亞洲秩序將被牽動!日本眾議院強行通過新安保法,中國強烈表達不滿

給總統候選人的建議:訪日吧!未來十年,日本會比美國更重要

經濟學人:2016 換民進黨執政,台灣會和日本更友好

The post 為了防堵中國霸權,安倍要讓日本成為「正常」的軍事強權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把選舉當生意做》不說政治語言,川普魅力橫掃美國

$
0
0

84

川普語不驚人死不休,又自信到幾乎自戀。他發表歧視拉丁裔言論,他揚言炸毀 IS 占領的伊拉克油井。他的言論得罪中間選民,卻吸引了鬱悶很久的共和黨「正紅旗」。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之中,川普僅落後傑布.布希。

文 / 黃靜華

地產與娛樂大亨川普(Donald J. Trump)又出來了。

四年前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川普說要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開始上電視高談闊論,猛攻歐巴馬的出生地問題,然後突然消失了。

這一次,他「正式」宣布參選。共和黨仍狐疑他到底是不是玩真的,但又不得不準備著「損害控管」。

揚言炸毀 IS 占領的油井

不管玩真玩假,川普金口一開,媒體版面全給他占了。傑布.布希(Jeb Bush)才破紀錄地在選戰初階段就募得一億一四○○萬美元經費,突然銷聲匿跡。其他候選人則還在鴨子划水。

川普語不驚人死不休,又自信到幾乎自戀。

他說歐巴馬對付伊斯蘭國(IS)的策略完全錯誤,「很簡單,關鍵在財源,就去炸他們所占領的油田就解決了。」訪問他的 CNN 主播古柏(Anderson Cooper)平常能言善道,當場居然一時語塞。

最引起爭議的是把拉丁裔移民與犯罪率提高畫上等號。就在宣布爭取共和黨提名的演說上,川普公開說:「墨西哥來的不是像你們一樣的好人,他們帶來麻煩。」輿論立時譁然。

幾天後受訪時他又加碼說:「如果你看到那些人來美國的統計數字,然後再看看強暴、犯罪,以及一切來到美國的非法事物。」他說的數據來自一家雜誌的報導。主持人說他誤讀了,應該是從中美洲來的婦女是強暴案的最大受害族群,川普一點不讓硬拗說:「我是說有些人是施暴者!他們是誰?」

很少總統候選人是主辦選美的,但川普就是環球小姐選美主辦者。他的反拉丁裔言論一出,原來打算轉播選美的全美最大拉丁語電視台 Univision 決定撤回合約,主流電視台 NBC 也說選美連同其他川普在 NBC 的節目都不轉播了。梅西百貨(Macy’s)不再賣川普的產品,原計畫在川普擁有的高爾夫球場舉辦的球賽也取消了。

媒體與百貨公司發動抵制

川普一點也不退讓,他告那家拉丁語電台違約,要求賠五億美元,至於告不告 NBC,還在考慮。他接受訪問時仍說,自己一點也沒仇視拉丁裔美人,「我有數千名拉丁裔員工。」

川普說自己很有錢不需要靠募款。確實如此,他有九十億美元身價,不必討好任何人。

川普這一回一副「長跑」的架勢,但共和黨不能等著驗證他會跑多長,才兩周就被逼著設法滅火。移民等於罪犯的話一出,傑布.布希立時回應,稱川普的說法「唐突而冒犯」。一位共和黨主要金主七月初特地在一個主流媒體上說,如果共和黨初選電視辯論也讓川普上台,他要求取消辯論。原因呢?另一位可能參選者培里(Rick Perry)說得最明白:「唐納.川普不代表共和黨。」

問題是川普說得那一樣不是共和黨的「中心思想」?川普說的話分別拆開來都有其他共和黨人說過,只是川普說得「直白」而「完整」,而且粗魯。出於任何政治人物之口都是政治不正確,但川普卻「吾道一以貫之」,成了獨有的特色。

拉丁裔流失,「正紅旗」靠攏

「從大處著眼」(think big)是川普的銘言,此刻,共和黨也得從大處著眼。他們的擔憂有兩個層面:

從全黨利益上著眼,怕失去共和黨內中間偏左的支持者與無政黨傾向的中間選民。共和黨在拉丁裔選民上努力多時,上次總統大選時,民主黨的歐巴馬拿下了七成一的拉丁美人選票;大選一年後,在討論《移民法》改革時,特別把古巴後裔的共和黨明日之星魯比歐(Marco Rubio)拉進委員會中,

另一層則是,其他候選人自知鬥不過胡言亂語卻自成一格的川普,但「正紅旗」(紅是共產黨的顏色)的選民卻會向他靠攏。

情勢正朝這個方向發展。宣布角逐後三周,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之中,川普只落後傑布.布希。許多共和黨支持者正是因為他的「冒犯」言詞而支持他。一位支持者說:「我喜歡他激進的救美國的取向,而不是說空話,開始從那些外來者手中拿回國家的控制權。

八年來共和黨人很悶,非我族類的歐巴馬成了美國總統,他不像布希勇敢宣戰,讓美國失了榮耀;於是,川普支持者喜歡他敢去炸伊斯蘭國的油井,儘管那是伊拉克的。

七月初一個清朗好天,川普在新罕布什爾辦演講,正好與另一位原來也頗被看好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競逐者、紐澤西州州長克里斯提(Chris Christie)撞場,克里斯提聲勢立時受影響。一位民眾說:「克里斯提擁抱了歐巴馬。」二○一二年珊蒂颶風肆虐美國東北部,歐巴馬視察時,克里斯提以擁抱感謝他的援助,對偏紅的新罕布什爾州的民眾來說,川普才算正紅。

共和黨早早要求川普低調一點,但他為什麼要聽?上周六在鳳凰城,川普更辛辣地說:「那些不該在我們國家的人像洪水一樣地氾濫。」台下四千多名聽眾齊聲回應:「築一堵牆。」

民主黨一旁坐看好戲

共和黨大老們很頭大,深知不能只管現在討好共和黨支持者,到了十一月,投票的不會只是共和黨。川普這個生意人卻把競選總統當生意做,支持者買他的帳就像買他的產品、看他的秀──他可能真的成為共和黨候選人。

共和黨又不敢把他踢出去,若川普成了獨立候選人可能傷害更大。民主黨最近同樣博不到版面,但一點也不在意──就讓這一場共和黨好戲慢慢搬演。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原文標題:【放眼天下】問鼎白宮這次玩真的?川普又來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別懷疑!2016 美國總統候選人比你還會玩社群媒體

歐巴馬回應抗議者:領導人都該學的臨場反應三撇步

The post 把選舉當生意做》不說政治語言,川普魅力橫掃美國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對於衝進教育部的孩子們,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
0
0

 

66-1

在抗議課綱的行動中,王品蓁感受到書上寫的和實際上是兩回事。 攝影 / 黃耀徵

文/李又如

第一次由高中生發起的學運,十五到十八歲的他們,幾乎沒有社會運動經驗,拒絕被代表,他們用他們自己的言語,清楚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訴求。

從運動過程中,他們看見真實社會與課本的差距,走出教室的青少年上了街頭,勇敢地撥開那些企圖混亂他們過去未來的髒手。

  • 王品蓁:沒投票權說什麼都沒人理,讓人感到心酸

談到社會運動經驗,我其實是菜鳥。去年三一八運動期間,我每天都躺在沙發上看新聞,並不太關注社會時事,說來有點慚愧。我是籃球社社長,社團對當時的我來說比較重要。直到今年四月,學校發生黑箱校長遴選,才開始慢慢接觸到這些東西。

當時一位校內得票率僅二成的候選人,經教育部遴選委員會決議後竟然當選了。我們要求教育部公佈遴選過程,並修改遴選辦法。網路很發達,遴選開始後,所有過程都在「靠北成淵」臉書粉絲頁上更新,學生的憤怒就這樣累積起來。

我算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不小心參與其中,後來接了成淵自救會的主席,接著有人在吵課綱的事情,我也加入了。

以前我不太關心公共議題,一開始踏入這個圈子受到很大衝擊。包含一個選舉居然黑箱作業,還有我們理性地訴求黑箱課綱這麼久,官員始終如一地敷衍,都讓我非常詫異,跟我在課本上學到的東西是非常不一樣的。

有一陣子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教育應該是國家保障給學生的。可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才會讓學生得放下書本,告訴教育部:你教的是錯的,我需要的是這樣的教育!

我們這一代,從來沒有體驗過寫愛國作文、背誦三民主義,民主對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也很驕傲我們擁有這項權利。正因如此,民主受到誣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生氣,才要站出來守護。

有人說很多人在後面干涉,但我覺得,教育部的不理睬是因為我們沒有投票權,才要呼籲大人站出來。我們只是高中生,沒有資源,誰來幫忙,我們都不會拒絕,因為學生需要力量,但這些人不會介入組織的主體性。

我們甚至希望國民黨、民進黨、綠黨、樹黨,所有政黨都公開挺我們說:我也反課綱!這樣最好啊,因為今天在管理政府的,就是這些人。

就算學生召集十萬人上街,也抵不過這些官員手上一個印章。加上我們又沒有權利去決定一個政府如何組成,他們更可以理所當然地忽略我們的聲音,這是一路走來很心酸的一點。

我家從小就很尊重我的自主學習,雖然爸媽有特定的政黨傾向,但從來不會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給我很多的思考空間。對我反課綱不反對、但也不支持。而我弟弟今年國三升國一,他就是新課綱的受害者,我想為了自己、也為了他站出來。其實也會很希望有一天家人能陪我一起站在街頭,這會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成淵高中三年級/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 發言人)

  • 朱震:完全沒意識到「問題」,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66-4

朱震認為事情到了自己頭上,要自己動起來,不能只是等人幫。攝影 / 黃耀徵

我自己對公共議題的啓蒙來自於高中加入辯論社,接觸到很多議題,很多政策性的題目、價值探討、法律比較。但以前對社會議題就是關心跟「鍵盤支持」,實際上的組織能力、運動經驗,這是第一次。

畢竟反核、大埔強拆等事件,離我都有一段距離,課綱卻是很直接影響到我。記得有一個牧師馬丁・尼莫拉這樣說,「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要追殺我,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對啊,事情都到了自己頭上,我還不下去反抗,真的沒有人會幫我了。我才會在升高三的暑假投入這件事。

我爸、媽其實不支持,但是尊重。對我的擔心都是安全顧慮,或是怕功課跟不上。我爸是外省人,是會含淚支持國民黨的那種人,但我也很尊重,因為我知道他的外省情結其來有自。就像我面臨那些一看到我們就拚命抹綠、抹藍、抹黃的黨工,雖然很失望,也不會想改變他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脈絡。

整個行動一路以來,就是被「罵」出來的,到處被罵,做什麼都被罵。這個圈子什麼人都有,很多意見,我們都是從罵聲中得到建議,多聽多學,畢竟我們沒有人教啊。雖然有經驗的人願意幫忙,但我們還是希望保持主體性,我們自己避免、幫助我們的人也會避免「下指導棋」。

反課綱在高中生的圈子裡面算是少數。對於課綱的想法,有人經過解釋之後可以理解,有人是沒機會聽、不想聽、或沒時間聽,覺得課綱沒什麼好反的,或是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有問題」。但這不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嗎?你完全認同了政府給你洗腦的內容。

而談到行動,人又更少了,畢竟抗議很難、很累,暑假可以出去玩,升高三還要準備考試,誰想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我雖然沒有去參加三一八,但它的確影響到很多事情。為什麼學生要衝進去?表示政府給的、跟實際上我們面臨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和平理性、有效溝通,你遵守了,卻什麼事情都改變不了,這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衝擊。

反黑箱課綱運動難以推動,大概就是因為我們是高中生,大家有刻板印象。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做好心理建設了,政策可能很難被改變,但至少將這次的運動定義為這個世代的啓蒙運動。

像太陽花這樣大的社運,只有一場絕對不夠,它或許使得關心社會議題的年齡降到大學,但若沒有持續下去,這些人長大了,年齡就會慢慢往上提。我們必須不斷地讓每一個世代能更早接觸到這些事,更早有獨立思考的思辨精神,像是一個源頭活水,為社會運動培養源源不絕的能量。(建國中學三年級/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 總召)

  • 游騰傑:引起注意思考,開學後希望更多人自主行動

其實早在教育部潑漆行動之後,由於組織內部的爭議,我已經退出反黑箱課綱行動的決策圈,但還是會去幫忙。尤其七月二十三日晚上,臨時接到他們要行動的通知,想到參與的夥伴都不太有經驗,才跟著去,想保護他們。

本來沒人預期進得去教育部,更遑論是部長室。而我們在二樓的部長室看著一樓的夥伴被抓,大家情緒都很激動。警察快速地抓人,把夥伴壓在地板上、推到牆壁上,直接往外送。眼睜睜看到他們被抓,我們什麼都不能做,感到非常無力。之前說好,衝就是一起衝,也不太害怕,但現在他們卻沒有辦法上來。

大概四十分鐘後,警察就攻堅了。之後在保大,二十幾個人待在一個圈圈裡面,做什麼都要跟警察報備,時時被監控著。律師來了之後我們才能用手機。

在裡面很累,也很無聊。有人很緊張、很慌張、有人在哭,他們相對比較信任我,我只能自嘲、說些玩笑話化解緊張的氣氛,嘗試安撫大家的心情。但其實我自己也不太好。看著大家受到很大的衝擊,卻無能為力,想要暫時休息一下,閉上眼睛還是感受到強光、耳朵仍聽到警方說話。

交保之後,媒體採訪完,我到旁邊開始大哭。大部分是因為環境壓力,十五個小時都在密閉空間裡,有強烈的壓迫感。而且當時三條案子直接在我身上,以後一個禮拜可能要出三次庭,如果我要去南部唸書的話,乾脆休學算了。

他們會決定衝這一次,是因為當天晚上在師大附中的座談會,還是覺得教育部的態度非常敷衍。另一部分是因為時間的緊迫,八月一日就是法定的新課綱上路時間,倘若我們還是繼續在體制內行動,無法擴大影響層面。希望能引起注意,讓大家思考,在開學的時候引起更多人自主行動。

我自己在社運的啓蒙很早,陳雲林來台灣的那一次,朋友問我要不要上街抗議。我爸也說「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也好」,就是那一次機緣促成進入社會運動這個圈子。爸媽一直很挺我,小時候很少看卡通,都跟著父母看新聞。是從參與變成組織者之後,他們才有點開始擔心,怕我遭到政治追殺。

國三的時候懵懵懂懂,只有準備升學、考試,對「台灣」沒有什麼太大認知。我一直覺得社會運動只是少數人的聲音,後來自己跳進來才發現,社會運動之所以會變成少數,是因為多數人的漠不關心。

關注課綱議題已經三年了,從十二年國教推動開始,我就是其中一員。我會這麼在意課綱,是因為教育體制就是造就現在升學主義的禍根。學生要讀什麼,並不是重點,而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學生讀書就只會死背。所以國族意識不夠的時候,學生對台灣的認知就不夠。

升學主義很難改變,只能嘗試改變他們要灌輸給我們的內容,至少不要讓台灣主體意識在內容裡面被忽視、被減少。這不只是課綱的問題,還牽涉到教育環境的問題,我們能不能不要以升學為導向,而去注意孩子到底讀了什麼內容?而不是只關注孩子考幾分?(龍潭高中應屆畢業生/反黑箱課綱行動參與者)

<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82 期>

(本文為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那一晚,我們衝進了教育部……」反課綱學生談行動的心路歷程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課綱微調其實就跟頂新一樣

到底是哪些人參加反課綱運動?

準備向學生提告的思華部長,請別忘了:「課綱微調」已被法院認定違法

這才是國民黨心中,超究極台灣史課綱!

The post 對於衝進教育部的孩子們,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范雲提出新思辯,要將進步力量帶入政治

$
0
0

 

42-3        范雲主打社會公平,進攻傳統深藍選區。攝影 / 黃耀徵

 

口述/范雲 整理/李又如

范雲信仰的是價值,如她所說,政黨只是改變社會的手段,而口中的「進步力量」在社會中也是少數,要如何讓多數人認識與認同?她選了一個傳統上屬於「深藍」的選區,開始「台灣該看到政治另一種風貌」的路。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果中了樂透,獎金要怎麼用?捐給NGO、或許去環遊世界一陣子。

儘管有這些願望在前,我還是想繼續當台大的老師。民進黨找過我選立委、柯文哲也曾經找我當副市長,但我都不覺得那值得我放下現在的工作。

  • 看見中國崛起對台灣的威脅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做「政治工作」,例如公共知識份子、社會運動工作者,我當老師,也是在價值上影響學生,將我們對台灣的期待,用比較普及的語言試圖影響更多人,讓社會更好。

但我慢慢覺得,就算我在課堂上教書,會來聽我的課、讀我文章的人,都還是這個社會的少數。二〇〇八年,藍、綠都執政過了,我仍看不見台灣社會有什麼顯著的改變。

去年的太陽花,看見中國崛起對台灣的影響跟威脅,讓我驚覺,我們從學生時代開始,歷經青春爭取到的民主可能會不保。真的快來不及了,期待別人,不如自己出來選吧?

選舉畢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尤其是很多原本不關心政治、不曾接觸過進步價值的人。我如果挑戰被認為是深藍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沒有機會改變這裡?

組黨、投入立委參選,是我目前認為很有意義的事,讓我暫時放棄熱愛的事物,嘗試在藍綠之間打開一條新的政治想像。台灣政黨的版圖就是藍綠、統獨,以認同為主,長期以來不斷重複,會僵化人民的思想。選上的方法,就是把對方往另外的極端推。

我們不爭辯統獨,並不代表它不重要,而是現在本土化已成為主流,那下一步呢?台灣已經民主化,但民主如何繼續深化?我們認為台灣本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應該丟給社會一個新的辯論: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生活?

42-1

社會民主黨努力為他們的主張爭取人們的認識和認同。攝影 / 林旻萱

  • 認同政黨提出價值,毋須對其忠誠

很多人聽到「左派」,總是連結到共產黨,但社會民主的圖像比較偏向北歐國家。它是溫和的左,在民主體制裡面,透過選舉取得執政權。並沒有要消滅市場,只是要節制,因為如教育、醫療、土地、房子這些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不能完全被市場化,不應該有人有九十九棟房子,卻有九十九個人沒有房子。

這幾十年來在社會上,「左」有很多的倡議。但政治決定了太多東西,我們要把這樣的力量帶進國會裡。國會不是沒有人在乎,但有沒有那麼強的政治意志支持,讓稅改、年金、托育、托老、勞工、平等等議題,放在首要順位?台灣已經太右了,我們要把它拉回來。

沒有人去做,有些事永遠不會發生;就像當初如果沒有民進黨,民主、進步就不會成為主要的訴求。我們過去支持民進黨,希望政黨輪替,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但政黨只是改變社會的手段,我們只是認同它提出的部分價值,沒有必要完全忠誠。而我們能不能讓社會民主變成台灣下一個階段重要的價值?

實際投入選舉,才體驗到政治上的不公平。國民黨一個人出來選立委,選舉經費就要花費數千萬元的補助,比我們所有候選人加起來都多。我們僅在網路上小額募款,一千、二千元慢慢累積,對我來說,十萬元就是大金主了!我們真的需要公費選舉,需要一個公平的選舉環境,這本來就是我們的訴求,自己跳下來選感受更深。

朋友曾幫我安排跟一桌企業家吃飯,他們很認真跟我說,「你們社民黨政策的五支箭,全部都射向我們,要我怎麼捐錢給妳?」

  • 談左右不如談什麼是好的

很多老闆認為我們是他們的敵人。我們訴求勞動權益,當然對中小企業會有影響,但是他們自己的孩子也處在這樣的環境,如果能讓下一代更好,能不能一起來努力?而稅制的不公,讓台灣主要是靠薪水階級在繳稅,百億元以上的大財團卻只要繳少少的稅,這非常不公平,弱勢者應該要團結在一起。

我們不要那麼快討論左、右,而是「什麼是好的」?當大家不理解左、右,語言只是妨礙溝通。老年的時候該不該受到妥善的照顧?多數人都會認同,而這就是一個左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想不想讓大家都過著這樣的生活?社會民主黨的問題不在政策太左,而是大家還不認識我們。除了教書,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性別和婦女運動。想到婦女新知成立在一九八二年,離解嚴前那麼早的年代,在大家只在乎打倒國民黨,有一群人就開始為婦女運動而努力。

如果二〇〇〇年那次總統大選,沒有要求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內閣要有四分之一的女性,蔡英文有機會當上陸委會主委?她現在會不會是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假以時日,你會看見當年在環境那麼不友善時就投入的努力與堅持,終會開花結果。

有的時候,我會想到學生時代一個人在台大的椰林大道,拿著七、八千份傳單在路邊發。看到別人在旁邊愜意地享受大學生活,總覺得為什麼我要這麼苦命?還不知道投入有沒有結果。

  • 需要時間爭取更多人的認識與認同

但歷史會證明你不孤單。一定有人跟你一樣,一開始,我可能是少數,但只要堅持下去,這些事情就會留下痕跡。就像當年婦女新知那樣孤單與堅毅的身影。

而我們的企圖,不只想要留下痕跡,還要留下有意義的軌跡。只要有對的方向,就能集結到對的人。假設宋楚瑜離開親民黨,那親民黨代表什麼?對我來講是個問號耶。但是社民黨,不管誰在不在,方向都是很清楚的。

時間已經到了,方向出來了,只是需要更多人的認識與認同。無論是勞工、環境、婦女、人權運動,都累積了相對多的群眾基礎,是時候將社會上的進步力量帶進政治裡,開創一個新的選擇了。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 【2016 我選立委】范雲:該將進步力量帶進政治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2016 總統大選》為什麼宋楚瑜還是個咖?

政治就該有男性的庇護?美觀察家:2016 總統大選,台灣讓全世界看見「女力崛起」的可能

現在的立委選制,讓泛藍勢力還沒選舉就先拿下 8 席立委

The post 「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范雲提出新思辯,要將進步力量帶入政治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紙媒步入死亡幽谷,半死不活的狀態還能撐多久?

$
0
0

SONY DSC

七月以來,香港多家傳統紙媒宣布結束營業,壹傳媒也大幅裁員,整併旗下刊物。另一方面,至少出現兩個前所未見的網路新媒體大型投資計畫:一個是近日即將問世的《端傳媒》,一個是由岑建勲拉線、幕後金主據說是于品海的新媒體,也將在今年下半年誕生。

 

文 / 劉細良

新媒體取代舊媒體之說,這幾年已成為一宗事先張揚的凶殺案,香港自七月政改方案被否決後,已經有多家傳統報章雜誌宣布結束營業、停印。首先是有數十年歷史的新報突然結業,然後同一時間成報因戶頭被凍結,無法支付印刷費而停印。壹傳媒集團宣布將《忽然一周》結束,《壹週刊》大裁員,並將《壹週刊》、《飲食男女》、《Me》三合一。香港紙媒末日似乎瞬間降臨。

  • 革新一.○:蘋果日報面世

壹傳媒的黎智英,是位決斷的生意人,他見到旗下集團印刷媒體的銷量變化,已認定新媒體是集團的未來。《忽然一周》本來是「奶牛」,長期賺錢,今年才開始有虧損,從財務而言,還有扭轉的機會,但正因為黎智英判斷紙媒沒有前景,長痛不如短痛,才忍心下殺手。

香港報章素以競爭激烈見稱,一座城市有十多份報紙,不計其數的雜誌。原因是香港歷來都是政治意識形態的交鋒地,一九四九年後親共親台媒體展開角力,加上南來文人辦報,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境地。

一九九○年代中期,蘋果日報面世,為香港報章帶來一場革命。無論是新聞選材及排版、印刷等技術層面,都展示了新的「行業標準」。其實,這次革新已經革掉了華僑日報、快報的命,而新報及成報本應也逃不過;因為這些小市民報紙,以基層為主,敵不過資訊量更豐富,印刷更精美的蘋果日報。

但由於九七回歸後,北京意圖擴大對香港的影響力,即所謂「人心回歸」工程,中國民間企業及與北京關係密切的本地商人開始染紅香港媒體,包括亞洲電視、成報及新報,為這些長期虧損的報章續命。這些傳統媒體,染紅後營運就更加大出血,在商業上他們早就應該結束,只不過政治原因令他們願意繼續燒銀子。

2015955846_36705a13e4_z

在香港,紙媒正逐漸被消滅,路邊的書報攤或許也將走入歷史 (圖片來源:* 嘟嘟嘟 *,CC license)

  • 革新二.○:《主場新聞》示範新媒體

美國The Huffington Post十年前面世時,大家認為只是「抄新聞」的網站,沒有當作一回事、在香港,筆者與三位朋友成立《主場新聞》,按照The Huffington Post的概念,依樣畫葫蘆地來做中文新聞網站。起初也沒有人當作一回事,但這一次的媒體革命,是以社群及行動媒體為基礎,與十幾年前網路剛起歩時的入門新聞網站熱潮,是有本質上的分別;包括新聞內容及生產方式、讀者互動參與程度,都是新的模式。

《主場新聞》在短短一年間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政治及社會運動的影響力,令傳統報紙也加大投資網路媒體,包括明報成立的評台,星島集團成立巴士的報,而蘋果更早已開發更具革命性的新媒體:動新聞。

過往十多年,報紙都有成立同名的新聞網站,將文字印刷的新聞故事數位化。但老闆心知肚明,這是人有我有的門面工夫,因為新媒體至今在香港未有顯示出成功的商業模式,由於免費,所以沒有了傳統報章的發行收入,而網路廣告收費平平,無法追得上印刷媒體廣告收入。

老闆一方面認識到紙媒步入死亡,但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卻最磨人,每季虧損擴大一些,下一季又再大一些。老闆的痛苦是舊的未入絶境,新的又未見曙光,於是唯一不作決定去逃避。他們明白,傳統報紙集團若營運新媒體太成功,會加速殺死紙媒,因此在商業上會大力投資。

《主場新聞》的影響,不在於他建立了成功的商業模式,而是示範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媒體,影響了多場社運。過去北京染紅的電視台或報章,一年虧損過億元有之,普通的也賠至少過千萬港元,而得不到任何政治影響力。尤其在新生代眼中更是老土不堪,去年占領運動爆發,更突顯了染紅了的紙媒是白廢心機,一年來密集式宣傳反佔中,到頭來比不上低成本的新媒體。為了維穩,原本支持這些長期虧損的傳統媒體最終失去了支持力,因為大家發現政治上搞新媒體更划算。

  • 異形進化:舊破肚而死,新媒誕生

而同一時間,在雨傘運動占領結束後,先後有至少兩個觸目的大投資,都與中國大陸有關。一個是據說由海歸內地投行人集資的《端傳媒》,以陳平創辦的《陽光時務周刊》班底為主;而另一個由岑建勲拉線,幕後金主據說是前傳訊電視以及明報老板于品海。後者找來舊現代日報旗手、同時也在《明報周刊》擔任二十年總編輯的龍景昌,準備在新媒體大張旗鼓。這是以往小投資為主的新媒體罕見大動作,連帶早已占領市場一哥地位的蘋果動新聞,未來香港新媒體將有一番熱鬧。

進入二○一五年,香港印刷媒體形勢惡劣,壹傳媒中期業績全缐告跌,港台兩地印刷媒體廣告收入下跌二成三,香港蘋果銷售量更低見十四萬份。但同時,動新聞的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一段視頻輕易取得三、四十萬瀏覽,這是台灣不能相比。

更重要是,集團的收入結構出現了根本性變化,來自網路的收入由占四%升至一一%,再升至今年二二%。由於黎智英早投資於動新聞,他並非將文字內容數位化,而是設計一種全新的資訊表達形式,資訊與娛樂結合。他甚至準備主動「殺死」自己親生子《壹周刋》及《忽然一周》。

外界不明白黎智英為何那麼「進取」地擁抱新媒體,將期下刊物當期內容快速上載至網路,周刊讀者必然快速流失。在他眼中,雜誌結束只是遲早問題,他深知在新媒體世界,慣性就是一切。他用盡舊媒體的吸引力,建立讀者閱讀新媒體的習慣,猶如電影異形破肚而出一刻,也是舊有軀體死亡之時。他成功了,問題是,新媒體的內容生產成本,是由舊媒體那一塊吸收了,所以邊際收益才如此巨大,但當傳統報章雜誌人手大量裁減甚至消失後,「牛肉從何而來?」

The Huffington Post在美國在線(AOL)收購後迅速擴展,是因為整合了 AOL 大量內容網站,並開始發展不同地區版本。動新聞是否具備同樣的條件?抑或黎智英同樣通過在新媒體上的併購,迅速建立更全面及個人化的數碼媒體帝國?

  • 網媒新形勢,一掃紙媒河蟹腐味

香港過去十年,傳統媒體由衰落去向墮落,以知識分子為對象的明報及信報,先後更換總編輯,「河蟹」(「被迫和諧」)之味中人欲嘔;其他早應淘汰的報紙,就變成了宣傳工具。到近年新媒體崛起,年輕人放棄舊媒體,但一直只有小本經營,真正大投資欠奉,今年形勢會有改變,希望能一掃過去大部分紙媒的頹風及歪風。

(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 香港傳媒新舊對決 上演異形進化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時尚、美景、高科技:媒體沒告訴你的非洲

失業媒體人創 The Awl ,顛覆網路媒體既定思維

「民意才是年輕人發展的籌碼」因為有這五大要素,香港反國教行動才能成功

The post 紙媒步入死亡幽谷,半死不活的狀態還能撐多久?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六十歲是新中年》法國時尚圈推動「贊老」新美學

$
0
0

-

文 / 黃靜華

知名化妝品牌萊雅(L’Oréal),去年宣布六十九歲的奧斯卡金像獎影后米蘭為新化妝品系列在英國代言人,最近又推出一個以她為主角的電視廣告,開始一個以「贊老」(pro-ageing)取代抗老(anti-ageing)行銷。

金獎影后海倫.米蘭(Helen Mirren)說:「我不明艷耀人,從來就不,但我一向看起來還可以,我想一直保持那樣。」客套話嗎?在演藝圈?怎麼可以不設法明艷耀人!

同樣也頗具盛名的女星瑪姬.吉倫荷(Maggie Gyllenhaal)近日才被披露,片商拒絕她擔任一個與五十五歲的男人演浪漫對手戲的角色,因為三十七歲「太老了」。

男星可老而彌堅,女星得凍齡求生

好萊塢數十年來沒變過,看○○七系列就知道。從一九八五年,五十七歲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的告別作《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中,龐德女郎是二十九歲的羅伯特(Tanya Roberts);到最近一代的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龐德女郎一律要小上一半的歲數。克雷格四十七歲,不但演動作片不算老,就是床戲也還是性感。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在《第六感追緝令》中背面全裸時已經近五十歲,他還說很滿意自己的臀部──少有女演員敢如此做,更遑論如此說。

《第六感追緝令》是一九九二年的片子,二十年下來,女演員也開始有了較大的空間,但並不來自較開放的態度,而是較好的科技──經由整形或化妝,透過「凍齡」,讓女演員有了「生路」。揭露吉倫荷「太老」的八卦網站在同一時間還揭露另一位名氣不太大的女演員,說她自陳二十九歲已經好多年了,至少她有細嫩的皮膚,「騙」得過。

令人沒想到的是,一場反性別年齡歧視的風潮,居然是由化妝品產業來引領風騷。

知名化妝品牌萊雅(L’Oréal)去年宣布六十九歲的海倫.米蘭為新化妝品系列在英國的代言人,開始一個以「贊老」(pro-ageing)取代抗老(anti-ageing)行銷。今年又推出一個引起注目的電視廣告。

不怕觀眾看到自己的皺紋

廣告內容是一個年輕女子在公車亭等車,看到米蘭走近,起身讓坐,米蘭說著:「你以為沒人注意到?當真被人注意到了!」解決方案是使用化妝新產品。

化妝品牌當然是在商言商。英國有四七%的成年女性人口在五十歲以上,她們每年平均花上二二○○英磅(約一萬一千元新台幣)在化妝品上,占產業總銷售額的五八%,而且還在繼續成長當中。估計從二○一四到一八年之間,臉部護膚產品將成長一三%。新興國家更可觀,非洲及中東同期間的成長將會是歐美的兩倍。這些化妝品大廠商們不會真的教女人接受、欣賞自己的白髮或皺紋,充其量就是變聰明了,找讓觀眾更能產生共鳴的「我族」。

贊老是廣告的副產品,若不是米蘭,大約也不會成為話題。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原文標題:擁抱皺紋,化妝品廣告掀起「贊老」風潮,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范雲提出新思辯,要將進步力量帶入政治

你知道你現在不處理老人問題,以後你就會變成問題嗎?

這些臨終者的照片讓我更了解生命,更珍惜自己有限的人生

 

The post 六十歲是新中年》法國時尚圈推動「贊老」新美學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一個媽媽醒不過來的惡夢:我的孩子當了 IS 聖戰士

$
0
0

(IS發動的聖戰,吸引了無數青年投入,也造就了許多心碎的母親。)

文 / 黃靜華

《BO 導讀》

IS 成軍多年,除了人數難以估計,軍事成員國籍也難以統計。有資料顯示,該組織起初多在伊拉克、阿富汗、車臣等地招募武裝分子。如今有著 3,000 多名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志願者」。

我們在質疑「志願者」的行為時候,有沒有想過,在他們身後悲傷留淚的母親?

包德魯(Christianne Boudreau)住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郊區,她總是盯著電腦螢幕,竭盡所有時間反覆尋找任何關於伊斯蘭國(IS)的影片,包括血淋淋的斬首人質。不過,她的目光永遠專注在站在後面當背景的蒙著面的伊斯蘭國戰士,看能不能瞥見她大兒子的一雙眼睛。

數個月後,她得知兒子已在一場戰鬥中死亡。

  • IS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

地球另一端,丹麥哥本哈根的黛姆(Karolina Dam)鎮日坐立難安,拚命地用手機傳簡訊給在敘利亞為伊斯蘭國打仗的兒子,說著她的愛和思念。一天,終於有了回信,黛姆知道不是兒子,她問起兒子的行蹤,「妳確定妳受得了?」

對方說:「你的兒子變成了碎片。」與包德魯及黛姆處在同樣處境的母親有數千個。

當十七歲的兒子克雷蒙(Damian Clairmont)開始參加一個可蘭經研讀小組時,包德魯還因為內向的兒子有了社交生活而高興。她不是思想狹隘的人,對克雷蒙改信伊斯蘭也沒反對,雖然後來兒子有時接到電話躲著講,開始有些奇怪的言論,有一天說要去埃及學阿拉伯文,包德魯有些擔心,但都支持。

接續而來的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遠超過一個母親能擔心與想像的。對包德魯而言,她曾想過兒子發生最嚴重意外或做了最壞的事,但都比不上加入IS、成為伊斯蘭戰士。

她不斷要求兒子回家,直到得知他死於一場戰鬥中。

然後一個母親在遭遇這種情境時可能有的所有情緒與思慮全都出現──以一種極端卻又超現實的形式出現:她不想活了,自責到底忽略了什麼、為何不能阻止?是否不夠愛他、不夠關心他?她沒法想像兒子拿著槍殺人,然後死於槍下,為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

  • 聖戰士媽媽共同走過的心路

更超現實的是,當包德魯還在努力為克雷蒙的死理出頭緒,克雷蒙的「上線」還寫了一封公開信,向她解釋為何兒子那樣生死以之,呼籲她完成兒子的心願,「對抗壓迫穆斯林的全球體系,無辜的男人、女人及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

這位「上線」反對西方世界把他們的宣傳及訴求描述成洗腦,說他們「僅僅要求年輕人們不要去看電視上的報導,轉而以開放的心胸研讀可蘭經。」末尾還說,他會向阿拉禱告,讓她接受伊斯蘭,過著光榮而有尊嚴的人生,最後與她在天堂的兒子團聚。

包德魯已經免疫,她剛從歐洲回來,與其他的聖戰士媽媽會面。同樣的基調,同樣的西方世界如何有著集體陰謀欺騙世人,同樣地訴諸為道德、強調為苦難的人們而戰,同樣地為伊斯蘭而死終不悔……。

每位母親說著同樣的故事,包德魯已聽過千百回。

會參加網路或實體研讀教義小團體的人,多對伊斯蘭傳統認識有限,多是聽從經師所言所教,他們接受堅定的信念:「我們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拒絕被洗腦」。經師們問學生,只是坐在「舒適有著空調的大學課室」能成就什麼有意義的人生。他們舉許多願意為理想犧牲的「前輩」為例,他們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為阿拉殺敵,最後在戰場上成為烈士。

  • 為聖戰而失去蹤影的子女

一位曾是穆斯林激進分子、後來加入反IS組織的臥底情報員說,那些年輕人和指導他們的經師多半是沒沒無聞。他們在人群中沒人會看到,連自己都快看不到自己,有一天披上了英雄的戲服,超人般地捨我其誰,去拯救只有他們能拯救的受苦難的人們,去改變只有他們能改變的世界。

這些年輕的西方聖戰士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他們的神聖使命。

法拉赫.賽義德(Farah Mahemd Shirdon)突然從學校失蹤,直到有一天,他出現在一個伊斯蘭國的「招募」影片,在片中燒掉自己的護照,威脅美國及加拿大說:「我們即將來到你的土地上,並毀滅你。」

阿胥拉菲(Salman Ashrafi)在一家石油公司擔任分析師,突然辭職說要準備考GMAT再深造,家人從此沒有他的消息。一日,他家來了兩個國安局官員,告訴他的爸媽,阿胥拉菲在自己身上綁了炸彈,開車衝進伊拉克一個賣場,殺了十九個人。

許多伊斯蘭國西方年輕戰士的母親後來都成了伊斯蘭國專家,因為她們的心思隨孩子們離開了原有的世界,有些媽媽真的踏上孩子的腳步到了土耳其,企圖跨過邊界到敘利亞找孩子,有些被土耳其政府擋下,有些則被伊斯蘭國關了起來。

包德魯以另一種方式想念克雷蒙,她說,問題不在穆斯林而在「激進化」,學校有性教育、教反霸凌、遠離毒品,但沒教「去激進化」。於是她到處演講,想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其他的父母,不管是旅行,電話或透過網路

  • 無法平復的悲憤

有人說包德魯是化悲憤為力量,但一位訪問過她的記者說,包德魯還活在克雷蒙的世界裡,她和其他孩子都付出了代價,包德魯沒法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一方面她太忙,更多的是,人人都知道她的兒子曾是伊斯蘭國戰士。

包德魯也不是因此就沒有了悲憤。當夜深了,孩子都入睡了,包德魯會開車到沒人的郊外,大聲哭喊克雷蒙的名字。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放眼天下】我的兒子成了IS戰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2070 年宗教信仰大洗牌:佛教徒持續減少、穆斯林人數將超越基督徒
阿富汗女學者的死去,意外點燃公民怒火:為什麼宗教信仰能凌駕在法律之上?
最適合宗教狂熱份子生活的國家:北韓

The post 一個媽媽醒不過來的惡夢:我的孩子當了 IS 聖戰士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心意已決無法挽回!連爺爺葬送國民黨的計畫即時生效

$
0
0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soldiers get ready for the march past Tiananmen Square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parade in Beijing on October 1, 2009. China celebrated 60 years of communist rule with a massive military parade and elaborate pageantry on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showcasing the nation's revival as a global power.  CHINA OUT AFP PHOTO

( 中國擴大閱兵,引起美日等國的緊張。攝影 / 法新社)

文/晏明強

前副總統、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八月三十日不甩馬英九總統公開喊話反對,仍帶著妻子連方瑀及少數幕僚出發前往北京,參加包括九三大閱兵在內的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相關活動。

不理總統府的反對,不管黨主席的要求,黨內當權派如朱立倫、郝龍斌,權重一時的大老如徐立德、江丙坤、郝柏村都百般勸阻,但統統無法讓連戰回心轉意。

連勝文敗選之後,讓遊走台海兩岸百年數代的連家,產生了空前的危機感。即使可能衝擊國民黨的總統及立委選情,甚至賭上國民黨堅持的抗戰史觀、以及中華民國的歷史定位,這次連戰也要進場一搏,穩住連家在兩岸的政治地位。

CHINA-TAIWAN-POLITICS

(2005 年連戰前往中國和胡錦濤會面,奠定了連家在兩岸政治的地位。攝影 / 法新社)

  • 換誰執政,連都要當兩岸王

九月一日,連戰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了第三度的「連習會」,兩人除強調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對日抗戰是整個民族抵禦外侮的共同勝利外,也不忘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發展的立場。

不同於二○○五年黨主席任內,連戰首赴中國進行「和平之旅」,與當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時的風光,這次他幾乎是在府院黨一面倒反對聲浪下成行。

有黨政高層痛批,連無視於各方壓力仍執意要去,完全不顧慮可能衝擊國民黨告急的選情,絕非是表面上所稱,是要為兩岸和平或我方抗戰史觀發聲。他真正關心的是,即使明年政黨輪替,也要設法維持自身的兩岸影響力不墜。

關於這一點,只要看連習會中,連戰不忘提及他在○五年實現(國共)兩黨和解,為兩岸關係打開了「和平發展」新路的貢獻,就足可佐證。

黨政高層更強烈質疑,連戰有關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領導下正面戰場重挫日軍,共產黨軍隊則在毛澤東領導下,在敵後戰場有力牽制殲擊日軍的說法,「是自失立場,等同附和中共史觀」。這位高層反問:「難道連國府軍統局長戴笠將軍組建的敵後組織,當時也是聽毛澤東的嗎?」

12-1

( 連勝文的敗選,一度讓政壇認為連家將就此沒落。攝影 / 新新聞)

  • 連勝文敗選連家產生空前危機感

由於連戰發言與我方抗戰史觀頗有出入,總統府迅速由發言人陳以信出面反駁說,對日抗戰不論正面或敵後戰場,都是由國民政府所領導,「這是絕對不容否認的史實。」至於連仍將出席對岸閱兵活動,陳也再次重申,「國人不宜參加」的政府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習近平談話重點則是強調「台灣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九二共識」等兩岸政策底線,倒未有太多著墨。

去年台北市長選戰,負責延續家族政治香火的連勝文慘敗,宣告連家在台灣政壇式微。知情人士透露,連戰對連家未來在台灣政治上所能扮演的角色已無太多期待,他唯一在意的是,自己十年來在兩岸關係上確立的地位絕不能動搖,「他有很深的危機感」。

今年二、三月間,對岸派出特使來台,當面邀約連戰、吳伯雄、宋楚瑜、許信良等藍綠大老出席九三大閱兵。藍營人士也指出,當時接獲邀請的連戰大大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代表對岸並未因連勝文敗選就疏遠這個「老朋友」。

只不過出席中國政府的典禮、尤其是解放軍活動,可說是台灣長久以來的政治大忌。尤其連戰的前副總統身分太過敏感,參加與否茲事體大,當時他並沒有立刻答覆對岸。

據瞭解,到了七月底《新新聞》獨家報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證實已決定受邀出席九三閱兵,並希望能與習近平再次會面。受到宋的刺激,連戰的態度驟然明朗,當時就下定決心要前往了。

黨政人士形容,連宋兩人恩怨糾結二十年,在兩岸事務上也是競爭激烈。○五年連戰搶了宋楚瑜訪中的頭香,讓宋記恨多年難以釋懷。連戰則不滿宋背棄他,跑去與陳水扁合作。

而去年連勝文角逐北市長,宋力挺柯文哲,橘營也一路痛擊連家,更是讓連戰不滿。這回宋又想利用出席對岸閱兵的機會,重演去年「宋習會」,為自己選總統造勢,「連戰又豈會讓死對頭稱心如意」。這位黨政人士指出。

12-3

(即使以總統之尊,馬英九也沒辦法約束連戰。攝影 / 新新聞)

  • 宋去我才去,宋不去我還是要去?

八月初連戰不顧多數幕僚反對,決定出席對岸紀念抗戰系列活動,府院黨得知後大感震驚,馬英九也下令要全力勸阻。

據指出,這一個月來,與連戰有交情的黨政高層及舊屬,絡繹不絕到連家遊說,試圖讓他改變心意,其中包括連戰最信任的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前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以及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人,他們都反對連在大選投票前幾個月現身天安門廣場閱兵大典。

但連戰態度堅定,始終不為所動。據透露,他對來勸說的人表明,就是因為宋楚瑜已表態要去參加閱兵,「我才非去北京不可」,因為絕不能讓外界誤認為宋是代表藍營出席。

不過八月六日宋宣布參選後,國台辦明確表態不介入台灣大選,宋也確定去不成中國。照理說,連戰的理由已不復存在,事情應有轉圜空間。未料連仍然堅持要去,只是原本要同行的連勝文決定不陪同前往。
八月二十六日連戰受邀出席閱兵的消息曝光,不僅總統府、陸委會相繼表態,希望他「考量社會觀感」,取消參加閱兵的行程,黨政高層也出面質疑:前任副總統、也曾任國民黨主席的身分,出席對岸大閱兵,形同為共產黨的抗戰史觀背書,「非常不恰當」。

這位高層強調,政府樂見連習會,但看閱兵萬萬不可。

國民黨內一片譁然,深怕連戰此舉會重傷選情,連北部藍委都痛批,「國民黨會被連戰害死」,只有黨總統提名人洪秀柱仍說不擔心受選情衝擊,也相信連戰訪中「心中自有一把尺」。雖然洪不願因批連而開罪統派選民,但國民黨高層可不敢輕忽,此事可能引發淺藍及中間選民反感的負面效應。

  • 不在自家抗日、只和對岸反法西斯?

由於連戰目前並無任何黨政職務,只是一位具國民黨籍的民間人士,國民黨無法約束他不得出席對岸紀念抗戰勝利活動,高層也只能私下進行勸阻。

黨內人士透露,二十七日晚上朱立倫親自拜訪連戰,希望他考量國民黨選情艱困而調整行程,九月三日不要現身天安門廣場。二十八日上午,副主席郝龍斌也跟進登門求見,轉達父親郝柏村的看法。郝柏村認為,在國民黨領導對日抗戰史實未受中共尊重並還原真相的狀況下,希望連能「慎重考慮」參加閱兵的行程。

顯然朱郝的勸阻都沒打動連戰。連戰幕僚、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雖受到不小的壓力,但連戰是經過審慎考量才決定前往,且和習近平見面是嚴肅的事情,不能說取消就取消。

至於外界為中共抗日史觀背書的批評,張榮恭強調,連戰認為抗戰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我方舉行的一系列抗戰紀念活動中,連戰只要獲邀都有出席,而他參與北京舉辦的活動,還可藉此一國際場合表達國民黨領導抗戰的史實,比僅在台灣紀念更有意義。

連戰完全不理會馬英九反對及國民黨苦勸,也讓府黨高層十分惱火。黨政人士就重批,張榮恭稱我方活動只要邀請連戰他都會出席,「根本是在說謊」──九月二日國防部舉辦「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慶祝大會」,廣邀各界及國際友人,馬英九也將與會發表談話。不過籌辦單位日前邀請連戰出席,並為他安排好座位,結果連辦卻直接婉拒。

這位人士質疑,連戰拒不出席我方紀念活動,卻跑去北京看解放軍,「他可以自圓其說嗎?如何能向國人交代?」

  • 親中急表態,葬送美日支持

國安人士也憂心,連戰具前副總統及前國民黨主席的敏感身分,竟毫不避諱出席解放軍的閱兵場合,可能傷及馬政府、國民黨與美日的交往互信。

這位人士分析,中國大閱兵表面上是訴求和平紀念,其實是向美日同盟展現強大軍事肌肉。例如二砲導彈方隊中,首度展示的東風十六中程飛彈、東風二十六遠程飛彈,前者射程超過一千公里,涵蓋日本全境在內的第一島鏈所有目標,後者射程達四千公里,則可直接攻擊關島美軍基地。

這位人士強調,解放軍這些武器針對性極強,其軍事意涵美日都心知肚明,所以日方沒有一人出席閱兵,美國也只由駐華大使代表觀禮。而連戰卻毫不在乎現身天安門,讓藍營親中色彩更加濃厚,未來若綠營執政,美日與國民黨的關係恐將急凍,兩國對民進黨或許會更為友善,二○二○年國民黨若想奪回政權,這將會是一大阻礙。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連爺爺叫也叫不回,黨國前途當籌碼上賭桌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捧中國大腿的連爺爺月退俸 37 萬,新鮮人賺一年都不到
【出賣台灣名人錄】連習會上,連戰吐真言:血汗換來中國光復台灣
為何連戰被罵成豬頭也要去閱兵?
到底是誰出賣台灣、作賤自己?連戰將出席北京大閱兵會晤習近平,大談國軍貢獻

 

The post 心意已決無法挽回!連爺爺葬送國民黨的計畫即時生效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颱風過後,還有誰關心種樹問題?鄉土作家吳晟:台灣人對樹木始亂終棄

$
0
0

38-2

文 / 紀淑芳

台灣鄉土作家、國中生物教師吳晟退休後,投身植樹、護樹,台灣烜赫人物都曾來訪取經。他感嘆,「我們對樹始亂終棄──一開始種錯樹種、種錯方法、種錯地方,『始亂』後,就一定會『終棄』。」

來到彰化縣溪州鄉的圳寮村,車子駛入田間小路,遠遠望見吳晟已在廟口等候,計程車還沒停妥,他突然對著運匠揮喊、手中還掐著幾張紙鈔:「我跟你說,這裡是我的地盤,你不能收客人的錢!」老早把錢準備在手中的我,趕忙付了錢下車。

這位教科書中出現過的知名人物,竟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出場,讓人有直冒汗的感覺。「妳大老遠跑來聽我講樹的事情,不該讓妳花錢……」他語帶靦腆。

吳晟曾說,台灣社會很少人真正理解有人為公益而做事。吳晟自己就像一位樹木傳教士,從他想幫遠來的客人付車錢,他的心情,已盡在不言中。

  • 台灣長期無正確的種樹政策

每個台灣囝仔都讀過吳晟寫的詩作──〈負荷〉:「阿爸每日每日的上下班  有如自你們手中使勁拋出的陀螺   繞著你們轉呀轉……」。如今,他的孩子們都長大了,吳晟心心念念的,轉為保護土地與樹木。「投入這些工作,可以說是他生命中第二個甜蜜的負荷」,台中在地文史工作者陳彥斌如此形容。

來拜訪過吳晟的,不乏位居台灣雲端上的赫赫人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即來過好幾次。蔡英文曾向人透露,吳晟曾以台灣原生樹種的特性──長得慢卻質地堅硬、樹齡愈大價值愈高,期許她做一個能夠堅持的政治人物,讓她甚為感動。吳晟在許多人心中埋下愛樹護樹的種子,然而,人們倏忽而至、來去如風,大家對於樹的認知,永遠不及樹倒的速度。

八月初,蘇迪勒颱風橫掃,全台倒樹數目難以估計,堪稱史上最嚴重的ㄧ次。吳晟嘆道:「台灣長期以來沒有正確的種樹政策,沉痾已久,這次是大自然的總反撲。」

八月底,台北市長柯文哲浩浩蕩蕩帶了一群人,來拜訪吳晟的樹園,並邀請他擔任市政顧問。柯P旋風「掃過」後,吳晟竟然又好幾天夜不成眠,他擔心那天柯P來訪,民眾忙著追星,柯P不知道有沒有把話聽進去?

災難固然是改變的機會之窗,卻也可能是重蹈覆轍的開始,台灣人的檢討與覺醒總是稍縱即逝。「一定要進行一次全面性的總檢討,日後才能種對樹。」吳晟這樣堅持。

  • 吳家樹園是現成的樹木教室

以吳晟的「江湖地位」,他的聲量勝過千軍萬馬,他的一句批評,也可能成為政治人物的千斤重擔,但他總是默默隱忍喧囂中的孤獨,或者,乾脆自己捲起袖管實踐,印證理念。十幾年前開始,他把自家兩公頃農地,統統投入植樹,「能文能鋤」的妻子莊芳華是他一路走來的後盾。如今,吳家的樹園已是一間現成的樹木教室。

來到吳晟以母親名字命名的「純園」,同樣經歷過蘇迪勒狂襲,儘管有枝葉被掃落,卻沒有一顆樹倒下。吳晟解釋,純園裡的樹木,幾乎都是台灣原生種,包括樟樹、烏心石、毛柿、土肉桂、台灣肖楠……這些樹木多從幼苗種起,加上土壤寬厚,在地化的根系相互連結,自然牢固。

特別的是,吳家三合院旁新蓋的書屋裡,竟保有一棵樟樹,樹幹直挺挺穿過鏤空設計的屋頂。吳晟說,長在屋裡的樟樹,因為是直根系,它的根會深入土壤底下,不會四處亂竄,破壞屋舍結構,形成樓房共生的和諧畫面。

對照之下,為何颱風過後全台路樹傾倒慘不忍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常說,我們對樹始亂終棄──一開始種錯樹種、種錯方法、種錯地方,『始亂』後,就一定會『終棄』。」吳晟說。

曾是生物老師的吳晟,自言不應該批評任何樹種,但他強調一定要「適地適種」。長期以來,吳晟不斷倡議應該多種台灣原生樹種,他認為這是兼顧生態性、遮蔭性及未來性的選擇。「台灣原生樹木是台灣的『自家寶藏』,我們卻寧願大量引進不必然適合台灣的外來樹種。」

吳晟說,台灣樹種曾歷經幾次大劫難,包括日本及國民政府統治下,殖民樹種入侵,排擠本土樹種;「意識形態不是只有在政治、文化上,也被用到生態、物種。例如,國民政府當年最推崇松柏長青、歲寒三友,台灣樹種被不自覺輕賤,但不同樹種各有適合的種植地方。」莊芳華在一旁補充道。一九七○~八○年代,台灣又歷經砍樹鋪水泥的過程,造成樹木浩劫,等到人們逐漸覺醒,回頭要種樹,卻又任憑商業炒作、樹種綁標。

  • 「滿朝文武皆無知」任由商業炒作

由於本土樹種樹苗太普遍,對廠商來說沒有利潤,又為了綁標,一定要找比較稀罕、進口的樹種,曾被台中列為市樹的黑板樹就是最經典的例子。黑板樹雖然長得快,卻有根系會亂竄破壞路面、樹幹質脆、花有過敏原等缺點,根本就不適合拿來當行道樹。

另外,商業炒作下,台灣各縣市每一陣子都會一窩蜂種植開花的樹木,例如木棉、黃金風鈴木、阿勃勒、蘭花楹、櫻花……吳晟說,這類所謂賞花樹種壽命多不長,根淺、樹材脆,當作點綴即可,卻不宜喧賓奪主。

「說一句比較不客氣的話,滿朝文武皆無知,或者說無心啦!」吳晟感嘆,台灣這麼多年來的錯誤,沒有人好好做檢討,放任給景觀、園藝業者去炒作,「圖利了少數人,卻壞掉了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子孫未來將沒有大樹可欣賞。」

每每思及至此,吳晟坦言:「常常愈想愈傷心。」這股累積一、二十年想要推動種樹變革的想望,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他也曾經找過某些縣市首長,「為了成事,我寧願到處苦口婆心,看看能不能蹦到(台語碰到之意)剛好聽得懂的、或有在關心的人……。」

台中市長林佳龍上任後,吳晟覺得不能再拖了,他親自找上林佳龍談,正好林佳龍也提出「八年一○○萬棵植樹計畫」,兩人一拍即合。林佳龍除了邀請吳晟幫官員們上課,並成立樹木委員會,由包括吳晟在內的專家學者及官員組成,全面性調查、檢討、規範,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全國最完整的植樹守則。

「這次我真的是充滿期待,至少是改變的開始。」為此,吳晟經常舟車勞頓,每次去一趟台中,單趟就需將近兩個小時車程,來回至少四個小時,有時候趕時間搭計程車一路飆到台中,領取出席費二千元還倒貼,他卻樂此不疲。

  • 與林佳龍一拍即合,推「植樹守則」

有人曾質疑林佳龍八年一○○萬棵植樹計畫,根本是天方夜譚。吳晟說,「如果要繼續照以前的方式種樹,預算哪裡會夠!但如果觀念、方法正確,反而省錢。」

多年前,吳晟將他的樹園夢想,延伸到公墓,希望將公墓打造成森林墓園,他說服溪州鄉長合力推動,並向葉世文任署長時代的營建署,提出四百萬元的經費申請;當時營建署派人現勘,稱讚這計畫真好,可是卻打了回票,理由是還有幾個墓地沒遷走。但過了一陣子,竟有人找上鄉長,表明可以幫忙申請經費二千萬元,被鄉長拒絕。「你就知道玄機在哪裡了!」吳晟因此見識到植樹界的暗黑世界。

之後,這個計畫獲得友達董事長李焜耀的基金會贊助,吳晟出樹,對方出工,花了二百萬元就完成了。

吳晟說,一場煙火秀,動輒花費數百、數千萬元,很快煙消雲散;一座森林墓園,少則數百萬元,多則千萬元,卻可以為台灣多留下一片長長久久綠蔭盎然的森林。他正力勸台中市政府可以趕快做。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是吳晟的心情寫照。他預告,下一本書他想命名為《想望百年千年大樹》。這應該也是諸多台灣人的想望吧,就看大家有沒有足夠的覺醒與智慧,及早種下希望之苗了。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政治事】吳晟:我們對樹始亂終棄!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一場風災的警示》法國人種樹、越南人護樹,台灣人棄樹?
可怕的不是天災,而是偽天災!台灣行道樹的委屈滴佳
先砍森林再種樹、讀經政策又打自己臉:林佳龍市長你怎麼了?

The post 颱風過後,還有誰關心種樹問題?鄉土作家吳晟:台灣人對樹木始亂終棄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歐習會上場】柯林頓和歐巴馬都曾在中國「賣台」

$
0
0
2009 年 11 月,歐巴馬訪問中國發表聯合聲明,明白接受了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攝影/法新社

2009 年 11 月,歐巴馬訪問中國發表聯合聲明,明白接受了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攝影/法新社

 ○九年歐巴馬訪中,雙方領袖聯合聲明稱:「美國尊重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其中包括台灣。」等於接受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當時馬政府不僅未抗議,還自我安慰道「台美關係是六十年來最好的時刻」。

文/顧爾德

中美領袖互訪時,中方一定會提台灣問題,而且多宣稱是中美關係的「核心議題」;美方卻不一定會主動提及台灣,即使提到也多輕描淡寫。

顯然,美國有優先議題要與中國談,包括反恐、中東、環境以及朝鮮問題等,更重要的是中國崛起後雙方的經貿問題。

美方不只不會主動表達對台灣安全的重視,有時還會在聯合聲明或美方領袖談話中損及台灣利益。

一九九八年六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在上海藉由座談會此一非正式場合宣布「新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我們不認為台灣可以成為任何以國家為資格限制的組織之會員。」這是近年來對台灣一大傷害。

此一主張在柯林頓訪華前一個月,先由副助理國務卿雪克(Susan Shirk)在國會做證時提及。「新三不」與過去美國主張最大不同有二:一是過去未明言台灣不應成為國際組織會員;二是之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是用較委婉的「無意追求」(has no intention of pursuing ……)這些政策,這次則是明確地說「不支持」(don’t support)。

柯林頓創此先例,日後再被美國官方引用。例如二○○六年初,陳水扁推動「正名制憲」公投,惹火美國總統小布希,他就利用四月間胡錦濤訪美時說出「不支持台獨」。

○九年十一月,一年級生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當時他還沒有明確的重返亞洲戰略。歐馬巴表現得格外低調,寥寥成果也備受國內批評。雙方領袖聯合聲明稱:「美國尊重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其中包括台灣。」等於明白接受了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

當時馬英九政府不僅未對此提出抗議,還自我安慰地宣稱「台美關係是六十年來最好的時刻」。依台美外交慣例,中美重要聲明裡美方有關台灣的主張,會先知會台灣。此次馬政府或未掌握訊息,或已知卻不據理力爭,兩者都被質疑是失職。

一一年一月,胡錦濤進行卸任前對最後一次訪美。雙方聯合聲明重申「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對○九年歐胡聲明的承諾。美方遣詞顯然比○九年謹慎,不再直接提及台灣。歐巴馬也稱許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讓馬英九拿來大肆宣傳,總統府稱,這代表馬英九兩岸政策「真金不怕火煉」。

(本文為新新聞授權刊載,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490 期,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你不能不知的「習歐會」:兩岸關係是焦點

回顧美國對中國政策,歐巴馬能拿幾分?(有耐心的讀者請進)

The post 【歐習會上場】柯林頓和歐巴馬都曾在中國「賣台」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為何工廠進駐逼得這群 7、80 歲老農打官司?因為污染,將讓台灣 40%的養殖漁獲毀於一旦

$
0
0
111

(受影響的居民與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至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上訴。攝影◎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文 / 李又如

前言:屬於台糖農地的高雄新園農場釋出土地讓工廠進駐,其中震南鐵線公司含有酸洗業務,產生的重金屬的汙水,就算處理後,重金屬含量符合排放標準,卻仍是「養殖用水」標準的十倍到一百倍,而該處養殖漁業供應台灣四○%的魚,鰻魚甚至外銷國外……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群居民協同律師,來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撤銷震南鐵線公司位於高雄新園農場的建廠環評。這一個「民告官」的官司,卻已經是場耗時三年的抗爭。

  • 抗爭成績:環評由十公頃改為一公頃

這個環評案在去年五月底通過,但新園農場的抗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在農場對面經營修車廠的許東源,在二○一二年聽到僅隔了一條馬路的農場將有工廠進駐,他直覺「不可能」,但當不只一位客人向他提起,他才驚覺木已成舟。

「而且總共有六家!」屬於台糖農地的新園農場,一直以來都是租給當地農民耕種經濟作物,卻為因應扁政府時代的「大溫暖大投資」計畫,釋出讓六家工廠進駐。而多數工廠由於面積不到十公頃,不需要環評,當時已有兩家工廠準備興建,「我四處去陳情,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高雄市政府,哪裡可以發文,我就發文,陳菊只要來,我就會去抗議。」許東源說。

這些年來,他寫陳情書給政府,製作傳單讓地方瞭解,甚至自己研讀法律,這是許東源第一次抗爭,「我只有高中畢業,成績還滿江紅!為了這件事,買了一本《六法全書》,憨憨地看。」他用台語說道。許東源笑著翻開厚重如字典的書,環保相關法律頁面上密密麻麻都是筆記。

「可能中邪了啦!一路上一直亂搞,」許東源笑說。「原因很簡單啊,我們從小在這裡出生,愛護這片土地,就是不要讓汙染的產業進來。」雖然他說「亂搞」,最後卻逼得工廠拿掉酸洗業務,免除了當地人擔憂的水質汙染,更讓環保署承諾,未來只要台糖再釋出優良農地興建工廠,面積達一公頃就得環評。

居民的抗爭迫使環保署將環評門檻提高,「原本後面一百多公頃土地有二十幾家工廠要進駐,後來都進不來。」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蔡卉荀提到,「他們的抗爭不只是為了自己,也嘉惠了很多人。」

  • 震南資料刻意誤導環評委員

但居民原本期盼的勝利沒有到來,又有工廠帶著酸洗業務來進駐,是面積將近十四公頃、必須環評的震南鐵線公司。產品製作過程中,必須浸到強酸池中加工,讓居民想不到的是,這些含重金屬的汙水明明會排放進附近的二仁溪,環評怎麼會通過?

「唉,沒有許東源,工廠可能早就都蓋好了。」高雄市路竹區環保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園農場自救會會長蔡春紀說道。「我們這裡世代務農,農民要得很簡單,只要有一塊地就好了。」這裡以聖女小蕃茄聞名全台,每年十月還舉辦蕃茄節吸引觀光客前來,他感嘆,「倘若農地開發下去,空氣、土質的汙染會有多嚴重?」

協助環評無效訴訟的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張譽尹提到,該地的地勢是北高南低,為了排水,會把工廠基地墊高,排放到「營前排水」,墊高後地勢高低逆轉,廢水往北流,便會流到二仁溪。震南的環評書內也寫道,有九成的酸液處理後會用來澆灌廠區內土地,其餘一成經廢汙水回收處理廠處理完後,會直接流放。

「處理完」有沒有問題?是居民最擔心的事。張譽尹指出,廠商並無拿出具體事實:二仁溪逕流量、現有汙染量、預計排放的汙染量是多少?「不能沒有提出證據就說沒影響。」再加上,就算處理過的水體中,重金屬含量符合排放標準,卻都是「養殖用水」標準的十倍到一百倍。

「而且,震南提供的資料說排放路線上沒有農田水利會的取水口,但其實有,」張譽尹指著地圖上位在二仁溪旁、離工廠不遠的大湖抽水站,「這很明顯是誤導環評委員。」

333

  • 「日月光當初也有保證啊!」

這座大湖抽水站,供給了湖內區、茄萣區一二○○公頃的農業與養殖漁業,「出海口還有養鵝的、靠海維生的,重金屬的廢水汙染不是短暫的,是長期汙染,這肯定會影響到我們的生計啊!」養殖鰻魚的李耀慶是直到今年年初,許東源拜訪大湖抽水站的站長後,他才知道自己的魚塭可能會受到汙染。

他提到該處養殖漁業的產值:一公頃至少一百萬元,養殖漁業占八百公頃,漁獲供應台灣四○%的魚,鰻魚甚至外銷國外,「要是汙染了,整個都毀掉了。」李耀慶感嘆。

茄萣區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二班班長郭明仁也激動地說,「雖然政府保證不會汙染,但是日月光當初也有保證啊!日月光在工業區內都可以偷排了,陳菊說『會嚴格把關,要廠商自主管理』,要我們怎麼相信?」

今年四月,自救會以「環評審查過程未有民眾參與」提起訴願,尤其是二仁溪下游從事養殖漁業的李耀慶等人,是在環評通過後半年才知情。但在八月時被判決不受理,因為李耀慶等居民並非居住在開發行為半徑五公里範圍內。

「河流汙染怎麼可能只影響五公里?」李耀慶對判決結果有些不可置信,他也質疑,「以前政府花了一百多億整治二仁溪的戴奧辛汙染,好不容易才變成中等汙染的河川,現在又要排放汙水?」

李耀慶述說的,是這個案子的第二個問題:計畫矛盾。

張譽尹提到,針對二仁溪,環保署有「水體環境水質改善經營管理計畫」、高雄市政府也有「二仁溪流域水質改善規劃及細部設計計畫」;針對土地使用,○八年高雄縣有農地計畫、一一年高雄市也有「農地資源空間計畫修正成果」,都指出新園農場屬於宜農地。也就是說,政府一手開計畫保護環境、一手又放任汙染產業進來,「有計畫矛盾的地方,就要進入二階環評。」

  • 市府只有冷冰冰的「依法行政」

高雄市環保局則回應,新園農場的工廠進駐是依循行政院的「大溫暖大投資」計畫,市政府僅依循辦理。關於水域的問題,在環評委員會討論時,都有被提及,「環評審查過程都是依照《環評法》合法審理,若當事人有意見,我們尊重其權利,就看法院如何處理。」

「高雄市政府就一直用『依法行政』四個字把我們擋在外面啦。」蔡春紀無奈地說。震南的環評通過後,依法舉行開工前說明會,第一次因為居民抗議沒開成,第二次高雄市政府居然出動大批警方將居民抵擋在會場外,原因只是「樓上坐滿了」,「公開說明會是公開在哪?」

高雄市環保局回應,「業者有申請集會遊行,我們才派警方協助。警察沒有刻意阻擋啦,是民眾感受上的問題。」自救會拿出當天的照片、影片為證,也不乏媒體報導,「依法行政這四個字真的很厲害。」蔡春紀感嘆。

環評無效的上訴,又將是一場漫長的戰鬥。三年的抗爭迄今,還得面對地方上不同的聲音,許東源其實很想放棄。但某次他在報紙上看到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長陳顯茂花十年時間,帶領不識字的老村民抗爭垃圾掩埋場進駐,保護農田、水源區的故事。許東源帶著全家拜訪,陳顯茂鼓勵他們,「就是要一直不間斷地抗議,努力一直做、一直做。」

「這次有環境法律人協會協助,我們信心大增啦!」許東源笑得燦爛,將報導陳顯茂故事的報紙細心收好。報導上頭,「弱勢村民 vs. 專業霸權」、「自救公民 vs. 冷漠官僚」等文字被他一一用螢光筆畫起,還有這一段:「偏遠的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也上演著一齣台灣版《永不妥協》;帶著這群七、八十歲老農上街頭、打贏官司、戰勝官僚體系……」,居民多麼希望,這也會是震南案最終的結局。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社會事】台灣四○%的養殖漁獲恐將毀於一旦,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可怕的不是天災,而是偽天災!台灣行道樹的委屈滴佳

再評《太陽的孩子》:「溫暖正向」假象背後,是每件你不知的部落「真實故事」

長太醜、超過保存期限…這些食物其實還能吃 破除 6 大剩食迷思

The post 為何工廠進駐逼得這群 7、80 歲老農打官司?因為污染,將讓台灣 40%的養殖漁獲毀於一旦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南方朔:台灣由正向的亞洲四小龍之首,變成詐騙及色情輸出大國

$
0
0
Watched carefully by armed police officers, a group of Taiwanese nationals arrested in Indonesia for alleged online frauds walk through the lobby of the northern Taoyuan airport on June 13, 2011, shortly after their arrival from Jakarta. A total of 101 Taiwanese nationals who were among hundreds arrested across Asia for their suspected role in a massive online fraud were escorted back to the island, officials said.AFP PHOTO/PATRICK LIN

(台灣詐騙業盛行,警方每每一逮就是數十人甚至上百人。 攝影 / 林瑞慶)

文 / 南方朔

從兩項地下經濟可以看出台灣的創新力可謂世界第一。若把詐騙業以及出口的高端性產業納入統計,那麼第三季的GDP一定不是負值。如今,台灣已需要靠詐騙及性產業的出口來救經濟了。

經濟學根據生產消費的要素,而計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犯罪性的經濟交換行為不在這個範疇內。但這種經濟學已被台灣改寫了。

近年來台灣出口、消費以及就業均不振,今年第三季的GDP甚至下跌到只有負一.○一%,全年已鐵定無法「保一」。但如果我們去看另外的經濟活動,台灣的創新力卻可謂世界第一,就以最近兩周為例:

詐騙業一年產值可達千億元

台灣的詐騙業早已跨國輸出,最近台灣的詐騙業透過中國的銀聯卡,只有短短半年就刷了百億新台幣,全年相當於二百億元,詐騙產業的市場規模與產值是多麼的龐大!如果包括台灣本地、中國及港澳,甚至越南、菲律賓、泰國與馬來西亞在內,台灣的詐騙業一年的產值大概就有好幾百億甚至到達千億元。

最近在桃園抓了個十七歲的車手,他一個月的收入即達百萬元新台幣,可見利潤之高。單單銀聯卡案就抓了八百多人,整個詐騙業的就業人口當有數千人,詐騙業的產值與就業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十分巨大!

今天的世界各地都還存在著娼妓這個行業,歐美國家都還有「性旅遊」(Sex Tourism)與「性人口販賣」(Sex Trafficking)這兩個市場。「性旅遊」主要是指有特殊性癖好的中上階級,到泰國、緬甸、尼泊爾等國旅遊,專門去嫖小男孩與小女孩;「性人口販賣」則到第三世界引進娼妓,做為性奴隸。

但台灣的「性角頭」卻非常有創意,台灣沒有去發展各國普遍的性產業模式,而是發展知名女藝人與名模的性出口高端市場。就以最近鬧得火熱的跨國賣淫案,被捲入的女性高達百人,她們的客戶主要都是華人的富商與富二代,幾天伴遊與性交易就有二十萬元新台幣或更多收入。百人每年交易十次,一年下來整個高檔性產業就高達幾十億元新台幣。台灣這種高檔性產業實在很有國際競爭力。

詐騙與性出口彌補GDP缺口

台灣經濟不振所造成的社會傷害,單單詐騙業與性出口產業,就全部補了回來!

也正因此,我鄭重地建議政府必須把詐騙業及性出口的高端性產業好好研究,並納入統計,那麼第三季的GDP一定不是負值。台灣已需靠詐騙出口及性產業的出口來救GDP。

一個正常有能的政府,由於運作良好,人民的經濟活動都會走在正軌上,正式的經濟活動就會擴大,非正式的地下經濟與犯罪經濟則會受到壓縮。但近年來,台灣由於政府無能的程度升高,人民不列入紀錄的經濟活動增多,另外則是犯罪性的經濟活動也擴大。

就以毒品業為例,它可能就是個龐大的產業。根據報載,由於毒品市場龐大,最近已有毒頭利用賣場的經營模式販毒,只要消費達到一定數量與金額,就會有很大的折扣優惠。由毒品經營模式進步到賣場化,這是產業的升級及擴大,我們對台灣的黑道經濟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新興跨國黑色產業,台灣執牛耳

任何一個民間社會都有創新升級的潛力,正式經濟的創新,政府一定要有為、有能力,人們才會根據政府的作為而行,自然而然形成行業紀律與秩序。但若政府無能、無權威,它就會「鼓勵」整個社會往負向發展。

近年來,台灣產業界從食安風暴不斷,偽劣商品一直擴大,正經生意人如遠雄趙藤雄多次涉及貪腐送賄,可見台灣的產業界已加速在沉淪,大家都不用正腦筋做事,都在動歪腦筋。這種習性不只是發生在攤販小店,而是發生在富商財團。當一個國家的富商財團都在努力於行賄與製售偽劣食品、商品,它對民間各行各業就是最大的示範,自然大家都努力著去動歪腦筋。於是,社會上的奸狡之徒遂致力於詭計詐騙。

台灣詐騙業古已有之,但以前不過是傳統社會中的小門小道,如「金光黨」等;到了近年,由於政府無能,高智力型的人也被變相鼓勵,進入了這個行業。這些人懂得金融系統提領款的操作模式,懂得檢調機關對財產犯罪的運作手法,還會蒐集利用個資等手法,進行線上詐騙。

台灣治安單位除了消極地呼籲人民警覺外,也少有能力主動去偵辦。於是詐騙業快速進步發展,成了最新興的跨國黑色產業,台灣執其牛耳。

社會決定人民創意走向

大家都說台灣無創意,我認為,由詐騙這個新興產業,可見台灣的創意可說是世界一流;而由最近的跨國性產業輸出,更可以看出台灣的創意一流。台灣有本領把性產業搞成是個高檔產業,甚至還跨國輸出。

每個社會的人民都是有創意的,人民會根據社會的實情,決定他們的創意往哪個方向發展。若政府無能,無法鼓勵出新的正向,社會的負面方向就會大盛。台灣由正向的亞洲四小龍之首變成詐騙及色情輸出大國,台灣正在改寫經濟學。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GDP負成長?因為少算了它們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

沒人察覺的社會假象:人人手持 iPhone、滿街進口超跑,台灣人真的變得比較有錢了?
他是美國金字塔頂端 1% 的富人,為何他會說:「放任貧富差距擴大,將毀掉我們的社會」
從教師的微薄待遇來看,為何臺灣社會經濟停滯不前

The post 南方朔:台灣由正向的亞洲四小龍之首,變成詐騙及色情輸出大國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一胎化那麼多年,中國為什麼開始將生育自由還給人民了?

$
0
0
TO GO WITH AFP STORY China-population-social-family,FEATURE BY CAROL HUANG This picture taken on September 6, 2012 shows three Chinese women with their babies as they sit on a bench along a street in Beijing. China's elderly face increasing uncertainty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one-child policy took hold, with no real social safety net, the law has left four grandparents and two parents with one caretaker for old age?- and bereaved families with none. AFP PHOTO / WANG ZHAO

(在重男輕女觀念下,中國每 100 位男嬰出生,就有 4.76 位女嬰被墮掉。攝影 / 法新社 )

文 / 顧爾德

人多,讓人憂鬱,馬爾薩斯警告的人口陷阱也讓人憂鬱。這個憂鬱成了主導中國過去六十年人口政策的主旋律。為了控制人口,中國把人口問題當做數字管理,冷酷的數字管理造就了無數的生命悲劇。女性是最大受害者。

中國,人多。這是長期以來外界既存印象。從較早北京長安大街上壯觀腳踏車巨龍,每年春節期間大都市火車站擠得滿滿的民工,到最近,每逢五一、十一長假,中國各風景區被塞爆,海外旅遊景點與購物區擠滿了黃面孔。這些經典畫面都是世人對「中國,人多」的刻板印象。

  • 艾奇遜預言中共過不了人口關

人多,讓人憂鬱。十九世紀英國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用「憂鬱的科學」(dismal science)形容經濟學。後來以訛傳訛,說成卡萊爾此語是用來評論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論》。不過,《人口論》的確讓人憂鬱,馬爾薩斯預言人口增長一定會超過食物增加,進而掉進食物供不應求的困境(馬爾薩斯陷阱)。

這個憂鬱也成了主導中國過去六十年人口政策的主旋律。

一九四九年八月,美國發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其中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說:「人民吃飯的問題,是每個中國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他預言中共也解決不了人口問題。對此,毛澤東反擊稱,美國政府是「馬爾薩斯主義」,他說:「人世間第一可寶貴的就是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要怎麼否定馬爾薩斯主義?中國得思考解決自身人口問題的方法。當時許多學者主張要節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大校長馬寅初在一九五七年發表的「新人口論」。

馬寅初是位財政學者,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支持中共。長期參與計畫生育工作的人口學者梁中堂說,毛澤東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父親、北大哲學系教授楊昌濟過世時家境清苦,當時擔任北大文科教務長的馬寅初與蔡元培、胡適等人一起發動師生募款,協助楊家後事。這讓毛澤東感激在心,之後一直厚待馬寅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馬寅初也是中央政府大員。

  • 馬寅初提出「新人口論」

馬寅初「新人口論」根據的是一九五三年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當時中國人口年成長率達千分之二十。他的觀點與馬爾薩斯不同,強調的是中國要走的路是蘇聯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不需要那麼多工人,更需要累積資金。

不過,中國國民所得主要都花在消費上,資本累積只占兩成,而人力也多在生產力較低的農業部門,以五七年為例,「今年增加的一三○○萬人,能在工業中安插的不過一百萬人……其餘一二○○萬人要在鄉村中工作。」

馬寅初提出的方案就是控制人口、計畫生育,宣傳避孕。

其實建國之初,毛澤東接受馬寅初等人計畫生育的主張。不過,一九五七年毛發動大躍進,提出了「人多是好事不是壞事」、「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幹勁大」,等於否定了節育主張。而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媒體也開始批判馬寅初,一九六○年,他辭掉北大校長,也失去了發言權,但在文革期間並未受到太大波及。

至於計畫生育,梁中堂認為,從一九五三年提出避孕與節育以後,其間雖受政治運動影響,但「一直都直線發展,沒有反覆」,而一九六二年中國國務院也把計畫生育列為是社會主義的既定方針。

  • 批錯一個人,誤增三億人

到文革結束,主持平反工作的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在審閱馬寅初平反案時說:「當年毛主席要是肯聽馬寅初一句話,中國今天的人口何至於會突破十億大關啊!批錯一個人,增加幾億人……」之後,光明日報也以「批錯一個人,誤增三億人」為題為馬寅初平反。

接著,中國政府開始著手實行各種計畫生育政策,推動一胎化政策。梁中堂形容中共進行馬寅初的造神運動,藉以推動計生。是否造神?引起不少爭議;但馬寅初的確增加了中國推動一胎化的正當性。
一九五○年代主張節育的馬寅初,一九八○年代初推動一胎制的中共精英,都是從經濟發展角度談計生。不過馬寅初當年反對墮胎,說計畫生育「切忌人工流產」,一則因為這是殺生,二則會傷害婦女健康。
中國一九八○年代以來的計畫生育,就是因為地方幹部粗暴地強制婦女墮胎,造成許多悲劇,最著名的是盲人赤腳律師陳光誠的故事。

  • 計畫生育下被消失的女性

二○○四年山東臨沂市推動計生,用強制手段進行結紮、墮胎。計生幹部闖進民宅抓人去墮胎,甚至已超出安全流產月分的孕婦也不放過。陳光誠就與妻子袁偉靜調查了臨沂「暴力計生」案例,聯絡維權團體共同介入,提供受害者法律協助,最後引起舉國關注。

陳光誠卻因此遭臨沂市政府報復,他被拘留,之後羅織罪名判刑四年多。出獄後全家被軟禁,小孩也不能上學。地方政方花大筆「維穩經費」雇用民眾二十四小時監管他們全家。二○一二年才在熱心的維權人士組織救援下,有如好萊塢電影情節般逃進北京美國大使館,再前往美國。

在中國的計生制度下,女性是最大受害者。一方面,未婚女性不可能拿到「准生證」,沒准生證而懷孕就只有墮胎一途。

二○一一年,天安門領袖柴玲在美國國會做證,談有關中國強制墮胎問題時承認,大學時曾墮胎過三次。她說:「 我第一次懷孕時是北大十八歲的二年級生,我當時十分害怕,感到恥辱。我心中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我們剛入學時,校方公開開除一對不小心被發現懷孕的男女朋友的情景。」

柴玲作證說,依中國政府統計,七成墮胎者是未婚婦女,「這等於,每年一千萬以上的年輕婦女遭受此難,每天二萬七千人,每分鐘有十九個。」

另一類受難女性則是在重男輕女觀念下被家人犧牲。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曾估計,中國每一百位男嬰出生,就有四.七六位女嬰被墮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曾指出,全球逾一億名「失蹤女性」,她們多是生前被墮胎掉或出生後就遇害。而中國與印度「失蹤女性」尤其嚴重。柴玲也成立「女孩也要」基金會(All girls allowed),關注中國「被失蹤」女嬰。

  • 把生育權還給人民

中國把生育當做「計畫」,人口問題也從「人」的問題變成數字管理問題。冷酷的數字管理造就了無數生命悲劇。因此,當今中國人口學界多反對強制性的計生,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就主張人口政策要「以人為本」;生育問題要「還權於民」,「尊重公民自主自決自由生育權的前提下,幫助實施生育節制」。他說,人口的含義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一個由「不同性別、年齡和社會標識的人群(分人口)組合而成的互相支撐、互相需要、互相平衡的人口社會生態。」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終結「一胎化」,人口從數字問題回歸到人的問題。走了三十五年之後,中國生育政策也轉向正路。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封面故事】揮別人多的憂鬱  中國生育回歸人本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美麗與哀愁
印度發起「跟女兒自拍」活動,推廣生女孩也很棒!
不稀罕去香港生 BB,中國媽媽花大錢到美國待產正夯

The post 一胎化那麼多年,中國為什麼開始將生育自由還給人民了?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2 萬戶公宅 1400 億元費用,台北都發局長林洲民可以搞定「錢」事嗎?

$
0
0
83

林洲民目標 4 年內興建完成 2 萬戶公宅,且保證「說到做到」。攝影 / 柯承惠

文 / 羅芋宙

林洲民開記者會說明公宅進度,表示年底啟動的萬餘戶公宅,地點及經費都已到位,目標四年內完成二萬戶公宅興建,「說到做到!」不過所需的一四○○億元從哪裡來?除了議員追得緊,連市府人士都挺疑惑的。

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本月十三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公宅進度,年底前將啟動一萬一七九○戶公宅,地點及經費都已到位,目標是四年內完成二萬戶公宅興建,預計投入金額約一四○○億元,「我們很高興可以跟各位說,我們說到做到!」

根據都發局的公共住宅財務規畫表列,一四○○億元中的土地成本,將由公務預算增撥基金約三九四億元,興建成本由住宅基金支應九十五億元、中央補助八億元,不足部分則向銀行融資籌措九二五億元。

「住宅基金不過九十多億元,九百多億元都要借錢,如果算利息也非常可觀,財務負擔台北市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未來還有管理公司的預算要編列。」市議員王鴻薇認為,市府財務估算太樂觀了。

錢從哪裡來?除了議員追得緊,連市府人士都不免疑惑道,「公宅地點準備好了、財源也好了,怎麼那麼有自信啊。一四○○億元耶!住宅基金連零頭都不到,他們的錢在哪裡?未來四年會有多少錢?」

其實,個性浪漫的林洲民,拚勁有目共睹,不過認真的他曾有財務糾紛的「黑歷史」,被包商批評不善管控預算、積欠工程款,一狀告上法院。因此,林剛上任都發局長沒多久,就被質疑管控「錢」事的能力,柯P還緩頰道,預算不會只有林洲民一個在估,不必太擔心。

公共住宅的財務情況曾讓柯文哲很緊張,曾評估若財務艱困將參考新加坡或柏林公宅的限制性出售,遭到強烈炮轟,市府才緊急滅火,稱北市的財務規畫尚不致如此,「只租不賣」政策不變。

然而,公宅租得出去嗎?聯開宅的出租率低到只有四成,未來有否租金補貼也會影響預算與出租率。住宅企劃科科長簡瑟芳表示,依照三八○○多戶的出租國宅經驗評估,公宅的出租率為九成。除了五七○戶的聯開宅出租率低是「特殊狀況」,其他公宅例如出租國宅還有九千多戶的等候戶,幾乎是滿租狀態。

「說到做到」的第一個關卡是議會的支持,柯文哲、林洲民都親訪民進黨團,爭取議會對公共住宅的支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市府的財政精算,否則九百多億元融資借款,光是利息就夠壓死人,如果失控成了財務黑洞,遭殃的還是全體市民。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社會事】「最浪漫的都發局長」能搞定錢事?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我們的冷漠,讓媒體決定了災難的音量

創業熱潮後的隱憂:年輕人有才華卻放不下身段,逐漸在單打獨鬥的日子中凋零

搶食陸客大餅 拚經濟還是搞政治?

 

The post 2 萬戶公宅 1400 億元費用,台北都發局長林洲民可以搞定「錢」事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出爐:沒了近憂,卻有了遠憂

$
0
0
54-1

小英提的不分區名單對蘇貞昌(左)和謝長廷(右)極不友善,但二老也只能摸摸鼻子。攝影 / 柯承惠

文 / 紀淑芳

民進黨日前公布不分區名單,幾家歡樂幾家愁,向來大鳴大放的民進黨,這回檯面上都唯小英意志是從,深諳「不搗蛋才有糖吃」的政治潛規則。面對英派鋒頭正健,只能先把自己嘴巴的拉鍊關上,先當一陣子縮頭烏龜再說了。

日前民進黨公布不分區立委名單,黨內戲稱是「放榜日」,名單公布後,除了藝人余天出來發發牢騷,黨內少見有人公開批判或抱怨,和過往大鳴大放的綠營文化大相逕庭,相較於國民黨的深宮大戲演不完,民進黨這次著實成為「乖乖黨」。

不過就在幾個月前,黨內各派系人士可不是這麼溫馴的。當時不少人即「大膽研判」,不分區名單終究是要中執會通過,蔡若不考量黨內派系平衡,「這份名單將會很難通過!」言猶在耳,蔡最後端出名單時,在中執會根本是輕騎過關。

  • 從大鳴大放黨變成乖乖黨

這次的不分區名單有幾大特點,一是專業優先,政治素人幾乎占了名單一半甚至以上,對應蔡未來的治國重點;二是政治人物比例大幅下降,顯示蔡的自信已能克服黨內派系的掣肘;三是天王退位,揭示世代交替的洪流正式啟動。

除了外傳亟欲爭取不分區的謝長廷、游錫堃雙雙落榜,英派事先還保密到家,安插了代號「小S」的蘇嘉全入列(大S指蘇貞昌),蘇在整體名單中排名第九,卻是政治人物中的首位,「這就是世代交替,不要懷疑了,立法院長就是他了啦!」黨內幾乎一面倒如此詮釋這項安排。

為了安撫黨內可能出現的不平聲浪,蔡英文在公布名單前,曾親自和幾位傳聞中志在院長的「當事人」打過招呼,按捺工夫做得細緻。

據傳蔡私下對這次落榜的謝長廷表示「以後還要拜託你!」被傳私下運作積極的謝,在名單公布當天不改黑色幽默說,「做了立法院長之後,以後也是前院長而已,我已經是前院長了,這也不會為個人增加什麼。」當天蔡英文在中執會中,還罕見地公開替謝平反,表示「對謝院長真的很過意不去,有一些媒體的報導對他們是不公平的」,對外做足面子給謝。

游錫堃這回不僅自己沒上榜,游系推薦的余天等人也都槓龜,只有台商代表謝世英勉強擠進二十九名;倒是,名單中原為台中市長林佳龍推薦的林靜儀、董建宏,被英派「強勢歸類」為游系,理由是林佳龍曾為游部屬,林所推薦的人選因此也算泛游系,雖然這種解釋有點吃豆腐的嫌疑,游系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憑空多了兩位「自己人」。

蔡英文兩面操作的模糊平衡術,也同樣用在有志立院龍頭的總召柯建銘身上。就在名單公布後兩天,蔡英文第六度前往新竹幫柯建銘助選,並喊出柯是「立院不可或缺的人」,讓連月來陷入苦戰的老柯暫時很受用。面對突然殺出蘇嘉全這麼一個「英派暗樁」,柯建銘私下僅丟下一句:「我現在只有一個感想,就是(自己)先選上最重要。」

一位綠營人士說:「蔡英文現在打的是順風牌,誰敢攖其鋒?只能唾面自乾。」另一位派系中人則指出,如果英倫聲勢相當,蔡營基於黨內不能亂的考量,不分區名單勢必會相當程度納入派系考量;但現在光是看到朱立倫的民調淪落成這般,蔡根本不用管黨內會不會有人跳腳。

54-2

「小 S」蘇嘉全是蔡英文安排的立法院長暗樁。攝影 / 柯承惠

  • 名單無近憂,有遠憂

話雖如此,這份名單雖無近憂,卻有遠憂。

以蘇嘉全來說,蔡營的確有透過他布樁立院龍頭的深層考量,儘管對外不斷宣稱一切等選後再說,無非是不希望看到選前黨內出現大搏鬥;但是,蘇嘉全名列政治人物首位,挑起黨內老生、中生代的敏感神經,充其量僅是暫時隱而不發,有人即預言,這份不分區名單對游蘇謝不友善,未來如果老柯當選,找游蘇謝合作,蘇嘉全未必當得了院長。

不僅如此,黨內也有人提出質疑指出,蔡英文不斷對外強調,民進黨希望將來的國會議長必須中立化,不受所屬的政黨所指揮,「既然強調議長中立化,就不太有理由讓不分區立委來當國會議長。」

這位人士分析,國民黨發生九月政爭,正是起因於馬英九想以不分區職位束縛王金平,但未能如願,不分區院長極容易被黨紀所束縛,這是九月政爭給大家最大的教訓。

另一方面,黨內人士也預言,民進黨這次的不分區提名策略,名單看似漂亮,卻有可能重蹈二○一二年國民黨的覆轍,完全沒有考慮到未來的政治運作,這是個危機。

大家如果不健忘,四年前,相較於民進黨提出的不分區名單,被批是派系妥協;國民黨為助馬英九順利連任,則是大搞形象牌,馬英九那時還嗆聲蔡英文,比較兩黨不分區名單是「馬英九改變了國民黨,可是民進黨卻改變了蔡英文」。

  • 漂亮名單不等於政治運作順暢

綠營人士指出,當時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純粹是為馬英九個人形象服務,四年下來,那些所謂的形象牌政治素人中看不中用,「連打架都不會!」也造成國民黨在立院始終處於失能狀態,淪為無效多數。

藍營的殷鑑不遠,類似的劇碼,今年已換成由民進黨領銜主演。上述綠營人士還指出,這次民進黨安全名單中的專家或社團代表,每個人在社運圈或所屬領域都資歷赫赫,「一個人至少代表一個團體」;問題是,執政黨的政策經常無可避免和公民團體的意見相扞格,他們未來要服膺自己既有的理想?還是要捍衛執政黨的政策?肯定是番天人交戰。黨團內部運作,恐怕也將難逃吃盡苦頭的下場。

從這份不分區名單看來,外界老說蔡英文的挑戰不在選前,而在當選之後,難道已是命中三分了嗎?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立委風向球】不分區出爐 綠營悶鍋變壓力鍋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無線電視必載頻道」淪為立委喊價大戰,立場最中肯的竟然是民國黨主席徐欣瑩

這些歷史文件,揭開國民黨是如何「奪取」中華民國

別因國民黨倒了,另一形式的國民黨又上來——看今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

The post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出爐:沒了近憂,卻有了遠憂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從反猶太難民到法國恐攻後關閉國門來看,美國從來不是多元包容的社會

$
0
0
refugee

美國再度對難民關上大門,忘了他們的先祖當年也是以難民身分到達北美。 攝影 / 法新社

文/黃靜華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拒絕來自敵國難民。其實在美國歷史中,赤裸裸地反難民,先來者一點也不掩飾反對後到者。十九世紀中葉反愛爾蘭飢民,二十世紀初反猶太難民,如今反敘利亞及伊拉克難民,再為反難民史添上一筆。

巴黎恐攻後一周,美國眾議院就以極佳的效率、以四個工作天通過《對抗境外敵人安全法》(American Security Against Foreign Enemies Act)。依照此法,凡是從敘利亞及伊拉克等「敵國」來的難民,一律不接受,除非能取得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及國家情報官的三重安全證明。這樣嚴格程序,使得難民要被美國接受幾乎不可能,難民政策形同虛設。

  • 保守白人大動作反穆斯林

美國現存的難民政策已算嚴謹,接受敘利亞難民的數據足以說明。過去一年間,美國只收容一千二百名敘利亞難民,比起歐洲或保守黨主政下的加拿大都少得多。這些難民中,四分之三是婦孺,只有二%是單身青壯年男性。所有這些難民全要經過一年半到兩年時間的查核,拒絕的比例高達一半。

白宮並不支持這個法案。在眾院表決當天,派白宮幕僚長麥唐諾(Denis McDonough)陪同國土安全部長強生(Jeh Johnson)一起到國會山莊,向議員、尤其是民主黨議員解釋遊說,但徒勞無功。法案的通過幾乎沒受到什麼阻礙,有近五十名民主黨議員倒戈。

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巴黎恐攻後五天,政策研究機構布魯金斯中心(Brookings Institute)公布了一份各宗教傾向人士對穆斯林態度的調查。沒有意外的,七三%的保守教派白人基督徒認為穆斯林與美國生活及價值無法相容。調查是在恐攻前進行,當時對保守教派白人基督徒來說,僅僅因為信奉伊斯蘭就已經是「非美國」;巴黎恐攻後,反恐更與反穆斯林畫上等號。

而保守教派的白人基督徒是死忠的共和黨員,他們在共和黨初選時最可能出來投票。於是各共和黨候選人在恐攻後急著表態。

傑伯.布希(Jeb Bush)說不反對接收敘國難民,但要通過「宗教測試」;保守色彩更明顯的克魯茲(Ted Cruz)要美國只接受基督教難民;向來毒辣的川普(Donald Trump)更主張把美國的清真寺給拆了,穆斯林全部登記列管。

  • 國會議員到州長都反難民

要在共和黨初選時搏生死的總統提名人選急了,所有「代表民意」的都感受到威脅。有超過一半的州長表態反對敘國難民,在共和黨的反敘伊難民法提案出爐時,連眾院民主黨領袖培洛茜(Nancy Pelosi)都不忍以黨規來要求黨籍議員。

在眾院表決當天,遠在土耳其參加 G-20 會議的歐巴馬隔海向議員們喊話:「對難民關起大門,是背叛了我們深植根基的價值。那不是美國之所以為美國,也不會是未來的美國。」

  • 重演反歐洲猶太難民潮

在短短兩百年的美國歷史中,「美國的價值」說得好聽是對自己的期待,但更接近真實的則是自欺欺人的口號。真正的歷史是如同十九日眾院通過法案一樣,赤裸裸地反難民,先來者一點也不掩飾反對後到者。

十九世紀中葉,愛爾蘭發生馬鈴薯飢荒(potato famine),做為主食的馬鈴薯欠收,造成一百萬人餓死。當時兩百萬難民離開愛爾蘭,許多人搭船漂流到美國,引起美國自建立十三州聯邦之後的第一個反難民潮。當時以英國後裔為主的「美國」人,以「反天主教」、甚至以反「外國窮人」(foreign paupers) 為由,拒絕那些骨瘦如柴的難民。愛爾蘭人真是上了岸,也沒法在十三州安身,只得越過阿帕拉契山去開荒。

當時的「美國人」忘了:他們的祖先是受到英國國教迫害、乘著五月花號到達北美的第一批難民。

今天的反敘利亞難民猶如二次大戰前夕反歐洲猶太難民潮的重演。

一九三○年代,當歐洲的空氣開始瀰漫著肅殺的氣氛,嗅覺較敏銳的猶太人零星逃往美國,但在一九三八年一次民調中,卻只有不到五%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提高移民額度來接納更多從歐洲來的受迫害者,三分之二的人明白拒絕。即使在當年十一月納粹打砸猶太人社區的「碎玻璃之夜」(night of broken glass)為猶太滅種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民意仍反對羅斯福政府接受一萬名德國猶太兒童難民的提案,理由是擔心他們是極右法西斯的對立面──極左的共產黨或無政府主義者。

就算猶太大人真有極左的嫌疑,那一萬名「兒童」能造成什麼共產主義的危害?半個多世紀過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角逐者之一,紐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說,即使一個五歲的敘利亞孤兒都不會有機會踏入紐澤西一步,原因是有恐怖攻擊的威脅。

  • 非裔政客把難民比擬成狗

這種對外來的恐懼或者是美國內在的傳統,它可以造成嚴重的人性扭曲。同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卡森(Ben Carson)十八日一場競選演說中,把難民政策比喻成一個街坊要不要接納「一隻狗」:「在讓你的孩子出去玩耍前,當然要先確定那是不是一隻好狗。」卡森是非裔美人,他的先祖曾遭受不被當人看的羞辱。

一九三○年代排外與恐外的代價是人命的犧牲。一九三九年,一艘載了九百多名猶太人的難民船到了佛羅里達州,無論如何不能靠岸,只得原船返回歐洲,其中一半的人死於集中營。

近八十年後,歷史悲劇可能重演。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放眼天下】巴黎恐攻讓美國再寫反難民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我是穆斯林我反恐」 政教領袖譴責巴黎恐攻

幫還是不幫?難民援助的哲學爭議

歐洲難民潮歐盟吃不消 美國:難民真慘 但請別來

The post 從反猶太難民到法國恐攻後關閉國門來看,美國從來不是多元包容的社會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到底是誰在治理台灣的大學?原來三成私立院校都是國民黨辦的!

$
0
0
86-1

高教工會要求教育部訂定旋轉門條款,官員退休後回到學校不應擔任主管職。 攝影 / 高教公會提供

文 / 李又如

到底是誰在治理台灣的大學?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研究發現,台灣的高等教育就是國民黨黨國系統的延伸,師範體系特別嚴重。超過四分之一的私校來自國民黨黨政軍,延續變成家族勢力,公立大學更都在國民黨控制下。

「為什麼教育部高官總是如此偏袒私校經營者?因為他只想到他自己!」高教工會在十一月中召開記者會,指出許多私立大專院校師生面對學校種種違法作為,向教育部陳情或檢舉,卻總是石沉大海,究竟是誰在護航?

高教工會追蹤近二十年來教育部部長、次長、司長、主秘在退休或下台後的去向發現,有極高比例前往私校擔任要職。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指出,二○○三年開始荼毒教師的評鑑制度,都是教育部想出來的。而這些官員瞭解評鑑遊戲規則,在補助幾乎都是競爭型經費的狀況下,請到退休官員,不但掌握了人脈,還有「錢脈」,「一有官員要退休,各校就搶著要,就像軍備競賽。」

高官退休轉私校,排擠年輕人

由於退休時公務員職等幾乎累積到最高,起薪就有十萬,若任主管還有三萬的加給,加上退休金,保守估計一個月能領超過二十萬。為了用高薪聘請這些人,排擠了青年博士的就業機會,還讓許多教師只能以約聘僱「非典」聘用,完全排擠掉愈來愈少的資源。

高教工會更揭露,部分官員退休轉任私校的言論與知識生產,完全讓大學退場成為私校牟利的管道。例如前教育部次長周燦德,轉往正修科大任講座教授、在醒吾科大任校長,他在接受前技職司長主持關於「大學退場機制」的研究計畫訪談中,提出「要讓私校在退場清算後的校產可以交由私校校董來分配的主張」。

86-2

前教育部次長周燦德轉往私校服務,「大方」提出私校退場後校產可交由校董分配的主張」。 攝影 / 新新聞資料

教部治理失能,推給「大學自主」

細數《私校法》中鬆綁圖利私校校董法令,如私校解散後校產得交由董事會決議處置,不再歸屬地方政府、讓原先無給職的董事得以「專任董事」的名義,合法領取校長級薪資,放任學校停辦後私校校董得以透過改辦其他事業(教育、文化、社福)來繼續占用、甚至挪用校產,增添退場的誘因,讓他們在學校改辦後,可獲取土地變更增值稅免繳的優惠。

高教工會整理,這些法令的鬆綁,歷經十五位教育部高官,退休後都在私校擔任講座教授、校董、副校長等要職。陳政亮認為,雖然許多官員原先的職業就是教授,退休後回到學校繼續教書也很合理,但不應擔任主管職,否則就有利益分贓的嫌疑,並要求教育部另外訂定旋轉門條款。

教育部回應,曾考量退休人員轉任私校是否停領退休金,但因軍公教人員適用之退休金法令不同、且分屬不同主管機關,會再研議相關規定。此外,教育部亦否認高教工會認為《私校法》偏袒私校經營者,指出法令的修訂是為促進私校多元健全的發展,也針對學校停辦後校產的處置有明確規範,不會有圖利的情事發生。

但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研究,教育部目前面對爭議都只能拿出「大學自主」雙手一攤,卻發明教育評鑑壓垮基層教師,經營不善的私校「動不到」、連公立大學都有財務危機,為什麼教育部的治理一再失能?

黨、政、軍愛辦學,控制力延伸

「我想瞭解到底是誰在治理台灣的大學,發現跟政治息息相關。」由於現在的私校幾乎都被經營成「家族事業」,戴伯芬列出現今大學創立的第一任校長,有幾個出乎意料的發現。

台灣高教發展多久?不到百年。一九二八年,日本建立台北帝國大學,二○一一年,大學數量快速擴張到一一六所。當前的少子化危機,以及學校數量過剩,讓社會大眾直指當時教改主張「廣設大學」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與時任教育部長吳京。

但戴伯芬發現,其實有高達五十八所、三分之一的大學,來自於技專升格。而這些技專哪裡來?國民黨一九四九年來台,為了安置大批的軍人和政治人物,除了光復後的「忠貞條款」,也安置來台專科以上的教職員任教。

「當時台灣的師範體系經過日據時代,已經發展到專科,中國還在高職。為了讓中國來台的師資可以跟台灣銜接,就把台灣的師範體系降格到高職,以便這些人可以進到體系卡位。」戴伯芬提到,除了安插這些「忠貞分子」,校長也直接由黨任命,而校長又可以決定各級主管,主管能管教師,「威權時期,高等教育就是黨國系統的延伸,師範體系特別嚴重。」

不只如此,早期辦學是一種「特許」。大批軍人來台,學校變成分封受賞的籌碼。戴伯芬就舉例,「你很難想像,一個威風凜凜的特務,竟然是台南女子家政學校的創辦人。」據統計,黨、政、軍系統辦學者的學校有三十所,占了近三成。

校地非「私」地,怎容圖利自肥

有趣的是,土地哪裡來?一般認為大學校地都是在地的熱心居民「捐」的,但實際調查,公共性恐怕更強。戴伯芬提到,二戰末期,日本在台灣執行「神風特攻隊」,廣徵台灣人民的土地蓋機場,讓台灣成為一個不沉的航空母艦,試圖攔截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攻擊。參考師大地理學系副教授洪致文的研究,當時有超過六十座的各類飛行場。

國民黨來台後,直接接收,如勤益科大、靜宜大學、東海大學都有部分校地是軍方土地。更別提,如台糖等國營企業土地,更是捐地興學的大戶,「台灣的私校,只有極少的比例來自私人捐助興學。這就是為什麼私校退場不應該拿回土地,土地本來就是公家的,不是私校自己買的,怎麼能在退場時圖利自己?」戴伯芬說。

而這些專科升格成大學,原先的體質是高職,升格只好「東拼西湊」,已經是被檢討多年的問題。而師專升格的「教育大學」,在師資培育管道開放後,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早就該退場,卻轉型成教育行政,才出現評鑑制度。甚至有教育大學開設「評鑑系」,「他不能教,就來當官,以前是老師,現在培養管老師的人,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高教商品化,需要轉型正義

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私校來自國民黨黨政軍,延續變成家族勢力,「公立大學更不用說,基本上都在國民黨控制下。」戴伯芬提到,雖然公立大學的校長流動有彈性,但就她的研究,假設以一九九六年技專的大量升格做為轉捩點,又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在一九九六前,校長幾乎都是一般綜合性大學出身,以理工為主、留學美國;一九九六年以後,大學校長的組成幾乎都是教育系統出身。戴伯芬說明,如果視公立大學為黨國控制的學術官僚體制,有兩股重要的力量在管理公立大學。

「第一,來自於美國理工背景的大學校長,大多數有博士學位,甚至有美國的工作經驗,帶來市場化的經營邏輯。第二則是學術官僚系統,來自師範體系,承襲早期黨國控制的氛圍,解釋了為什麼高教出現很多管理主義。」戴伯芬認為。

「高教最嚴重的問題,是需要轉型正義。」戴伯芬認為,就算歷經解嚴和民主化,黨政軍及新興地方派系仍是支配當前台灣教育系統的主要勢力,扮演引導政策與分配資源的角色,「台灣解嚴二十五年,教育卻始終沒有解嚴,還轉型擴張成更大的支配力。」她感嘆。

高教崩壞,不只學生,連教師都走上街頭,教育的意義在公共化、商品化之間拉扯。教育部失去治理能力,少子化帶給大學退場的危機又在眼前。回顧歷史成因,著眼未來的當務之急——大學退場,著實需要更細緻的處理。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社會事】台灣三成私立院校 國民黨辦的〉,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倒了一個台文所給我們的啟示:沒有差別,因為台灣高教依然會走上絕路

台大排名退步與台灣高教危機

【彭明輝專欄】台灣填鴨式的教育教導出一堆庸才,難怪國家找不到方向、陷入空轉

The post 到底是誰在治理台灣的大學?原來三成私立院校都是國民黨辦的!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陸委會送水果月曆是要賣什麼?原來重點是日期下面的那行字

$
0
0
30

陸委會印製的水果月曆包含濃濃的政治宣傳。攝影 / 孫福應

年關將近,每年此時就是月曆上市的日子。什麼樣的月曆大家最喜歡?台灣一年四季輪番上陣的水果月曆,不只看上去顏色鮮艷、鮮甜可口,通常還可以擠上排行榜。只要和農政有關的單位,每年這時候就會來應景一下,像台灣省農會的水果月曆一本訂價一一○元,還是很搶手。

不過,今年有新的競爭者了,掌管兩岸政策的陸委會今年也跳下來印水果月曆,而且不用錢免費送。

陸委會這次的水果月曆,是和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一起掛名的,封面是台東特產釋迦,用的是銅版紙,印刷相當不錯,陸委會和南服中心的名字,很低調地印在封面的最底下。如果沒有特別注意看,其實不太會引人注意。

但是打開來後,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政策宣傳,明年一月不是要選總統立委嗎?陸委會在一月的月曆上就說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也是兩岸和平的基礎」,開宗明義就把這個月最重要的選舉主軸給表達出來了。

這本月曆是由南服中心在高屏地區發送,不過,因為高雄市和屏東縣都不是藍營執政,所以屏東就選在藍營執政的屏東市公所,高雄則是在南服中心做為主要發送點。南服中心說,送這些月曆是想要讓民眾更進一步知道兩岸事務的內容,也可以推銷台灣水果。

不管是哪一黨執政,南服中心的執行長一職,一直是執政黨籍「半退役」政治人物的中途站。雖然到這裡的人都還未忘情政治,但是就如同魔咒一樣,這裡進修過的政治人物,都沒有東山再起成功的案例。

本來在高雄設立南服中心是想安撫南部人「重北輕南」的怨氣,扁政府時期還把漁業署搬到了南部,但馬政府上任,漁業署又搬回了台北,中央政府機構南遷的構想,從此束之高閣。更何況,南服中心原本轄區是從嘉義以南,為了陳以真選嘉義市,又另立了行政院雲嘉南服務中心,大大短減了南服的管轄範圍,但人員編制卻還是一樣。

眼看著民進黨又將上台,高雄市長陳菊已經開始喊話,要漁業署和環保署搬到高雄,而且環保署在中油五輕廠的舊廠區上班就可以了。聽到花媽的喊話,環保署和漁業署的官員一定頭皮發麻,因為大部分的人,家都在台北,一旦要搬到高雄,有多少人願意,長官們要頭痛了。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政治事】陸委會送水果月曆是要賣什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陸生投書:從根源上傷害陸生陸配在台權益的——是中國政府

在政治操作下迷失的羅馬拼音──為何明明是台灣地名,卻要用「中國漢語拼音」?

中國併購,真是「國家隊」?

The post 陸委會送水果月曆是要賣什麼?原來重點是日期下面的那行字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頭殼壞掉才會想跟小英進總統府!」幕僚娓娓道出這些年在小英身邊的日子⋯⋯

$
0
0
28

林全和蔡英文在政策研討時常常針鋒相對。攝影 / 林瑞慶

文/紀淑芳

前言   隨著選情看好,想搭著蔡英文上升氣旋當英派的人,絡繹於途。但是,黨內幕僚卻說:「頭殼壞掉才會想跟小英進總統府!」什麼是英派作風?那些多年來「隨侍在側」的英派臉譜,現在都是笑臉多嗎?

「藍軍朋友們:無論心中有什麼不滿,在此黨國危難之時,也請先含淚投票再說吧!……請代為廣傳!」這是一則最近在網路及 LINE 群組上流傳的訊息,向藍軍支持者催票,其中一段內容寫道:「現在是民進黨有史以來最團結的時候,每個人都慈眉善目、都忍著,不敢得罪蔡英文。」

一位英派核心看到之後苦笑不已,但這段文字,也說明隨著蔡英文選情看好,這些年跟在小英身邊的政治幕僚、智庫學者,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英派內閣指標股。

  • 林全、蔡英文理念之爭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為了將來入閣、「忍」著蔡英文呢?這倒是個耐人尋味的好問題。現任民進黨新境界智庫執行長林全,就是個經常被內部提及的「反證」。

從當年小英基金會成立開始,林全即擔任執行長,對蔡情義相挺,名士派的他有個口頭禪就是:「我是來當義工,不應該做得這麼累的。」話雖如此,他是蔡營所有政策的最重要把關者,重要性不言可喻。

林全對若干政策的堅持,甚至在面對蔡英文時,也毫不退縮,有時候卯起來,他甚至會搬出另一句口頭禪:「以後是妳做總統,由妳做決定,不聽我的沒關係,明年一月十六號之後就再也沒有我的事,不管這些了。」

據說,有一次小英聽了好生氣,回說:「如果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的人,還講出這種話,那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儘管蔡英文和林全不時有「理念之爭」,兩人在過去幾年建立的互信與情誼,加上林全對英派政策的全盤掌握,依舊被看好是下屆閣揆的熱門人選。

對照外界現在都認為當英派很威,這恐怕流於外行人看熱鬧。一位智庫成員就說,未來的政經環境如此嚴峻,小英未來當選後,肯定沒有蜜月期,閣員至少有大半年得過著非人的生活,有能力的人,不是人人都想到第一線去當砲灰。黨內甚至有人開玩笑,「頭殼壞掉才會想跟小英進總統府!」

接近權力核心的滋味固然會讓人飄飄然,但小英鉅細靡遺、緊迫盯人的領導風格,不是個個有福消受。

  • 「以前的小英很好騙」,現在呢?

為了挑戰總統大位,蔡英文組織了大概是有總統選舉以來陣容最龐大的智囊團,在民進黨新境界智庫有三十幾個政策分組、數百位專家。幕僚形容,儘管國政如麻,蔡自己幾乎每役必與,「從潛艇瞭解到動物保護」。

上述幕僚分析,蔡英文是處女座,又是學法律出身,加上她擔任學者時負責經貿談判,進入政府工作後又從事兩岸國安事務,種種因素加總,讓她會注意很多細節。又因為蔡英文這次當選機率高,每個從她嘴巴講出來的政見,將來都會變成國家政策,不經一番「千錘百鍊」,她是不會同意放行的。

最經典的案例,當屬蔡英文提出的八年推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從上次蔡選新北市長便已經提出過要興建社宅,這次選舉又經過將近半年的時間討論,並由各領域專家從各種角度不斷挑戰、修正。

但及至社宅政見要提出的前一天晚上,蔡英文又再召集了重要幕僚到她家裡,再一次確認所提的數字是否可行無誤,最後做財務把關的林全說沒問題,並將各種對外說法也都再度溝通過一遍,蔡才終於點頭。

社會住宅政策還是相對「順產」的,部分政策被打槍多次,時有所聞。遽聞,即便如施俊吉這類曾擔任過金管會主委的大咖,提出的金融政策,蔡一樣頻頻追問:「這個有跟業界討論過嗎?否則落差會太大。」
一位外部專家觀察,蔡英文要在以男人為主的政治圈裡脫穎而出,肯定會有她謹慎保守的成分。蔡在面對相對嚴謹的專家時是如此,面對穿草鞋出身、黨性「大而化之」的綠營人時,就更別說有過多少磨合了。

從當年接下黨主席之職,被稱不食人間煙火的古墓派,綠營幕僚曾開玩笑:「以前的小英很好騙。」經過近八年歷練,小龍女功力日增,愈來愈趨近成熟的政治人物,已非吳下阿蒙。

日前在一次中常會上,討論到有關反賄選的議題,這是蔡英文非常在意的事情,據稱,反賄選督導小組召集人蘇嘉全請黨內幹部先行報告,蔡英文一邊低頭看資料,一邊頻頻搖頭,口裡喃喃念著「官僚、官僚、官僚……」,也不知道是在指誰。

因為不滿意報告內容,蔡乾脆叫對方坐下,做為反賄召集人的蘇嘉全也挺尷尬,據稱連大老謝長廷、游錫堃都試圖出面緩頰,也沒能按捺住小英的火氣,因為她認為,反賄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不應該有任何理由延遲耽擱。

黨務幹部透露,蔡英文很在意有她不知道的事情,因此不管是已發生或處理中的事情,最好伺機主動報告,如果自認這種小事沒什麼,再遇上小英當天心情不好,那就「害了了」。

  • 「咆哮小英」不咆哮也嚇人

有人私下幫蔡取了「咆哮小英」的稱號,形容小英之怒的外溢威力。倒不是小英真的咆哮過,眾人眼中的小英,就算再怎麼生氣,講話也不至於傷人,甚至,她有時候盯完人之後,還會有點不好意思,眼神會不經意跟當事人交會一下,苦主也就心領神會了。

不少人好奇,以蔡英文這樣鉅細靡遺的領導風格,當上總統後難道不怕爆肝?或許這是女性領導人物特有的堅毅特質,只是,那些想搭著小英上升氣旋,成為英派的人,記得螺絲先拴緊一點就是了。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封面故事】這些年,他們跟在小英身邊的日子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為何這次大選我支持這兩位女性候選人?一個是蔡英文,一個是范雲

蔡正元痛批蔡英文是「炒地女王」,但這些數據揭開真相:國民黨才是炒地好手

【2016 大選】從迴避政見辯論,看出蔡英文的不安、保守與傲慢

The post 「頭殼壞掉才會想跟小英進總統府!」幕僚娓娓道出這些年在小英身邊的日子⋯⋯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從清大和新竹教育大學的「親事」來看,少子化下大學合併真的是利大於弊嗎?

$
0
0
78-1

清大和竹教若併校,將有超過 24 億的補助,主要讓清大在南校區蓋大樓。攝影 / 林瑞慶

文 / 李又如

教育部力推大學退場,希望五年內能減少八所公立大學,更祭出每年十五億的補助;面對少子化、高教資源緊縮的種種危機,各校也變得積極起來。但合併校細節多,只求速度與績效的退場方式,真的能利大於弊嗎?

十一月初,媒體揭露清華大學牽手新竹教育大學的親事已成,引起兩校校友在網路上討論。而在臉書粉絲專頁「靠北清大」一則性別歧視的言論,更燃起了竹教大學生的怒火,清大校長賀陳弘甚至親上火線,安撫雪片飛來的校友批評,質問竹教大為什麼要「委屈」併校。但經記者查證,當時兩校仍在校內討論意向書初稿,生米還沒煮成熟飯。

正常流程,是兩校先有合校的意願,討論好合併架構、資源需求後,發文給教育部,再由教育部輔導小組評估學校提出的需求,確認資源的給予,才由兩校校務會議公決

  • 十五億補助,併校拚業績

清竹併,畢業的校友應該都有耳聞,這一個合校案談了十多年,每次的生、死,似乎都跟教育部有關。

在竹教現任校長陳惠邦上任前,雙方已經開出具體的補助條件,但教育部承諾補助的資源跟預期有落差,又碰上兩校校長交接,「時機點就拖過去了。」賀陳弘提到。

陳惠邦上任之後,拜訪當時的清大校長陳力俊,再談合校,陳力俊提出的原則是:尊重意願,概括承受,「也就是說,在有尊嚴、平等的立場上安置老師跟學生,這是我願意再跟清大談的原因。」

但看似順利,卻因「十二年國教」被終止,時任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沒有餘裕經費可以支援。待吳思華上任,合併校是因應少子化的大學退場方案之一,教育部直接祭出補助當誘因。再加上國際大學競爭的態勢愈來愈強烈,都讓學校感覺到壓力。

賀陳弘主動找上陳惠邦,再談合校業務,才讓兩校的對話再起。

但看似「情投意合」的背後,教育部打的是什麼算盤?根據本刊掌握的資料,去年七月底,教育部去函至兩校指示合併工作,提到「未來兩校合併案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本部將成立工作小組協助合併推動事宜」。但一個月後,又再次去函,更改了上一次的決議:「為使貴校與竹教大合併事宜得以順利推動進行,請依說明二辦理:未來兩校合併意向提送校務會議後函報本部,本部將成立工作小組協助合併推動事宜。」

其實教育部早在二○一二年,就以一紙行政命令閹割了校務會議的權力,以「合併推動審議委員會」取代,也就是教育部能強制要求學校整併。並在隔年決議,調查單一縣市超過兩所國立大學、且學生數低於一萬人的學校與他校合併之意願,為這場「搶親大賽」設下第一個門檻。

上任後力推大學退場的吳思華,近期受訪時「上修」了資格,將學生人數訂在三千人以下,或連兩年註冊率未達六成者列為優先整併對象。希望五年內能減少八所公立大學。更祭出每年十五億的補助,比起零資源的蔣偉寧,吳思華是認真地要拚績效。

  • 教部嘴上不強迫,暗地使勁

但,近兩年國立大學的註冊率都維持在九成以上,若依校數與學生人數來看,符合資格的只有台北市的北藝大、台灣戲曲學院、台中市的台灣體育大學、台南市的南藝大、護理專科學校,皆是極具特色的小校,整併起來有難度。吳思華心中「五年內減少八所公立大學」的名單究竟看向誰?

教育部怕公布會招致反對聲浪,讓合併校業務更難進行,拒絕公布名單。但若依照二○一三年一萬人的標準,符合的縣市有五個。台北市、高雄市低於一萬人的學校各有六間,其次是台中、台南和新竹。

對此,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考慮校園的安定,我們尊重學校意願,不會強迫。」而清大、竹教大都說自己不在優先整併的名單上,教育部卻不斷將清竹併當做政績宣傳。三方在合校議題上各懷鬼胎,一致的,是愈加愈快的腳步。

陳惠邦提到,「我們唯一想合併的理由,是清大在學術上的格局跟地位能夠帶動竹教發展。合校是竹教的一條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條。」受訪過程中,陳惠邦沒把話說得太死。

清大也傳出教師連署拒絕合併的聲音,公聽會上,許多人對教師升等提出疑慮,更有會「拖累」清大學術地位之說,甚至有老師問道「合校是否還有其他選項」,挑起媳婦來。但賀陳弘倒是很有自信,「公聽會都是反對的人才會來參加,聲音自然比較大。」

  • 併校忙著蓋樓,忽略資源整合

據瞭解,目前的合併計畫是將新竹教育大學併入後改為教育學院。兩校校區合一,並營造新建築容納移入學生,超過二十四億的補助,主要讓清大在南校區蓋大樓,竹教大只分到一億元修繕費用。教師升等有八年的過渡期,以雙軌制設計,但最終還是清華系統。合併後員額不減,第一年不會解聘約聘僱人員。

而據知情人士指出,清大覬覦的應該是教師員額。清大需要較多研究能量,會把職員的名額改成教師,讓約聘僱人員改做職員工作,「聘一個教師比聘職員高,這就是為什麼教育部給他們多少錢都不夠。」

清竹併的未來,長得很像七年前的東華大學與花蓮教育大學。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提到,當時花教的美崙校區搬遷到東華的壽豐校區,由教育部補助二十五億工程款,但新設學院、宿舍工程都被延宕,甚至發生學生外宿火災事件。

儘管外界批評不斷,陳惠邦更直言「台灣目前合併校的例子看起來都是失敗的」,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還是認為,東華有個很棒的經驗。

「學校整併之後整體性會增加,能夠提供給社會發展的面向就擴大了。我們跟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就多了一個教育學院,以前只有教育學程,現在可以把整個體系都建置好。」吳茂昆認為,「長程來講,絕對是好事。」

但他也承認,硬體的整併太急躁了,「當時美崙校地能不能繼續用?轉做其他的應用?或是兩校是否能透過其他的方式連結,避免閒置的問題?」吳茂昆說,「我也絕對不會去蓋新建築。」

「不要給我那麼多硬體設施,我可以三年、五年之後再慢慢將能量集中。舊生讓他念完,新生轉到新的校區,我就能再繼續思索舊有校區如何有新的應用。可是你在剛開始就很快決定把所有學生都集中,花時間在蓋房子上,就不能專注在這些事情上。」吳茂昆提到,「與其給錢蓋房子,不如給學校資源好好調整科系與制度,才會有好的成效。」

  • 高教資源緊縮,各校變得積極

而最麻煩的教師升等,吳茂昆卻認為是個轉機,「大學老師被委託教學、服務、研究,但幾乎所有的大學對老師的評量都著重在研究上。但你如何認可一個人的教學能量?社區教學服務?啟發孩子的能力?」教育部已經開始提倡多元升等,而合併校的過渡時期,就是新機制的實驗場域。

李彥儀也提到,教育部授權教師升等可以分流,能力應多元認證,「我們已經有十一個案子是用教學升等,會希望合併校實踐多元升等的機制。」

除了清竹併,高雄第一科大、海洋科大的合併案,卻在結婚典禮前跑出其他學校來「搶親」,造成變數。從過去頂尖大學不願意娶「醜媳婦」,到現在少子化、高教資源緊縮的種種危機在眼前,各校變得積極起來。但合併校細節多,只求速度與績效的退場方式,真的能利大於弊?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社會事】大學併校急急如律令  各有各的算盤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寫滿 8 張 A4 紙就為了答 2 題申論題!瑞士高二生的期中考讓台籍教師看見台灣教育盲點

台灣高教危機已浮現⋯老師坦言賣文憑、大學生均得教育經費不到 OECD 會員國四成

台灣的教育很有事》若不擺脫「排名迷思」的功利主義,台灣再怎麼教改都沒有用

The post 從清大和新竹教育大學的「親事」來看,少子化下大學合併真的是利大於弊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當女性的腦袋取代了賽車女郎的胴體──這本月曆顛覆你對美的想像

$
0
0
US photographer Annie Leibovitz poses during a photocall for the launch of the 2016 Pirelli calendar in London on November 30, 2015. AFP PHOTO / BEN STANSALL / AFP / BEN STANSALL

倍耐力月曆攝影由列伯維茲掌鏡。攝影 / 法新社

文/黃靜華

發行半世紀的倍耐力月曆,是讓各界名人求之難得的限量珍寶。月曆上的賽車女郎健康而性感,每每引起驚嘆。不過新一年的月曆在人物攝影大師、拍攝過藍儂最後照片的列伯維茲操刀下,顛覆了對女性美的刻板定義。

名人引頸期盼、限量版的倍耐力月曆(Pirelli Calendar)二○一六年月曆終於出爐,引來全球驚嘆。雖然五十年來沒有一年不引起驚嘆,但今年格外與眾不同。

以製作輪胎起家、後來跨足時尚等領域的義大利財團倍耐力(Pirelli)在一九六三年終發行第一份月曆。半世紀來,從原來掛在車廠及車庫中的美女月曆,到現在成為每年限量全球二萬份、只送不賣,讓各界名人求之難得的珍寶。有錢、有權、有勢是必要條件,但未必保證拿得到。

  • 賽車女郎的鑽石比較大顆

半個世紀以來,倍耐力月曆網羅所有當紅的模特兒,不同於《花花公子》(Playboy)赤白白的裸露胴體與媚眼勾人,它漸漸走向與藝術融合的裸露、或神秘的半遮掩,或冷酷近乎沒表情的眼神與臉龐,創造感官享受。

它雖美但訴求性感實與《花花公子》並無二致。月曆女郎仍然是做為挑逗欲望的客體(object),也與花花公子分享著一種物欲、而非知性的價值觀,只是比花花公子女郎多一點「健康」氣質。

賽車女郎同樣要有模特兒的身段與臉龐,在一張與電子卡片公司 Someecards 合作的卡片上有著如此字樣:「喜歡賽車的女孩並不奇怪,她們是上帝賜與的禮物,那些女孩得到的鑽石比較大。」倍耐力的矛盾是:以強化女性的刻板印象來讓女性擺脫女性的傳統形象,以物化女性的方式讚美女性──一直到今年之前。

新發布的二○一六年月曆在 Vogue 紐約的攝影棚拍攝,操刀的是以描繪人物見長的攝影家列伯維茲(Annie Leibovitz)。她曾是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女友,她曾在藍儂(John Lennon)自殺當天早上,為《滾石》(Rolling Stone)拍攝了藍儂夫妻最後的合照當封面。

列伯維茲以女性的角度來思考對女性的描繪,她決定「女性應該看起來有力而自然」。有史以來第一次,倍耐力月曆女郎以腦袋為標準,而不是尺寸。

  • 半老徐娘遲暮老人都上月曆

新的倍耐力「月曆女郎」包括有「龐克教母」之稱的創作型歌手兼詩人史密斯(Patti Smith)、藍儂遺孀的音樂藝術家小野洋子(Yoko Ono)、網球女將小威廉斯(Serena Williams)、慈善家岡德(Agnes Gund)、曾在TED論壇以種族為議題發表演說的企業家霍布森(Mellody Hobson)等。

此外,登上月曆的影劇界女性也不少,但都以才氣及風格著稱,有拍攝黑人民權運動、引發熱議的長篇史實電影《逐夢大道》導演杜威內(Ava DuVernay)、十一歲就開部落格的作家兼演員的吉文森(Tavi Gevinson)、華裔女星姚晨,以及喜劇演員舒默(Amy Schumer)等。

「倍耐力」的招牌嚇壞了這些「月曆女郎」。霍布森接到邀請電話時,她的製片家丈夫揚起眉毛問她:「妳知不知道倍耐力月曆是什麼?」

這些女郎中,除了十九歲的吉文森和二十六歲的姚晨,其他都只能算徐娘、甚至遲暮老人,像七十八歲的岡德與八十二歲的小野洋子。女性氣質在史斯的定義下,有著放蕩不羈卻略顯陽剛的帥氣。最重要的是,除了小威廉斯及舒默,其他人都著了裝。

小威廉斯只穿了運動型內褲,露出背部健壯的肌肉,受到最多討論的穿著小內褲幾乎全裸的舒默。舒默不是美艷女星,側坐著露出裸照的禁忌──好幾層的腹部贅肉。手上端著咖啡,像是隨意拿起,眼神雖望向鏡頭,但似乎未看鏡頭,而是問著列伯維茲:「有什麼事嗎?」關鍵是,包括他們自己與觀看者,沒有人覺得他們在裸露,至少不是為裸露而裸露。

  • 展現女性的自信與自在

新月曆呈現的是女性的自信與自在,可以視為是女性主義潮流的一環。舒默事後說:「我從沒覺得自己如此美麗,我覺得那就是真正的我。」

二○一五年的倍耐力月曆雖然仍訴求性感,但在十二月號出現了大尺碼模特兒哈芬(Candice Huffine)穿著緊身皮衣的性感照。一個女性對身體自覺與認同的潮流「正向看待身體」(body positive)至少已出現了一年,而主宰女性豐胸細腰的芭比娃娃卻已連三年虧損,高檔內衣維多利亞及都會時尚品牌 Calvin Klein 年初推出的 Perfectly Fit 內衣系列廣告也都出現大尺碼模特兒。

芭比將屆五十七歲,時尚界花了超過半個世紀才瞭解,芭比娃娃的形象完全不切實際。

科學家把芭比的尺寸放大成真人,她的頭圍要比一般女性大上二吋,脖子卻是長兩倍但粗細只有六分之一,最大的特徵細腰,更是離譜,只有十六吋,使得腹腔只放得下半個肝及一小段腸子。這樣的構造,科學家說,大概是站不住的,只得四腳著地,但手腕及腳踝還是過細,走不上幾步路。

這類似變種人的科幻小說產品,卻殘害著從小把玩芭比娃娃的至少兩代的女性。

  • 「身分認同」是年度選字

從身體的自覺到知性的自覺是很大的一步。倍耐力揮別性感與性別刻板印象,威廉斯的背面半裸照,讓許多男性在自嘆弗如,說不定還引為目標、想急起直追。

新一年的倍耐力月曆所傳達的不只是女性的知性,還是文化的變革,性別認知的新詮釋。它如果不算引領風騷,至少夠敏銳,在它之後公布的 Dictionary.com 年度選字正是“identity”(身分認同)。

這一年出現了許多與性別認同有關的新字,性別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框架。男性在欣賞倍耐力月曆的同時,是不是也能重新思考所謂男性的陽剛與社會角色。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放眼天下】女性的腦袋取代了賽車女郎的胴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為何這個社會沒有給予女性對婚姻說「不」的選擇?

當社會只關注到波多野結衣時,沒有人看得到活在晦暗角落的這三位女性

女性不配掌控自己的身體⋯世上最殘忍的性別歧視─「女性割禮」

The post 當女性的腦袋取代了賽車女郎的胴體──這本月曆顛覆你對美的想像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講什麼拚經濟?全庄的人賠進去》新竹霄裡溪居民,歷經十六年苦痛才等來零排放

$
0
0
74-3

居民與環團要求廠商復育霄裡溪,善盡企業責任。 攝影 / 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 「講什麼拚經濟?全庄的人賠進去」

世世代代,霄裡溪的水提供居民生活所需,但友達跟華映設廠後不久便污染了這條「命水」。現在友達與華映不再排污,霄裡溪亟待復育,它的故事也對環評、相關法規等問題帶來啟示。

文 / 李又如

「阿爸他說孩時常來這霄裡溪戲水游泳,捉魚尋蛤;阿公他說從前從前這霄裡溪,是祖先於此安身的命水……」一首叫做〈命水〉的客語歌,來自曾入圍金曲獎的歌手黃瑋傑,唱的是霄裡溪旁新埔鎮民十六年來的苦痛。「大工廠一間又一間,蓋在霄裡溪的源頭。講什麼拚經濟?全庄的人賠進去,好康的、大條的,全由你們賺取,留下了病痛之苦,由我揹負。」

十六年來,就像一場荒謬的肥皂劇。

甲質水體變得警察都不敢碰

世世代代,霄裡溪的水提供居民生活所需,但友達跟華映的廢水,短短幾年,就摧毀了他們與母親河的聯繫。新竹縣環保局的資料顯示,自二○一○年起,霄裡溪已不符合甲類水體水質標準,至今仍未回復。

當中央、地方、企業口徑一致,說溪水沒有污染,卻運來一車又一車乾淨的飲用水。當居民北上抗爭,一聽到水球裡裝的是霄裡溪的水,連警察都閃躲,環評委員也對水杯裡的水皺起眉頭。

甚至,一三年時環評大會還曾決議將廢水改排桃園老街溪,重要政見包括整治溪水的時任縣長吳志揚怎可能同意?號稱沒有污染的廢水,卻在環保署、經濟部、桃園縣踢來踢去,沒人想要污染往自己家倒,企業也必須找到一條活路,零排放技術,就在這樣的困局中被「逼」出來。

污水封管的那天,所有人都期盼吵吵鬧鬧的十六年,終能落幕。但自救會居民仍在一旁提醒,除了全回收製程的改善,居民的健康檢查、環境復育,也是企業的責任,「要讓霄裡溪的人能再次親近河水。」

十數年來的恐懼,誰來補償?

74-1

茶莊老闆娘林沂臻在工廠來了以後,生了奇怪的皮膚病。

居民罹病卻不知從何咎責

新竹縣新埔鎮的茶莊老闆娘林沂臻憶起三十年前在霄裡溪教稚兒游泳,河裡還有螃蟹、魚、蝦。夏天水豐,冬天自然枯竭,隨著大自然運行。而自工廠來了以後,水量全年豐沛,溪水卻不再單純,生物消失,還讓人生了怪病。

林沂臻全身過敏,全家人都一樣。醫生找不出病因,只能嘗試各種不同的藥,後來改喝山泉水才漸漸好起來,現在吃藥的頻率少了,卻還不能斷。還有一次,她隨環保團體檢測霄裡溪水質,雙手往溪裡一撈,手立刻紅腫,蔓延到全身,「哎呦,整個人紅的跟龍蝦一樣。」與她同行的自救會成員陳金進憶起。

她不知道原因,直到發現友達跟華映在霄裡溪上游設廠,正是怪病出現的時間點。還有多位居民苦於呼吸道疾病、甚至罹患喉癌過世,取水養殖的鯉魚場數度出現死魚、熱水器一再故障,更換到老闆拒賣,但在沒有明確的科學舉證之前,這些都只被稱為個案,只是巧合。

更別提,在廠商達到零排放之前,早就將高濃度的廢水另外處理,水質已經大幅改善,此時抽樣溪水檢測也已不具太大意義。就連民眾想知道喝了霄裡溪的水對健康有沒有影響,調查的責任都不知道該歸咎於誰。政府只能依法行政:水質沒有超標,當然沒辦法提供經費。

污染跨境,環評應更審慎

霄裡溪的居民用十六年的堅持,換來一個工業廢水零排放的里程碑。但這裡的故事提醒了我們兩件事,首先,是環評的範疇必須再更擴大。

霄裡溪的流域跨越桃園縣與新竹縣,但友達與華映的廠址都設在上游的桃園。位於下游的新竹縣新埔居民,幾乎是察覺到溪水的改變,才發現廠商的工業廢水來到了家鄉。明明污染會隨著河水流動,下游居民卻毫不知情。

新竹縣環保局長黃士漢認為,霄裡溪對於企業與政府是一種警惕,「污染性企業在選址時,就要充分揭露、評估它對環境的影響,甚至對人的影響,因為你的位置、排放的水,確實是高敏感度的」他選擇了「高敏感度」這個詞,「環評必須更審慎的要求。」

另一個警訊,是法規真的追得上新科技造成的污染嗎?

台灣史上第一個受害者勝訴的工業污染案件,來自美國無線電公司 (RCA)案。但後來確認有害人體、污染土地的化學洗劑,卻是當時被認為先進的科技產品。當年的「科學」沒有追上「科技」造成的污染,多年之後才發現罪魁禍首,但要證明生病與污染物的相關性,尤其是多因性的癌症,又拖上了好幾十年。

但,換個角度想,既然無法證明這些污染會傷害人體,那我們如何訂出水質的「有害」標準?就霄裡溪案來看,由勞委會認定為有毒金屬的銦跟鉬,原先是沒有標準的,直到二〇〇九年,環保署才新設標準,雖然政府認為是獨步全球,「但飲用水裡本來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金屬物質。」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李翰林提到。再加上,未知的化學物還有這麼多,我們真的追得上嗎?

正因咎責困難,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建議法律上應採取更務實的做法。

「我們對霄裡溪的調查,始於二○○七年,當時業者和政府的水質監測結果皆符合放流水標準,居民雖然已感受到環境遭受污染,卻無法提出事證,只能無語問蒼天。」凌永健提到。

重視健康風險,讓法規趕上污染

一年半的調查成果確認,霄裡溪水質已不符合灌溉用水水質標準。水質看似清澈,卻沒有魚蝦的蹤跡,代表水裡可能有隱形的毒物。流域農田的土壤、四個池塘的底泥,都受到光電廠排放重金屬的影響,「銦」也逐漸沉積於土壤,被稻根吸收。

儘管有這樣的研究,權責機關仍未進一步追究:水中導電度為何不符標準?溪水清澈為什麼沒有魚蝦?對於政府來說,只要「合法」,自然無需後續動作。凌永健提到,這就是過時的法規,讓政府推卸掉責任。

凌永健認為較務實的做法,是能接受「健康風險」的概念,直接探索導致死亡的原因,與受害人接觸的相關事證,而不是等到健康出現問題才行動。他舉二○一一年,在美國伊利諾州裁決愛立信(Ericsson)公司判賠一五○萬美元的「石棉案」為例,法院裁定,原告並不需要舉證死者暴露於石棉纖維的數量,因為石棉已經很明確被認定為致癌物。

當法規追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除了應建置的連續採樣監測設備、資訊公開與保障公民知情權以外,凌永健也建議,應運用世衛組織的預警原則,先評估新興工業與先進製程的生物毒性,減量至安全範圍,對未確定風險的污染物質進行風險評估,而不是「先做了,發現有問題再說」。

得到普立茲非文學類獎的報導著作《我們的河》,作者花了七年時間追蹤美國湯姆斯河污染、以及當地癌症病童家長咎責的漫長路途,一位病童家長在歷經一次次的失望後,感嘆道:「即使科學家永遠都無法提供明確的答案。終究,我學到的教訓是,在面對科學的時候,任誰都不能傲慢,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就是那些公司與政府的傲慢態度,我們才會有那些遭遇,現在我們知道了。」

  • 輕忽污染,也是藐視科學

當官方與企業要求居民污染導致健康危害舉證,以「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批評抗議者藐視科學時,或許該回頭想想,當初輕忽污染後果選擇任意排放污染物的行為,不也是藐視科學?

在封管的記者會上,曾是RCA女工的新埔鎮社區規畫師陳怡君忍不住吐露心聲。當年她因為自己並未罹癌,沒有參與RCA抗議,「但離開RCA二十五年,我得癌症了。我不是要嚇霄裡溪的居民,但也許你們身上已經有致癌的因子了。我不是要危言聳聽,只想告訴大家,工業廢水不能再排放到任何一條溪流!」

霄裡溪的居民比誰都希望,抗爭的故事能在封管的這一天就畫上句點。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環保 v 經濟】霄裡溪居民 十六年苦痛才等來零排放〉,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終於有重罰了,黑心廠商排廢水最高判無期徒刑

史上最慘環境浩劫!巴西礦業大壩潰堤,有毒物質氾濫滅村

財團是政府永遠的好朋友?企業的犯罪行為,為何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為何工廠進駐逼得這群 7、80 歲老農打官司?因為污染,將讓台灣 40%的養殖漁獲毀於一旦

日月光排放污水獲無罪,同時也宣告——台灣政府的「共犯」事實

The post 講什麼拚經濟?全庄的人賠進去》新竹霄裡溪居民,歷經十六年苦痛才等來零排放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非核家園,他們這麼做】非核家園不是夢,蔡英文是否有德國梅克爾廢核的高明手段?

$
0
0

15451642833_997c073fca_z文 / 李又如

旅居德國的林育立將多年觀察經驗帶回台灣分享。梅克爾四十兆新台幣的能源革命曾被形容是「豪賭」,電價攀升,企業嗆聲出走。但高電價的背後,是高達九成的民意支持度,二○二五年達到四○%以上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梅克爾不打算修正。

福島核災即將屆滿五周年,災難卻仍未完結。當年,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核電廠,電廠氣爆後造成周邊形同死區的畫面,透過電視在全世界不斷播送,重啟了人們對於能源的思考。諷刺的是,災害發生的日本現今仍有恢復核電的聲音,鄰近的中國宣稱要成為核電大國;而福島核災的影響,卻讓九千公里外的德國開啟一場能源革命。

「即使像日本這樣高科技的國家,都無法百分之百保障核電的安全。」這是任內曾成功讓核電廠延役、擁核派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福島核災後於國會的發言。她看見國內巨大的反核民意,在核災後三個月提出了能源轉型法案,並提出期程,將要在二○二五年前將核電廠一座座關閉。去年年底,再生能源占德國總電力需求比例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再生能源也躍升德國第三大產業。

德國的能源轉型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擁有自己的核電技術,又是全世界最大的褐煤生產國。摒棄核能、火力發電的同時,面對的是整個經濟體的轉變。但德國之所以有機會成功,除了執政者的意志,還有在漫長歷程中不斷測試、汲取教訓,奠定下來的基礎。

而被外媒形容是「亞洲梅克爾」的蔡英文,能同樣帶領台灣走向非核家園嗎?除了執政者的意志,德國能源轉型的成功經驗,還能帶給台灣什麼啟示?前中央社駐德記者、現旅居德國的林育立,將多年觀察的經驗帶回台灣分享。

  • 第一課:綠電優先

德國的能源轉型歷程,主要分為三階段。台灣比較熟悉的應是二○○○年的《再生能源法》,以補貼再生能源業者二十年的方式,鼓勵再生能源發展,引起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的八十個國家仿效,更確立了「綠電優先」的原則。

綠電優先是保障綠電優先被購買、輸送、分配給用戶。林育立舉例,「風很大的時候,風車能提供的能量很多,就優先讓風力注入電網。綠電沒有邊際成本、碳排放的問題,當然能用就用。」

不只是用電的優先順序,當「綠電優先」成為立法思考時,政策思維就能配合,正式成為「產業」一部分,捲動了日後包括電力自由化的快速成長,讓綠能成為德國的第三大產業,僅次於傳統的汽車、機械。

  • 第二課:電網建置要快

讓綠能成為產業,建立自己的產業鏈,不只擺脫了七〇%的進口能源依賴,還能讓價值鏈留在國內,「甚至也影響到國家安全,不必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

但早在立法的十年前,德國就已經開始再生能源實驗。一九九○年代,德國仍然依賴核能和火力,同時,再生能源的風潮在歐洲興起,最早是在德國北部發現風電的潛力,他們開始嘗試。一九九一年,德國立法強制輸配電業者將綠電併網,保證綠電經營者的賣電收入。

「雖然價格很高,但在試驗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再生能源是可行的。」林育立指出。而德國在開發再生能源的過程中,也學到一個教訓:由於再生能源的發電特性並不若核電、火力穩定持續,是配合自然間歇發電,電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電網沒有升級、電網容量沒有增加,不可能發展再生能源。」接續幾年,德國將電網建設放在優先順位,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 第三課:全民買單

但,錢從哪裡來?

「台灣這一套是走不遠的」,林育立提到。目前再生能源補貼是由台電付,才有「每買一度電賠一度」的狀況,但德國的狀況,是將再生能源附加費放在家用電費的帳單裡,由全民埋單。

「現在德國一度電十元,有兩元要給再生能源業者。」林育立指出,再生能源的附加費,民生家庭負擔了三分之一,工業也負擔了三分之一。那麼,高電價,民眾願意接受嗎?

一開始推行時,由於負擔比例不高,僅占電價的二%,民眾幾乎都抱持著支持的心情。但現在附加費比例已占電費二○%,電費也升到一度十元,「德國政府持續做民調,過去五年,民調都高達九成,顯見德國民眾樂於付出。」林育立指出。

「電費帳單上載明再生能源附加費,讓民眾清楚明白自己付出去的錢,代價是什麼。倘若不支持,就得負擔核廢料、空氣汙染的健康風險,如果加上這些能源的社會成本,再生能源當然比較便宜。」但林育立也提到,再生能源發展的蓬勃,使得德國現在必須緩下腳步,以免付出更高額的電費。

不過,再生能源的補貼是二十年,二○二○年一到,民眾就再也不用付附加費,電費就會下降。繳了十五年的「學費」,只要再撐幾年,電費就會慢慢往下降,「這幾年中,德國得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就業人口、減少依賴石油煤炭的成本、建立了再生能源產業鏈。」林育立提到。

德國十元的電價,在台灣人眼裡很貴,但其占家用支出比例在三%以內,與台灣目前的電費占比相符。不過林育立也提到,德國的福利制度相對完善,台灣不可能百分之百仿效,但「全民買單」的概念仍值得參考。

全民參與的概念,也適合拿來解決紛爭。台灣常見的抗爭,德國一樣都沒少:拉電纜、收農地、蓋風機……但德國除了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還由經濟部設立中央的仲裁機關,彙整相關法規,讓各界有判例可循。也有開發商選擇讓民眾入股,民眾有了參與感,產值也留在地方。

2016 台北反核遊行,人物肖像,福祿猴。(攝影╱余志偉,圖片來源:報導者)

2016 台北反核遊行,人物肖像,福祿猴。(攝影╱余志偉,圖片來源:報導者

  • 第四課:面對無解

當然,高舉綠能的同時,也得面臨既得利益者的抗議。一四年,華爾街日報曾報導,梅克爾一兆歐元(約四十兆新台幣)的能源革命是一場「豪賭」,電價不斷攀升,造成企業嗆聲若再不修改路線,就要出走。

但高電價的背後,是讓再生能源成為國內第三大產業,擁有高達九成的民意支持度,二○二五年達到四○%以上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梅克爾不打算修正。是「豪賭」,還是「願景」,值得拭目以待。

林育立強調,能源轉型是個漫長的過程,涉及產業消長。當石化產業利潤減少,自然會反彈,「不可能立刻就達到目標,但是要有方向感。」

有了明確的方向感,才有辦法擺脫短視近利,也才能回頭面對那些仍然無解的問題。德國的核電廠原先就有從民眾電費中扣除、存下來的「後端基金」,負責除役後的經費。但在能源政策大轉型後,國會開始計算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的存放成本,遠遠高於電力公司事先存放的後端基金。

可以想見,拋出一個無法處理的問題會產生的政治效果,「但德國為什麼敢算?因為它已經確定二○二二年,要關閉所有的核電廠。」林育立指出。

無解的問題不是一句「無解」就帶過,相較於以拖待變的舊政府、對核廢料處置完全沒有提出政策的新政府,這是最重要的一課。

林育立也強調,「過去國民黨政府全力講再生能源的壞話,但如果新政府不斷說綠能的好話,對台灣也不好。任何能源都有得有失,太陽能板有生產汙染、風力有噪音問題要克服、火力有它環境的顧慮,核電更不用說。要把綠能的好處、壞處、成本都攤開,公開討論,讓大家選擇,才是重點。」

年初的選舉,蔡英文的當選某種程度代表了選民對於非核家園的嚮往。而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會是場「豪賭」、還是「願景」?也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由合作媒體《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非核、廢核不是夢】廢核高手梅克爾  小英跟著學招?〉,圖片來源:Alex Hesse,CClicense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你知道三年間核電廠故障了幾次嗎?311 核災五周年,我們的核一廠則在此時跳機、全面停擺

PM2.5 數據風波》洪慈庸大戰「核終戰神」,環保署則說兩人都沒錯… 真的嗎?

核廢料很毒很可怕,但你真的認識它嗎?核電除役後,台電規劃 2055 年完成最終核廢處置廠

 

The post 【非核家園,他們這麼做】非核家園不是夢,蔡英文是否有德國梅克爾廢核的高明手段?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從立院龍頭、海基會董座,到駐日代表…謝長廷靠「夾菜哲學」終於熬出頭

$
0
0

40

文/紀淑芳

前言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傳出出任駐日代表的消息,外界都在猜,準總統蔡英文打的是什麼算盤。曾以「夾菜哲學」自喻從政哲學的他,「駐日代表」這盤菜,又是怎麼轉到他面前的?

新政府在確定林全組閣之後,人事猜謎大戲,暫時偃旗息鼓。據聞這與準閣揆林全對於媒體上的人事傳聞滿天飛,有點不悅,為尊重新閣揆的職權,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日前在中常會上公開宣告,「有關內閣人事,之前坊間傳聞皆不算數」,「未來相關人事將由院長拍板定案」。

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傳出可能出任駐日代表的消息,成為媒體焦點,當事人也在臉書上表示:「最近報派職位常換,每次都接到不少的恭賀,算是處於尷尬時段。」

  •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話術與身手

尷尬歸尷尬,謝長廷一會兒在臉書提到,有人建議他臉書增加日文版,一會兒又大啖日本拉麵,吊足外界胃口。即使年近七十,謝長廷有如捷兔般,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話術與身手,功力未減。

猶記去年初,綠營挾著九合一選舉大勝氣勢,對拿下中央執政權及過半國會席次信心滿滿,政壇傳出謝長廷有意投入區域立委選舉,儘管最後老謝「找不到地方選」,但藉機鋪陳自己代表民進黨挑戰立院龍頭的意思,眾人都心領神會了。

當時謝長廷幕僚曾建議,蔡如果真的屬意由謝角逐院長,大可直接把謝納入不分區,蔡若不想給,即使選上也只是陽春立委。年底時答案揭曉,不分區政治人物第一名放了蘇嘉全。謝長廷的立院龍頭夢,就此暫畫句點。

大選後,各界的關注焦點多放在新政府動態上,一月下旬,卻見謝長廷成立了台北市世大運之友會,自己擔任理事長,還召開記者會。

早在選前,謝辦便曾以世大運之友會的名義,邀集企業家餐敘,企業界大抵也心裡有底,應是為徵求贊助而來。但當時大家仍不免狐疑,蔡英文當選指日可待,幾千個位子要分封,老謝怎麼還在幫柯P搞世大運,是當真還是暫時玩票而已?

或許也因為這層疑慮,據稱世大運之友會的初期運作款項十幾萬元,還是謝長廷自己先掏腰包墊的款。

  • 「我當駐日代表好嗎?」

不久後,外界又見到,謝長廷以市政顧問名義,自費陪同柯P訪問日本,旋即被解讀為在替駐日代表一職暖身。據稱他當時在日本一場餐敘中,還半開玩笑問大家:「我當駐日代表好嗎?」台下一陣附和叫好。「這幾乎就是在造勢了。」綠營人士當時這樣解讀。

謝長廷曾自喻從政抱持所謂的「夾菜哲學」,意思是,吃飯時,菜還沒轉到面前,別急著伸長手去夾,應該等菜轉到自己面前,這樣夾起來才優雅,也免得弄髒袖子。

謝雖宣稱不主動「夾菜」,但眼見立院龍頭沒了,海基會董事長看起來蔡想要自己掌握,駐日不失為新選項,「他一向是做一件事情,想釣兩、三條魚。」綠營人士這樣觀察。

無獨有偶,一月間,謝與柯P訪日參觀了東京的加氫站,試乘氫氣車;到了三月,謝系立委趙天麟主辦了一場「氫能城市論壇」,蔡英文、謝長廷都到場致詞。氫能是生意兼政治,一些日本國會議員也樂於幫忙業者外交牽線,論壇即來了不少日本政商學界的貴賓。

凡此種種,再怎麼粗枝大葉的人都也逐漸嗅出他的「心之所向」,更何況是蔡英文。

  • 邱義仁成「純報派」駐日代表

謝長廷曾經留日,和日本早有淵源,謝系人士指出,謝當年擔任高雄市長時,請來當年建造高雄老火車站的日本公司負責遷移工程。後來北上擔任閣揆,力挺台灣高鐵解決財務問題,而高鐵正是被日本人視為海外輸出新幹線系統的成功案例。

儘管如此,選前蔡英文訪日大成功,謝系卻疑似判斷有誤「押錯寶」。選前蔡英文透過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及前諮詢委員林成蔚穿針引線,不僅在日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陪同下,走訪安倍故鄉山口縣,據傳也密會了安倍本人,甚至突破過往禁忌,進入內閣府廳舍與重要人士商談區域經濟整合等議題。

然而,在蔡確定訪日前,據傳黨內有一派幕僚卻建議小英選前不宜訪日,理由是會觸及中國的禁忌;從結果論,這樣的判斷顯然失準,也流於過度討好中國。那次訪日,老謝沒跟到,黨內人士透露,看到蔡訪日的高規格,可能讓謝覺得經營日本這塊大有空間,轉而積極。

早在謝長廷內定駐日之前,媒體盛傳駐日代表極可能由蔡所信任的邱義仁接任;另外,同為小英訪日幕後功臣的林成蔚,也堪稱是兼具外交專業及世代交替指標的極佳人選。但據稱兩人都無意進入政府任職。

  • 「確定到日本看櫻花」定調

早先,謝系人士初聞謝老闆可能駐日的說法,還曾斥之是有人放話,理由是,謝曾參選總統、擔任閣揆,怎麼可能還去接任得聽從外長指揮的駐日代表?「這是有人故意貶低、糟蹋謝院長!」顯然未查老闆心已轉向。

對蔡英文來說,從不分區提名到新政府人事籌組,黨內派系壓力與日俱增,不可能視而不見,必須適度紓解。幾經考量,蔡英文終於出手幫謝長廷「夾菜」。「確定到日本看櫻花」這句通關密語,也讓謝系啦啦隊終於可以稍事休息了。

(本圖文轉自合作夥伴新新聞,原文標題:【國防外交新境界】蔡英文終於「夾菜」給謝長廷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致摔下神壇的柯文哲市長:人民期待你超越藍綠,但如今你卻成為體制的打手

總統大選過後,主角換人做⋯⋯民進黨小英上台,北市府柯 P「墊檔」時間結束

上任不忘學習!柯 P 市政卡關,主動請教政壇前輩謝長廷、宋楚瑜

The post 從立院龍頭、海基會董座,到駐日代表… 謝長廷靠「夾菜哲學」終於熬出頭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鴻夏戀」精彩完結篇──當夏普的自由奔放碰上鴻海的鋼鐵紀律

$
0
0

600_phpj3IPhX

文/朱丰瀛

引言

從各種業務層面來看,夏普與鴻海的結合,確實有很好的互補作用。

只是,雙方整合後,若要創造綜效,恐怕需要很多努力,如果沒有處理好,一個沒有創意的夏普,恐怕對鴻海的助益會相當有限。

「鴻夏戀」愛情長跑近五年,終於要邁入下一階段。只是,這一場戀情中間的波折不斷,雙方從五年前愛人變成怨偶、五年後再從怨偶變愛人;然後忽然又發現對方有事情瞞著自己、要對方說清楚講明白,還談判要求降兩至四成聘金。經過這樣的過程,雙方還能攜手共度餘生,像童話故事一樣,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 鴻夏戀,感情基礎需重新培養

這段時間以來,外界傳聞,鴻海緊抓著夏普已經退無可退的這一點,不斷要求談判與重新議價;從夏普隱瞞「或有負債」地雷,以及財報上各種應該提前認列的資產減損,甚至要求大砍一千億日圓價金。而手上債務就快到期違約的夏普,只能一步步退讓,點頭答應。鴻海、夏普三十日開完董事會,雙方針對鴻海入主一案各自討論。若無意外,預計會各自對外公告,然後在董事會隔天完成簽約儀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夏普董事長高橋興三,勢必都會出席簽約儀式。在鏡頭前,兩人理應微笑、握手、簽字,然後換約。一切行禮如儀。

至於過去這一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理論上,郭台銘與高橋應該會「冷處理」,盡可能強調「雙方會一起向前看」,「共創美好未來」。也就是說,各種市場上的傳言,終究不會得到官方證實,只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消散。

只是,經過這段過程之後,從互揭瘡疤到隔空放話,再到夏普硬著頭皮道歉與尋求原諒,這樣的愛情故事,在現實社會中恐怕都要鬧上新聞版面,在全世界的企業併購案中,恐怕也是絕無僅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究竟還剩下多少感情基礎?兩位企業領導人的微笑握手,是否還能得到祝福?雙方結合後,恐怕還要花不少時間,重新建立彼此的互信

  • 夏普愛創意,鴻海重效率與紀律

從各種業務層面來看,夏普與鴻海的結合,確實有很好的互補作用。夏普的面板技術、家電品牌與商用解決方案,是鴻海沒有的;而鴻海的執行力與效率,是夏普所需要的。只是,雙方整合後,若要創造綜效,恐怕需要很多努力。畢竟夏普與鴻海的企業文化可說是南轅北轍,是截然不同的。

夏普是一個經常推出「讓人訝異的產品」的公司。例如,夏普最近推出了一款可以捕捉蚊子的空氣清淨機,準備賣到東南亞等蚊蟲盛行的地區。過去沒有人把「空氣清淨機」與「捕蚊燈」這兩款產品連結在一起,但夏普就是做了。乍看之下有些「傻眼」,甚至覺得古怪;但是,只要能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有何不可?

 夏普推出的 RoboHon 機器人(圖片來源:新新聞)

夏普推出的 RoboHon 機器人(圖片來源:新新聞

夏普另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是一款叫做 RoboHon 的手機機器人。RoboHon 的外型是一台可愛的機器人,然後也可以拿在手上,放在自己的耳邊,當做一般手機撥電話。RoboHon 體積偏大,拿來講電話時,讓人覺得有點好笑。這與外型精美細緻的蘋果 iPhone 是截然不同的產品定位。夏普明白,要推出傳統的智慧型手機與蘋果競爭,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那還不如跳脫既有框架,推出不同的東西。夏普對這款產品期待甚高,希望用它來顛覆日本手機通訊市場。

這一切,在台灣代工業者眼中,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像鴻海這樣的代工廠考量的是產品市場有多大、訂單有多少、成本能壓多低、接單能否獲利、客戶的付款能力為何。只要市場大、訂單多,成本能控制、客戶信用好,那就埋頭做下去,肯定能賺錢。但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鮮少有人願意嘗試去做一些「市場不知道在哪裡」的東西。工廠裡不容易有新創意,正是這個原因

這也凸顯出夏普與鴻海的企業文化差異。夏普內部瀰漫著一種自由的文化,上層放手讓研發人員去設計、去創新。但是步調慢,也變成這家百年企業的致命傷。反觀鴻海的管理風格,追求的是效率與紀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長官下指令,員工使命必達。當鴻海把手伸進夏普,要求加快產品開發與上市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夏普的自由創意精神,是否還能延續下去?未來還能期待夏普推出讓人「訝異」的古怪產品嗎?

  • 三星OLED面板愈跑愈快

而另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三星(Samsung)的OLED面板,已經拿到市場上九成市占率,對於接下來蘋果 iPhone 的訂單,也已經十拿九穩。三星已經把其他競爭者甩在後頭,而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也緊追在後。日前樂金對三星拋出善意,指三星與樂金應該在OLED領域進行合作,共同對抗南韓以外的業者。

反觀夏普,過去這段時間因公司營運陷入困境,元氣大傷,OLED面板的研發進度,落後給領先韓廠的距離愈拉愈大。瑞銀分析師謝宗文便認為,夏普的技術與開發進度要追上三星與樂金,恐怕非常困難。鴻海、夏普攜手步入禮堂,外界恭賀祝福,也在看這一對「佳偶」要如何走向未來。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517 期〉http://goo.gl/1zwkim

(本文、標題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自由電子報


延伸閱讀:

面對紫光接連入股台灣三大 IC 廠,台灣「國寶產業」已站在赤化的十字路口

台日韓面板競賽,郭董能贏嗎?

The post 「鴻夏戀」精彩完結篇──當夏普的自由奔放碰上鴻海的鋼鐵紀律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長照到底照顧了誰?原鄉日照中心設置辦法太嚴格,老人一但「失能」只能離開家鄉

$
0
0
86-4

偏鄉建物少有建照,難以設立長期照護機構。 攝影 / 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提供

文/林筱庭

偏鄉的社工們,急著四處找能夠「合格」使用的日照中心建物卻不可得,原因是法律規定申請設立長期照護機構,得有建築物使用執照,這在偏鄉是幾乎不可能。社工們只得眼睜睜看著鄉內老人,被「外送」到都市內的私人安養機構。

你期待的老後生活,是什麼模樣?在熟悉的社區裡,與相識數十年的鄰居老友彼此照料、攜手老去,這幅平常的畫面,對於偏鄉以及原鄉的數千名老人家而言,可能是最為奢華的一個心願。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一旦「失能」就得離開原鄉生活。

嘉義縣東南邊的大埔鄉,正面臨此種窘境。安德基金會社工施忠志,正急著四處找能夠「合格」使用的日照中心建物。

86-3

大埔天主堂逐漸應付不了日漸增加的老人照護需求。 攝影 / 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提供

  • 閒置的公共空間被法規「卡死」

但施忠志放眼全鄉,卻沒有一處建築物得以符合現行的日照中心設置條件;即使找到閒置的公共空間,卻也因法規「卡死」。這讓他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鄉內老人,被「外送」到都市內的私人安養機構。

按照〈老人長期照護機構設立標準及許可辦法〉規定,申請設立長期照護機構得準備籌備會議紀錄、設立計畫書、建築物使用執照以及產權證明文件。但是,在偏鄉或原鄉要取得建築使用執照,卻可以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使蓋新的建物,土地取得也是問題。

大埔鄉四周崇山峻嶺,曾文溪橫亙其中,全境九成以上是國有地或保安林地,申請地目變更窒礙難行。因為是曾文水庫集水區,各項開發受重重限制,限建限種,鄉內所存建物幾乎都是一九九四年底前的「既存違建」,依法列為緩拆,建物雖准允使用,卻是沒有建築執照的「違建」,也無法進一步改建或擴建。

如此「貧瘠」的大埔鄉,公共設施自然缺乏,鄉內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約六五○名,全得倚靠安德基金會在大埔天主堂,所設立的日間照護關懷據點。據點設置條件簡單,沒有建築法規及消防安檢措施等重重限制,只需要是一處方便活動、開闊的空間即可。

大埔天主堂雖是一間矮舊平房,卻也足夠照顧鄰近的鄉內老人,並為他們提供每日四小時的健康促進照顧活動,據點時常聚集五、六十名輕度失能老人,一同共餐、跳舞、閒談。

只不過,鄉內老人家逐漸衰老,需要的服務量愈來愈大。施忠志發現,單單每日四小時的關懷據點服務,漸漸無法滿足需求,鄉內需要的是提供中、重度老人照顧的日間照顧中心。

若「升級」成日間照顧中心,安德基金會便能獲得政府補助,聘僱五名全職社工、一名司機並擁有一台交通車,能照顧鄉內交通更為偏遠的老人家。施忠志指出,日間照顧中心的的設置辦法嚴格,全鄉找不到擁有建照的閒置空間,使得中、重度的老人幾乎都得「外送」到嘉義縣的私人安養機構,而其他住家離據點較遠的老人,也因為缺乏交通工具,只能留在家裡靠子孫輩輪流照顧。

尤其,大埔鄉缺乏工作機會,青年幾乎外移至都市工作,白天沒空閒照顧老人家,即使將老人接到都市同居,也只是關在家裡。

  • 全鄉找不到有建照的閒置空間

八十三歲的林老太太,住在離據點半小時車程的西興村,本來生活還可以自理,但近來身體機能退化,走路容易摔跤又罹患失智症,需要旁人照料。但據點缺乏交通車接送,兒子們只得接回家照顧。

輪到誰照顧,誰的家庭功能就整個掛點(停擺),工作也得暫停。」施忠志說,林老太太的三個兒子各有都有工作及家庭,無法全日照顧老母親,目前只能暫時仰賴外籍看護工照顧,「林老太太明明沒有生病,但兒子們已考慮要將她送進私人安養機構,往後林老太太的天空可能只剩下那張床。

施忠志表示,大埔天主堂內空間寬闊,「消防局來演習時都稱讚,我們火災時三十二秒就可以將全部人口疏散,這樣的法規對我們來說有意義嗎?其實重新請建築師來替建物加固、加強,請建築師評估是否可以使用就可以了。」

若大埔鄉能成立日照中心,取得衛福部給予的交通車及人事費補助,不僅能提供林老太太白天八小時的照顧服務,同時也能讓她三個兒子的家庭照顧壓力得以紓緩,讓更多鄉內老人在地老化、安享晚年。

  • 日照中心只在部分鄉鎮「示範」

「許多老者其實都只是亞健康的輕度失能,在日照中心可以維持生理機能好長一段時間,並不需用到機構式照顧,便能成功達到『疾病壓縮』效果。」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昱名表示,可惜日照中心往往無法普及,只能在部分鄉鎮成為示範據點。

類似的困境,也出現在宜蘭縣大同鄉。雖然,衛福部在長照十年計畫中,為落實社區照顧及在地老化,已決定推動一鄉鎮一日間照顧中心,但大同鄉卻是連設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都有困難。

大同鄉有三成是山地,地形狹長,交通極為不便,鄉內面積比兩個台北市還大,人口卻不到台北市的百分之一,六千餘名鄉民散居十個村落。一粒麥子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竣傑說:「鄉內能利用的閒置公有空間,多是活動中心或村民集會所,同時也做為緊急避難空間,會堆米、乾糧、罐頭等以防天災發生時需要。」

每逢豪雨侵襲,大同鄉容易發生土石流與淹水災情,「公所擔心若成為關懷據點,一遇緊急災情就無法使用。」張竣傑指出,社福團體找不到公有閒置空間釋出是第一難關,鄉內至今只有樂水村、松羅村、茂安村找到廢棄派出所成立關懷據點,但因空間破舊不堪,每一處都還得再花二百多萬元修繕。

「日照中心成立的難度更是難上十倍。」張竣傑指出,即使空間取得,現行法規過嚴才是最大關卡,好比現行消防規範要求日照中心得使用防火牆並設置排煙設備,而建築法規也要求樓地板須符合一定厚度及載重限制,若鄉內公有空間要符合此類相關規範,等同要全部「打掉重建」。

  • 找不到公有閒置空間釋出

將都市內的建築規範硬套用在偏鄉小型建物上,猶如削足適履。政治大學社工所副教授王增勇批評:「現在的設置標準對於原鄉不僅沒有必要,更沒有考慮到城鄉落差,全然都是從都市角度要求,也反映長久以來原鄉地區的土地問題,政府都是以漢人角度在看。

王增勇指出,原鄉多是林地、農牧用地保護區、原住民保留地等,能變更成建地者少,建物多無建照,申請需要一定費用,經濟條件、法規都是層層障礙。

王增勇舉例,蘭嶼全鄉九九.四%為公有地,九五%建物都沒有建照,就連當年蔣宋美齡促成的蘭嶼國民住宅也沒有建照,甚至是海砂屋,「蘭嶼第一位居家護理師張淑蘭,在衛生所擔任護士十四年,想在蘭嶼成立居家護理所,也因找不到一間有建照的房子,至今五年仍無法設立。」

「房子有沒有建照完全不重要,他只用來存放病歷而已。」王增勇指出,但統一超商在前年七月進駐蘭嶼時,沒有建照卻能取得商業登記,可以營業,「為什麼統一超商可以,但老人照顧就不行?」

86-2

專家認為長照要在地化,重視當地老人家需求。 攝影 / 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提供

  • 須重視在地老人需求

立法委員吳玉琴表示,這是長期以來原鄉和非都市計畫區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她轉述曾有官員與她打趣,「原鄉沒有長照問題,因為一失能馬上被送離鄉鎮,送到都市的安養機構去。」吳玉琴說偏鄉失能老人被迫脫離原有生活環境,根本無以落實「在地老化」。

吳玉琴指出,問題不是無法解決,更有前例可循,她解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其實已有相關規定。」辦法中載明,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場地只要經主管機關認定無危險,建照可用「結構安全鑑定證明文件」替代。

而日前《長照服務法》通過,也授權衛福部研擬《長照機構法人法》以及《長照服務機構設立標準》等十部子法,換句話說,只要衛福部趁此次機會,修改設置標準,卡死偏鄉以及原鄉數年的窘境,便有機會出現一道解決曙光。

原委會社福處專委簡明雄提醒,「應扶植在地長照機構,用非在地的長照機構思維處理原住民長照需求,問題會很多。」張竣傑也提到,大同鄉曾有受過照顧服務訓練的部落青年想做部落家托服務,單純想找塊空地,提供鄉內老人聚會、唱歌並就近照顧失能長輩,卻被地方社會局拒絕認為不符合家托定義。

「為什麼一定要符合安全、衛生才是正統家托?部落也是找塊空地就能一起分享生活,為什麼家托不能這樣?」張竣傑認為,即使成立日照中心,可能也不符合在地老化理念,因為當地幅員廣、交通卻不便,部落更適合涵括居家服務、家托、日照、臨托等全功能的「微型日照」。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成員吳雅雯說,長照要在地化,就不能忽視部落老人家需求,《長照法》應納入部落參與決策機制,以「部落參與」及「部落共管」,讓當地部落有機會表達需求,並參與服務的過程,決定服務如何提供、數量,而非中央集權決定。

86-1

衛福部的長照十年計畫,許多地方實施都有困難。 攝影 / 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提供

  • 修法不是單一部會說了算

長照應是文化導向的服務。」王增勇解釋,照顧服務員證照與母語,對於部落老人而言後者更為重要;飲食也有不同文化脈絡,漢人喜歡吃米,但蘭嶼人喜歡吃芋頭,排灣族老人則喜歡糯米,「長照服務不應由中央廚房、營養師來決定菜單,而是要納入當地老人需求。」

對此,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回應,預計今年底將會擬定九部授權子法,「我們會考量原鄉部落的特殊情況,也不是我們單一部會就說了算,必須會同內政部營建署、消防署同意,我們會納入原委會的意見,持續研擬。」然而,偏鄉老人是一日日老去,面對漫長的「研擬過程」,老人們不知還能等多久。

(本圖文轉自合作夥伴新新聞,原文標題:【社會事】一張建築執照卡死偏鄉老人照護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護理師的告白:1 人顧 60 人、評鑑猛造假的長照界我實在待不下去!

草率通過的長照法:每月補助不到 300 元,誰想來照顧失能老人?

《長照法》爭議懶人包:小孩一出生就得養老,符合世代正義? 

The post 長照到底照顧了誰?原鄉日照中心設置辦法太嚴格,老人一但「失能」只能離開家鄉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社會責任】成為他們的「甜心」──協助精神疾患者重回社會,就是省下數百萬的健保資源!

$
0
0

86-1

前言

以金林為首的病友家屬靠著募款和政府補助,成立台灣第一間由精障者提供餐飲的庇護商店「心朋友的店」,雖然不賺錢,但甜心們人際互動明顯改善、有的甚至已可進入社會工作,早已省下數百萬元的健保資源。

文 / 林筱庭

台北市信義區的一條巷道內,有一間外觀與一般餐飲店無異,實則訓練精神疾患者重新學習生活技能的庇護店家。「心朋友的店」有十多位員工,將近半數以上都是中度思覺失調症患者,他們結帳、做餐、送餐十分熟練,雖然偶有「出槌」,經由領班從旁叮嚀,至今仍無太大錯誤

「放茶的時候要輕一點,才不會把茶水濺出來。」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提醒送餐的服務生後,轉頭向記者解釋,「甜心們都知道怎麼做,但因疾病將腦中程序打亂,他們需要思考下一步怎麼做,這時便需要我們從旁提醒。」

金林口中所稱的「甜心」,便是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稱呼『甜心』,是重新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即使生病也要告訴他,你這個人仍舊是美好的。

  • 精障者就業困難重重

智能障礙者經由訓練而熟練一項工作,精神障礙者也是,需要一個練習與社會接觸的場所,讓他們走出醫院、踏入社會,克服壓力與情緒波動,在生活中學習重新操作、重建生活。金林說:「這些應該是由政府來做的,社會支持系統卻遲遲『長』不出來。」雖然《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規定縣市政府必須聘僱一定比例身心障礙者,因沒有規定障別,加上社會大眾普遍存有先入為主的恐懼、排斥心理,使得肢體障礙者成為聘僱大宗,比例高達六成,相形之下,精障者可說是相當「不討雇主歡心」,至今仍只有不到一成、六‧三%的聘僱比例

以金林為首的一群病友家屬,決定自己跳下來做。二○○三年成立台北市心生活協會,隔年以協會募款一七○萬元加上政府補助二十萬元,成立台灣第一間由精障者提供餐飲的庇護商店「心朋友的店」,目前有十多位精障工作者與一名社工領班。

之所以選擇餐飲,金林說,是因為甜心們愛喝飲料,且餐飲店門檻較低,也能讓甜心與人群互動,一點一滴讓甜心把生活技能慢慢學回來,「康復不等於痊癒,這疾病是跟定了,只要控制得宜,生活不會被病牽著走,就像一般人一樣,能夠安排自己的事情。」只要提供各式活動與工作機會,幫助甜心持續精神復健,就能夠協助他們發揮自我。

  • 給甜心情緒上的支持

一位重度思覺失調症甜心,年約五十多歲,發病前能言善道也曾開店當老闆,罹病後情緒起伏變大,易主動與人挑起糾紛,過去多次進出康復之家。「有一次在店裡,情緒一來,他用手捶桌子,桌子破了一個大洞,我們就教他,情緒不好時先離開現場。」

金林說,這位甜心前後在店裡待了三年,逐漸學會與人應對的方法,也學會面對情緒該怎麼解決,「他們需要的其實就是情緒的支持,告訴他們自己『可以』,而非一味『上對下』的治療、給藥,才能讓甜心們的情緒與人際關係互動維持在穩定狀態上。

有的甜心剛到店裡,可能因為內心緊張或是藥物副作用,不擅長也不知道如何與人面對面交談,面對來客的壓力反應慢、無法及時回應,對人態度冷漠,半年後卻已能到企業工作;也有的甜心,面對男女間的界線不知道如何拿捏,容易毛手毛腳,經由金林反覆「叮嚀」,後續人際互動明顯改善。

  • 學會與人應對的方法

金林表示,這些都是無法單靠吃藥治療達成的進展,也因為甜心們自己能賺得收入,雖然一個月僅約四千至六千元,金額不多,卻能讓他們從工作中獲得成就與滿足感,進一步減輕家屬的負擔壓力,成果遠比想像中來得大。

不過,「心朋友的店」一路走來卻是步履蹣跚。營運第二年,就因為「績效太差」而未通過身心障礙就業基金補助,差一點付不出店租、設備與社工員的薪資而斷炊,靠著再募款而撐過;近年則因物價連年飆漲,成本不斷墊高,營運時常處於赤字,每年勞動局評鑑都因此只得到乙等

甜心在庇護商店工作帶來的成效,早已替社會省下數百萬元的健保資源,這些早超過補助款。」金林說,看見每一位甜心成長,就能見證希望,協會也會繼續「且戰且走」下去,「歡迎大家來這裡聽甜心們喊聲:歡迎光臨!」

  • 心朋友的店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二段 79 巷 1 弄 1 號

電話:(02)27328631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7:30 至 16:30

營業項目:元氣早餐、風味午餐、茶品、咖啡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518 期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新新聞


延伸閱讀:

只要不正視對於心理衛生和精神醫療的了解,台灣別想自稱一個「進步的國家」!

親愛的,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請別用你們口中的「正義」,製造出下一個受害者

 

The post 【社會責任】成為他們的「甜心」──協助精神疾患者重回社會,就是省下數百萬的健保資源!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民進黨傷腦筋】狂電張景森也解決不了,台灣仍要面對進退兩難的都更困境

$
0
0

2016-05-05_114915

文/謝志誠

 

準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臉書的 kuso 文,讓許久不見的「都更」,再度出現在媒體版面,成為熱門的議題。在擺脫張景森個人的褒貶之餘,即將全面執政的民進黨還是得回頭面對眼前兩大都更困境:都更修法怎麼修?公辦都更誰來辦?

  • 都更修法,怎麼修?

都更條例自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公布施行後,歷經八次修正,卻始終難為各界所滿意。

其中,部分條文被宣告為違憲,部分條文則被認為過度偏頗建商,例如:要求公有土地一律參加都更的「以小吃大」條文,攸關權利分配的權利變換階段竟然不需要同意書,以及三家估價者全由實施者指定等等。號稱可健全公辦都更機制,並強化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的第九次修正草案二度送進立法院,卻未竟全功。

昔日提案最多,發言最踴躍的民進黨雖然已在國會取得絕對優勢,但至今仍按兵不動,五二○之後,是繼續擺爛?或開始排審「前朝」的修正草案?或先撤案再重新送審?或是廢除都更條例,另訂適用公辦都更的「都市再生條例」與適用民辦都更的「危險及老舊建物更新促進條例」?大家都在等著看。

不管怎麼盤算,底牌掀開前,以下三個爭議的課題可得先講清楚,否則修法進度又將陷入困境,原地打轉。

首先,什麼是公益性與必要性?

回顧修法討論過程,最常掛在嘴巴上的就是公益性與必要性,尤其是在文林苑強拆事件之後,要求「主管機關劃定或變更更新地區、給予容積獎勵及受理代拆申請」時,都必須以公益性及必要性為前提。問題是,什麼是公益性與必要性?誰說了算?

其次,容積獎勵是不是萬靈丹?

有專家說容積是公共財,涉及都市環境品質與公共設施承載能力,政府浮濫給容積獎勵就像浮濫印鈔票一樣,會有後遺症。遺憾的是,自從出現「一坪換一坪」的口號後,「都更免出錢」的印象就此深植人心,能不能「一坪換一坪」?甚至換更多?似乎成為都更成敗的關鍵。

其實,稍具常識者都很清楚,恩典是來自容積獎勵;今後,民進黨政府要推社會住宅,說要借力容積獎勵;推動老屋改建,也要以容積獎勵做為誘因。張景森說:「我不相信單靠獎勵的糖果,能夠推動都市更新。」的確,推動都更不能單靠這顆糖,但沒有這顆糖,都更怎麼推?就拭目以待吧!

另外,代拆不代拆?

依照都更條例規定,實施者對於應由所有權人自行拆遷,卻拒絕拆遷的土地改良物,可以申請主管機關代拆,且主管機關也有代拆的義務!因此,有人認為代拆是依法行政,且實施者的都更計畫已載明將申請代拆,計畫既經審議核定公告,主管機關代拆當然是「責無旁貸」,因而主張在附加協調機制下維持代拆條文。

  • 公辦都更,誰來辦?

有人則認為,政府根本就不應該介入代拆,代拆已經成為都更的護身符,只要同意比率超過法定門檻,實施者就不願意去思考可能的替代方案,因而主張應該予以刪除,或交付司法裁判。看來,這可要很傷腦筋!希望不要又把代拆條件推給夢幻般的公益性與必要性,或者簡約地說公辦都更可代拆,私辦都更不可!

最近以來,推動公辦都更已成為首長選舉的必備政見。和「防災型都更」一樣,都是都更條例已有明確規範,毋庸修法就可以立馬推動的。公辦都更誰來辦?依照都更條例規定,可以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自行實施或經過公開評選程序委託建商、或者同意其他政府機關自行實施或委託建商實施。

至去年底,已經實施的三十六件公辦都更,就有二十六件是委託建商擔任實施者。因此,民進黨政府應該說清楚,爾後的公辦都更是要由誰來辦?如果跟過往一樣,部分委託建商來實施,那就毋庸否定民辦都更的存在,況且土地所有權人還有透過民辦都更的途徑,自組更新會自力實施都更。

如果是要由主管機關或由政府設置的專責機構來辦,那未嘗不是一種突破,畢竟以主管機關的人力要扛起公辦都更的任務,負擔是相當沉重的。若是如此,這個專責機構到底是要以行政法人、財團法人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型態成立?業務範疇?資金來源?與主管機關、私人專業機構間的競合關係等等,恐怕都是民進黨政府要趕快動動腦筋,甚至及早準備啟動的。

  • 不該一味否定私辦都更

公辦都更、民辦都更各有其優點,也各有其缺點,一樣得面對公益性與必要性的挑戰,一樣得渴望容積獎勵的甘霖,一樣得面對不同意戶的抗拒壓力;與其一味誇口公辦都更「大面積、大規模、多目標」的大與多,否定私辦都更,不如站回公親的高度,擬定大目標,尊重多元發展,積少成多。(作者為前九二一基金會執行長,並參與都更條例修法工作)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狂電張景森後,仍得面對都更困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如果貼「小鮮肉」可以,那張景森貼「女乳照」被撻伐是他太惹人厭還是真的「公然性騷擾」?

【謝謝張景森先鋪哏】小英上台第一件要做的事叫「公辦都更」,為什麼?

無視大法官宣告《都更條例》違憲,民進黨新內閣張景森竟諷「士林王家」是史上最 kuso!講完還偷刪文!

The post 【民進黨傷腦筋】狂電張景森也解決不了,台灣仍要面對進退兩難的都更困境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在文革下放的農村裡,遇到台灣──關於那些我當紅衛兵的日子

$
0
0

2016-05-11_181208

文/丁學良

本文是應《新新聞》之約,評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起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的,怎麼用了以上的標題,扯上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在玩東北式的忽悠?玩香港式的搞笑?還是玩台灣式的八卦?

那破天荒的劇烈一步

都不是。本文是認認真真的回憶和反省,是誠誠懇懇的感激和傷懷,是趕在「不要太晚了!」之前的為史作證,哪怕這並不是官方正史,只是草民的個人經歷。

「文革」在我那一代少年學子的記憶裡,是始於一九六六年六月十三日下午兩點鐘──學校裡的擴音喇叭宣布來自中共中央的指示:從現在起,一律停課鬧革命。何時復課,等待中央的有關指示。當時挺開心的我,初二年級尚未完,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從那一天起,我們就一步跨進了橫掃人類各種文化遺產的狂飆時代,其中又以「大破四舊」即剷除中華傳統精粹為烈。

從那一時刻開始,我成了母校安徽省宣城中學的全職革命學生,一直鬧到一九六八年的年底。期間幹過正宗的紅衛兵小將應該幹的所有的文攻武衛、壯懷激烈,只差沒有殺死人和沒有被人殺死。可那也不是有意拒絕為之,而是碰巧沒挨上。凡此種種,我的《革命與反革命追憶》(聯經公司,二○一三年七月增訂版)裡有細細交代,此處不再贅言。

毛澤東一聲令下,我們紅衛兵於一九六八年下半年始,被分批驅趕到農村裡接受再教育。雖然我們很快就明白了,「偉大統帥」的這個「你們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是蒙人的花招,但還是陸續發現到,在偏僻的鄉下確實有令我們大腦開竅的少數幾樣際遇,其中一樣就得益於中華民國在台灣。

那時的安徽南方農村,實行的是生產隊「大呼隆」作業:每天清晨村裡的大喇叭一響,我們就得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服、拿農具、排成隊、唱著毛主席語錄歌走到田地裡,集體作業。每天都要勞作到天黑,十幾個小時,吃也吃不飽,累得精疲力盡。唯一的精神補償品,就是偷偷收聽發自台灣的「自由中國廣播電台」。

農民隨身帶著一部手提式電晶體收音機,是「黃山牌」,有幹部在場時,就調到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頻道,收聽革命樣板戲。沒有幹部在場,就調到台灣的廣播頻道,收聽「敵台」。

由收音機聽見台灣「敵台」

我們知識青年一開始,被農民嚇得不輕。

「收聽敵台」是「文革」中的一樁嚴重反革命罪行,在城裡有很多人就是因此而被抓住、判刑、坐大牢的。在距離宣城縣城二十公里的安徽勞動大學裡,一位躲在宿舍裡吃西瓜的教師,因為朝搪瓷臉盆裡吐瓜子發出的「滴答、滴答」聲響,被窗外的群眾專政大隊隊員誤以為是收聽「敵台」,就把他抓起來,關押審問。而在偏僻的鄉村裡,農民們就敢在田地裡公然這麼幹!

他們大部分時候收聽的不是台灣政戰系統編制的政治節目,農民不太聽得懂;他們最愛聽的是中國傳統戲曲,他們稱作「老戲」。這類老戲在民國時代是皖南農民們過年過節、紅白喜事期間必有的重頭項目,年紀大一點的,都還能有板有眼地哼上幾句。

可惜到了一九六六年夏季以後,就完全被禁了。農民們覺得革命樣板戲差遠了,沒味道。起早摸黑,臉朝黃土背朝天,他們能聽上幾摺子老戲,也算是靈魂裡補了一點氧。

像我們這些「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少年一代,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認知,原本是絕對的負面。每日每時中共宣傳都要把台灣描述得比人間地獄還糟糕,是美帝國主義庇護下的罪惡淵藪。可是跟在農民後面時常聽幾段傳統戲曲,再加上夾在其中的播音員短短的「對大陸同胞」的溫馨問候,不知不覺的,就大大降低了對台灣的敵意。

腦子裡時不時地會疑問:那邊的社會沒那麼糟糕吧?他們能把中國傳統戲曲保留的完整無損,也算是一樁善事吧?

連老毛也愛聽「老戲」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毛澤東和他的最可靠的文革助手,私下裡的看法與皖南農民們是一致的。治中共黨史的名學者高華先生,十幾年前就跟我談到,「文革」發動之前毛澤東授意,要把最精華的中國傳統戲曲請最優秀的藝人演唱,錄製下來,他本人還想欣賞。

中共理論部門編撰的史料處處顯示,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的首席顧問康生,一直就是個老戲迷,且堅持要看未經過「清潔」處理的原版戲曲,愈鹹濕愈過癮(仲侃:《康生評傳》,北京:紅旗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內部版)。

也是多年以後(一九八九到九○年間)我才知道,蔣介石為首的黨國高層,主要是為著在台灣社會和國際舞台上凸顯,他們領導的國民黨才是中華正統,而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是中華傳統的毀滅者,便發起一項「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利用文革事件來支撐國民黨統治的道德基礎(陶涵:《蔣經國傳》,台北:時報出版,二○○○年版第十七章)。

在遙遠的外國認識故國

我從皖南農民收聽「敵台」的小視窗那兒獲得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被中華民國在台灣精心呵護的初步印象,一直到文革以後被選中赴美國留學期間,才有了機會擴展、深化和具體化。我留美的第一站是匹茲堡大學,那裡有楊慶堃、許倬雲等學界前輩和一個小小的東亞圖書室。在那兒的一學年(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六月),使我多少能聽到、讀到未被中共歷次革命動過手術的中華文史資訊。

緊接著在波士頓的八年,無比豐富的機會和資源,為我開拓了認知正版的中華傳統及其蔓延和轉型的種種情境。與張光直和余英時等大師輩的交往、參加頻繁的「燕京學社」漢學研討會、跟來自台灣的幾代知識分子對談、閱讀哈佛大學東亞圖書館裡的完整系列文獻,加之隨後應聯合報系邀請訪問台灣與文化界、教育界、傳媒界、政經界、宗教界、工藝界的親身交流,讓我終於接駁上那些在中國大陸被生生切割了的中華文化淵源,與傳統中國通電了。

每當我和上述的人、書、事深度接觸的時候,都很自然地把他們和它們假設性地納入到文革那道洶湧紅流之中,發出一連串的傻問:倘若他們和它們都留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便能熬得過鎮壓反革命運動、三反五反運動、拔白旗插紅旗運動、批判胡風集團運動、反右運動、大饑荒等等,還有可能熬得過文革嗎?

我翻閱漫長的「文革中受害的著名知識分子名單」、「文革中被毀壞的歷史文物一覽」,看來看去,他們熬得過去的概率接近於零,它們則稍高一點。

所以,上面的連串傻問也可以翻譯成直白的話語:諸如胡適、傅斯年、梅貽琦、錢思亮、王寵惠、李濟、董作賓、台靜農、梁實秋、乃至林語堂、錢穆、徐復觀等等,倘若當年拒絕移居於中華民國在台灣,而是和陳寅恪、熊十力、陳夢家、張東蓀、老舍、傅雷、翦伯贊、梅汝璈等等一樣,留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不就成為後面這群文化人一樣的「生也苟且,死也白死」的黑九類了嗎?想想真後怕,為他們及其家人、也為他們的幾代弟子捏一把汗。

文化中國的祭壇在台灣

所以,不管大家如何看待蔣介石為首的那兩代中華民國統治層在政治領域裡的所作所為,也不管大家如何看待今天的國民黨之人事和政策的走向,凡是對中華文明有真心認同的人士,都得承認,一九四九年以後、特別是一九六八到七七年期間的中華民國,為保留華夏傳統做了許許多多值得今人和後人感激的善事。

你可以抨擊他們在海峽這邊是為著政治目的打弘揚傳統文化的牌,但這比海峽對岸的毛澤東集團為著政治目的摧毀傳統文化要好過無數倍。尤其是對我這樣親歷過文革的大陸學子,每次對比一九四九後三十年左右長時段裡海峽兩岸的學術出版物和媒體的文化記事,都不得不重申一句:「文化中國」的祭壇是在台灣,而不是在中國大陸。

「文化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特別是在全球華人圈裡,贏得了厚實的尊重和誠摯的感謝。雖然當初(一九四九至八八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執政者們並沒有現今「軟實力」之類的概念,但他們推展的傳統文化政策,卻客觀上釋放出軟實力的效應。直到他們去世之後多年,每當海峽兩岸一大一小兩個政體發生衝突的關頭,環球華人社群多半是把同情心投向小的一方。這一是拜台灣民主化掙得的回報,一是拜台灣遺存了更多的中華文化傳統贏得的回報。

以上的話語,筆者早先也在其他的時間空間裡言說過,可眼下說來,卻別有一番意緒。恰逢文化大革命發起五十周年,在海峽那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地上,無數的人們亟想議論,卻不讓議論。在海峽這邊的中華民國領地上,絕無勢力禁止人們做任何議論,卻罕有人萌發議論的興致。

若是十數年後,「文化中國」的情懷也被台灣大多數居民所拋棄,「文革」六十周年、七十周年之類的大事件,恐怕海峽兩岸都缺乏議論之聲了。不過到了那時,固執己見的筆者仍然會不甘寂寞,偏偏要把本文的要旨大聲重複一遍:

感念大浩劫裡的中華民國

中土禮崩樂壞、天下大亂之際,孔夫子呼籲:胸懷「悠悠乎文哉,吾從周」的仁人志士們,要「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這被毛澤東江青手下的革命大批判寫作小組怒斥為「妄想大開歷史倒車」的反動主張(《論法家和儒法鬥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四年版自一三二至一三三頁)。二十世紀中後期,中華民國在台灣所做的,至少大大有益於後兩項──在中國文化大浩劫的歲月裡,盡力護衛中華傳統文化,提供此一傳統為數不少且惶惶不可終日的代表人物以棲身續命之所,客觀上為華夏的文化道統延續了幾支香火。

僅僅為此,我等學子也不會忘了中華民國在台灣!

(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政治社會學)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文化大革命結束 40 周年,這座「文革墓園」記錄下了中國政府的沉默與難堪

絕對的鎮壓異己、全面要求媒體姓黨⋯這已在醞釀中國爆發第二次文革的可能性

在專制暴政下誕生的「舉報」──黃安檢舉藝人的行為,其實是來自文革時期的產物

The post 在文革下放的農村裡,遇到台灣──關於那些我當紅衛兵的日子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八年磨一劍,為何蔡英文的內閣卻排不出黃金團隊?原因是民進黨「選太好」了

$
0
0

13124946_10153337541396065_6455344188628524069_n

文/新新聞

「天下是這兩位年輕人打下來的……。」

選後,在一個場合裡,準總統蔡英文向訪客這樣介紹在座的兩位成員。究竟是哪兩個「年輕人」,被準總統這樣形容?答案就在新總統的總統府及國安團隊裡。

  • 智庫陣容龐大,但人才在哪?

趕在五二○就職日的一周前,新政府的總統府及國安會人事,終於端出。然而,依據《國安會組織法》,可置副秘書長一人至三人,諮詢委員五人至七人,目前僅公布兩位副祕書長,四位諮委,顯見新總統的國安團隊仍有待補空間,任務分工也尚未齊備。

在此之前,總統執掌相關的國防外交領域人事一經公布,國防部長馮世寬、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的人事組合,亦讓人彷彿有搭上時光機回到過去之感。

一位見證多屆總統的資深媒體人曾提到:「小英準備當總統那麼久了,想必也像李登輝當年傳說的一樣,有個黑板排人事,排列組合了好幾次(才定案)。」他不解,小英「為什麼還會事先沒喬好,找不到人?最後都是老男人?

b15529d3-b54a-46ad-b59b-920f1fba94a0

先將時間拉回今年一月十六日,蔡英文順利攻下總統寶座,便陸續欽點身邊最親近的功臣,留下來幫忙治理江山,早自農曆年前,外界已傳出劉建忻內定總統府副秘書長、陳俊麟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而蔡英文後來口中所稱打天下的「年輕人」,指的正是這兩位。

從事後看,準總統親信早早「驗明正身」,意在交付政治任務,並透過各自不同的人際網絡,布網尋人,並代準總統私下進行探訪、徵詢等前置工作。

照理說,蔡英文是歷屆以來擁有最充裕時間籌組新團隊的準總統;更不要說,她八年磨一劍,四年前還籌組陣容龐大的智庫,最後,為何仍排不出所謂的黃金團隊?

箇中原因,除了牽涉蔡本人向來不喜提前攤牌的謹慎個性,過程中,也受限於各種主客觀因素,即使蔡私下敦請在國安領域經驗黨內無人能及的邱義仁協助覓才,或當說客,決定權仍在蔡本人。

外界可能難以置信,新總統所遇的「人才荒」,部分原因與這些年民進黨「選太好」互有連動。綠營這幾年在地方及中央選舉,聲勢宛如秋風掃落葉,地方縣市拿下十三席,國會拿下單獨過半的六十八席,再加上中央執政,版圖擴張太快,大後方人才增援不及,黨內幾位工具人頓時「分身乏術」。

舉例來說,傳統上總統府秘書長多為黨內大咖,負責幫總統對內、對外溝通協調。原先綠營內包括蘇嘉全、林錫耀等都是合適人選,但蘇嘉全被蔡欽點競逐立院龍頭,林錫耀則安排襄助閣揆林全;吳釗燮原本也被認為頗適合,但又因國安會秘書長難尋,最後回頭從老李時代「尋寶」,找上曾在李總統任內擔任總統府與國安會副秘書長,專長在外交的林碧炤。

至於兩位府副秘書長中,特任副秘書長劉建忻是總統親信,參贊角色不言可喻,可以預期未來他是替蔡分憂解勞的「雜辦大總管」;另一位副秘書長為原駐帛琉大使曾厚仁,負責外交聯繫。曾厚仁語言能力強,早年派駐南非遇上斷交,公餘與同事合著「英文成語典故」一書,曾擔任過阿扁總統的英文翻譯。他在擔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時,與時任駐美代表的吳釗燮並肩拚外交,獲吳賞識,應是其出線的主因。

  • 民進黨「選太好」,人才不夠用

相顯之下,國安會負責外交的陣容,目前只有祕書長吳釗燮自己一人,未來在戰略評估暨規畫,以及兼顧美日、歐洲、邦交國等事務上,任務繁重。

至於新任諮詢委員傅棟成,與新任總統辦公室主任詹志宏長年扮演蔡英文的兩岸智囊,未來該領域應仍不脫由兩人領銜擔綱。而從陸委會張小月、外交部李大維的人事布局,可以預見,未來兩岸外交的規畫及決策權仍在總統府及國安會,陸委會、外交部則扮演執行者的角色。

國安會兩位副秘書長中,陳俊麟長年來扮演政情預測、危機救火隊等角色,未來任務應不脫危機管理及預警等範疇;另一位副秘陳文政則為國防專長,蔡英文「國機國造」政見將有賴他銜命完成。

目前公布的四位諮委中,除傅棟成專長兩岸,李德財(中央研究院院士)專長資安,是無給職諮委;姚人多除了是總統不可或缺的首席文膽,他對社會趨勢的敏銳觀察,應可做為新總統的「防腐劑」。至於林峯正(台灣人權促進會前會長),則被認為是蔡營有意拉攏跨黨派勢力,如時代力量,他在司法及人權議題上,長年亦多所著墨。

  • 國安會的經貿人才還在尋覓中

不過,此次國安會裡卻無經濟戰略,或國際經貿談判方面的人才,儘管林全所領軍的財經小內閣陣容不小,但有識者認為,對於經貿議題,總統還是需要有人居間扮演戰略規畫及跨部會協調的角色,蔡看來還在尋覓合適人選。

先前外傳將出任駐印尼代表的外交部前部長黃志芳,最後確定留在府內,負責籌設「新南向辦公室」並擔任主任。黃志芳當年因為年資不足,無法領取退休俸,為了「補年資」,蔡總統還特地費心替他安排。如此這般待遇,就看他未來端出什麼樣的南向成績單,回報蔡老闆了。

至於新任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從小英基金會時期,便跟著小英私塾學習,練就不錯的政策與政治鼻,在擔任民進黨新聞部主任期間,有時一天要接上百通電話,但未來擔任府發言人,又是個得「起得比雞早」的工作,執政的滋味如何?五二○之後就知道。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封面故事】八年磨一劍 排不出黃金團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蔡英文臉書


延伸閱讀:

我認為蔡英文 520 上台後,應為原住民族所做的第一件事

【范疇專欄】蔡英文 520 的就職演說,是否能不再「以中國為座標」?

【520 就職倒數】作為三軍統帥的蔡英文總統,請不要忽略台灣國防的五大問題

The post 八年磨一劍,為何蔡英文的內閣卻排不出黃金團隊?原因是民進黨「選太好」了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跨國婚審查太瞎】答不出「你岳父幾時生日」就是假婚姻,娶個外籍新娘錯了嗎?

$
0
0

文/李英婷

BO 導讀:

跨國婚姻「境外面談」制度,實施至今滿十年,卻屢遭批缺乏裁量標準,僅憑面談官的個人主觀判斷,決定婚姻真偽,未免過於武斷,也導致許多家庭因「莫須有」的質疑而團聚夢碎。

時間回溯至二○○五年,一份剛出爐的美國人口販運報告,將原為第一級安全名單的台灣降級,列為觀察名單。外交部為過濾「假結婚」,因而開始對國人與越南、印尼、烏克蘭等二十一個國家的跨國結婚,採取「境外面談」的審查制度。

「境外面談」實施至今滿十年,外交部一向以維護國境安全、防制人口販運等理由,認為面談有存在必要,但卻屢遭批缺乏裁量標準,僅憑面談官的個人主觀判斷,決定婚姻真偽,未免過於武斷,也導致許多家庭因「莫須有」的質疑而團聚夢碎。

  • 娶個老婆,竟要和政府打官司

國人雖能透過訴願或訴訟來尋求救濟,但過程曠日廢時,結果也不保證如願,有人就感嘆「娶個老婆,竟然還要和政府打官司!」在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求助立委,但也因立委的「關心」,駐外處同意再啟面談、甚至通過率相對提高,也扭曲了面談的初衷。

d7eadbf1-f9c9-4805-992d-6b868782b8fe

據統計,近兩年未通過面談,而核發「駁回簽證申請」的拒件處分函約達三○%,其中救濟途徑,高達九成是透過立委關切,僅有一成是訴願或行政訴訟等方式處理

新政府上任高喊「南向政策」,東協十國除了新加玻、馬來西亞、汶萊等三國外,其餘七國人民與我國人通婚均須經境外面談。相較歐美先進國家人民,只需申請母國單身證明、經外館驗證後即可入台,這些國家人民卻得突破層層關卡才能結婚,外交部憂心「差別待遇」的歧視,將不利雙邊關係的拓展,日前已召開公聽會,邀集朝野立委討論面談審核的修正方向。

外交部領務局科長陳雅玲表示,東南亞相關駐處受理面談案每年逾六千對,每案平均約需花費二小時,等於每位領務人員每日僅能面談四至五對,因此以此速度消化登記面談的案件數量,對各駐處而言是極大挑戰;且駐處投入相當的人力與時間,執行結婚面談業務,已排擠其他業務的推動。據瞭解,目前胡志明市若要申請面談,最快得等半年後才能排上時間。

  • 外交部提出因應方案

外交部官員表示,一四年越南排華暴動,外館第一時間無法照料台商,就是因為所有人力都在處理面談事宜,才遭痛罵「台商不如外配」。若未來政策認為國安疑慮不大,確可考慮鬆綁對跨國婚姻的管制,朝簡政便民方式邁進,讓駐外處回歸外交本業,確實做好僑務及經貿業務。

d78e6211-abe5-4ed8-9a2b-8340ff54c7c2

外交部提出因應方案有二,一為面談審核制度「退場」,國人完成外籍配偶的母國結婚程序後,駐處僅就雙方結婚證書與外籍配偶提具的必備文件,做「形式效力」的驗證,隨後即核予來台依親停留簽證;待外配入境後,再由移民署依權責決定是否核發居留證。

二為面談制度「轉型」,參考各國對跨國婚姻的做法,在入境前做書面形式或對外配進行初步面談審查,但本國人則無須赴駐外處接受面談,而是外配入境後再由移民署對雙方婚姻生活,進行「實地稽查」及二度面談,以確切探求婚姻的真實性,避免駐外處僅憑初步面談而有誤判。

不過,移民署卻認為,簽證核發是由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負責,等於外交部不經審核就把「外配」放進國境內,卻要由移民署來為國家安全把關,負責監督外配入境後的行動、查證結婚的真偽,「等於將責任丟給移民署來承擔,太自私了!」

這位官員說,移民署人力不足、經費有限,針對中配入境業務,除了國境線上實施面談,還得進行入境後的家訪,已動用一半人力處理,更何況新住民辦理業務,也幾乎都得透過移民署,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政府怎能褫奪人民結婚的權利?

每個個案都是制度設計瑕疵的縮影,當個案積累成通案時,無異是督促相關部門須正視、並修正機制設計的謬誤。一位涉外官員表示,尊重面談官的獨立判斷,但無法保證所有人心態、精神都正常,因此才設有「複審機制」,若面談官判定拒件,會交由第二人複審,若認同即發函通知;若意見不同,則給再次申請機會。

不過,該官員也坦承,隨著人員異動,複查機制確實無法有效落實,此時是該檢討的時候了。

各縣市的跨國婚媒協會也已連署要求改革,綠委羅致政預計二十四日召開公聽會,討論「境外面談」存在的必要。外籍聯姻輔助暨婚介促進協會理事長吳德昌贊同「轉型」,他認為「政府怎能褫奪人民結婚的權利?」

吳分享說,有台商朋友近日與駐外處官員吃飯,他問官員「你知道你的丈人、丈母娘今年幾歲嗎?」該員回答「我哪知!」台商便調侃地說,「那你還問人家這問題?難道你自己的婚姻是假的?」吳建議,「讓雙方進行問答,就能判斷結婚真偽嗎?要有婚後生活,才具真實性。」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


延伸閱讀:

別叫她越南新娘,她是我老婆!

台灣的大老闆可以坐擁三妻四妾,政府卻規定外籍配偶不能「違反善良風俗」?請問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

【十萬買個越南妹】柯 P 的「進口外籍新娘」說,只是不小心道出社會醜陋的真相

The post 【跨國婚審查太瞎】答不出「你岳父幾時生日」就是假婚姻,娶個外籍新娘錯了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變調的美麗家鄉】為了改善水泥廠帶來的汙染花了 20 年,蘇澳人卻還是不敢開窗

$
0
0

58-1

BO 導讀:

在蘇澳鎮的白米社區藏著一段與水泥廠對抗數十年的故事,巨大的落塵量讓居民苦不堪言。從「老縣長」陳定南環保立縣,空氣才逐漸改善。但現在的蘇澳人,停在戶外的車子仍是一夜白了身子,當地居民卻表示:空氣品質,已經好很多了……

文/李又如

要瞭解宜蘭的水泥業,就讓人想起這個因水泥廠而死、後來卻因對抗水泥廠重生的社區。踏入白米社區的那天是平日,社區裡的人很少。從小路駛進,不斷見到路邊白色的礦石,愈往山去,就像秘境。

  • 水泥窯高溫處理高科技廢溶劑

這裡,是當年對抗水泥廠的重要據點。白米社區的來由不是稻米,而是一顆顆白色的石頭,帶來經濟,也帶來汙染。蘇澳是全宜蘭落塵最嚴重的地方,座落著日治時期就創立的台灣水泥蘇澳廠。在白米社區周邊,還有十幾家礦石加工廠,每天巨大的落塵量,曾讓居民苦不堪言。

空氣獲得初步改善,是在一九八○年代,決心環保立縣的陳定南,提出青天碧海計畫。青天計畫就是針對主要的汙染源長期監控,甚至派人駐廠,二十四小時監測,「當時的汙染源就是水泥廠。」白米社區合作社經理林瑞木,曾在環保局工作,正好就是青天計畫的執行者之一。

「這個計畫迫使縣內四家水泥廠投入很大的經費做改善,才使周邊社區的汙染受到比較好的控制。」林瑞木提到,水泥廠改善後,監督計畫規模就漸漸縮小,轉型為其他的稽查方式。而白米社區也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發展社區特色,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隨著產業升級,高科技產業的廢棄物終於成了問題,酸洗晶片的廢溶劑無處可去。經濟部與環保署追隨國際潮流,提出水泥窯高溫可以處理廢溶劑,而廢溶劑的熱值還能成為燃料,降低水泥廠成本的雙贏策略,由民進黨籍縣長劉守成同意,首先在宜蘭開辦。

高溫處理,真的就沒問題嗎?居民心中始終打著問號。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鄒金玉指出,「水泥廠開始處理廢溶劑以後,附近飄出了跟以往不一樣的臭味,而農田裡的菜下過雨後,有像被火燒過一樣的痕跡。」居民開始抗議。最終,是在國民黨籍縣長呂國華任內,一紙行政命令,廢溶劑再也不能進到宜蘭。

  • 業界無法判定無毒,自行停止使用

不過,禁燒之後,社區還是時常聞到臭味,「我們就去問啊,該不會還在偷燒?」鄒金玉提到:「但台泥說他們是燒汙泥餅,是無毒的,合法的,環保局都有在監督。」

廢溶劑真的在宜蘭絕跡了嗎?

宜蘭縣縣議員林棋山去年在議會質詢環保局時曾說道,「台泥在燒的氟化鈣,聽說是因為要逃避廢溶劑不能燒,所以把廢溶劑摻土,變成氟化鈣,這不知道跟誰學的,結果也能燒!」聽來令人膽戰心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525 期〉goo.gl/1zwkim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原文標題:【宜蘭 你敢住嗎】改善了二十幾年 蘇澳人還是不敢開窗


延伸閱讀:

台大教授談六輕國光:當初陳定南為宜蘭保住好山好水,如今六輕國光也不該落腳彰化雲林

1994 年的陳定南打臉宋楚瑜:台灣錢即使淹肚臍也被國民黨吃掉

一張台灣地圖告訴你:40 年來台北變乾淨,但癌症和汙染都跑到中南部了

The post 【變調的美麗家鄉】為了改善水泥廠帶來的汙染花了 20 年,蘇澳人卻還是不敢開窗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泛藍陣營的網路新星?侯漢廷:藍營網路文宣首先要好笑

$
0
0

 

2af3e086-bbf5-4bc8-8dae-6475d5f2df93

文/新新聞

侯漢廷和王炳忠同為新黨積極培植的新一代,曾在一四年與當時的教育部站在同一陣營「反反課綱」,攻占不少版面。雖未如王炳忠在三一八學運一夕爆紅,侯漢廷在綠色執政後,卻以自製影片成功在網路獲得聲量。

新政府上台後,政策諸多反覆,甚至被諷為「馬規蔡隨」,但淪為在野的國民黨,卻陷入監督乏力的窘境,空有龐大文宣體系,卻少有打動人心的佳作。即使日前拋出對比卸任總統的住所,凸顯前總統馬英九清廉自持的照片,在網路上也獲得不錯迴響,但效應仍局限於藍營基本群眾,難以擴散到年輕族群。

對比近日在網路上爆紅的《鬼島那些事》,由新黨青年軍、台大政研所研究生侯漢廷獨力操刀,以手機自拍、自演嘲諷時事的「零成本」短片,動輒都有上百萬次的點閱率,甚至十多萬的分享數,連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都在個人臉書分享。侯驚人的網路影響力,也讓藍營人士不禁感嘆,「整個黨的文宣戰力,竟比不上侯漢廷一人。」

其實在侯的眼中,大選後網路氛圍已有微妙變化,藍綠攻守易勢的契機早已出現,只是國民黨受困僵硬制式的文宣思維,一直沒有抓到年輕人的胃口。他說,當初是看到對岸網路紅人 Papi 醬的影片,才有了靈感想用詼諧嘲諷的表現手法,來討論嚴肅的時事或政治議題,沒想到真的大獲成功。

以侯所拍〈警察辛苦了〉的短片為例,由於不涉藍綠政治立場,臉書推出至今不滿一個月,竟創下五○一萬瀏覽次數,分享數更突破了十一萬。即使是侯漢廷以賽車轉播的創意,狠酸綠營政策轉彎的〈頭文字DPP〉影片,在挺綠網民抵制的情況下,點閱次數也還有九十三萬,加上一萬多個分享,保守估計全台已有二五○萬人看過,藍營歷來的網路文宣,無一能望其項背。

侯也不吝傳授成功經驗給國民黨,他說,好的網路文宣,首先是生活化,不會讓人看後無感。

其次要「化繁為簡」,不能長篇大論,如用「髮夾彎」來形容蔡政府政策轉向,很容易讓人會心一笑。

第三則要能接地氣,引用資訊要真實,不要流於口水,如討論便利超商店員甘苦,都是大家的切身體驗,自能引發共鳴,甚至讓綠網民也崩潰分享。

最後,要注意技術細節,如作品不能太長,才符合網路使用生態。

由於國民黨將要成立「新媒體辦公室」,搶攻年輕網路族群。侯也建議,藍營高層應調整看輕網路社群的心態,若能放手讓年輕人發揮,先改掉文宣「不好笑」的老毛病,可算是跨出正確的第一步了。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 1525 期〉goo.gl/1zwkim


延伸閱讀:

一張圖秒懂為何朱立倫的文宣廣告大輸特輸

【婉君的逆襲】國民黨的「網軍教育訓練」來了,你還不快去手刀報名?

【投票】國稅局變成動物方城市?政府文宣又爆抄襲而且還抄得很醜!

The post 泛藍陣營的網路新星?侯漢廷:藍營網路文宣首先要好笑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第一人稱的殺人故事──日本殺人犯「少年 A」的自傳《絕歌》為何能暢銷?

$
0
0

8166498900_16197e8517_z

文/李又如

五月二十日,有一本極具爭議的書將在台灣出版,來自連續殺人犯「少年A」的自白。

一九九七年,日本神戶發生連續兒童殺傷事件。十歲的山下彩花在路上被殺害,另一名目擊的女童被砍了兩刀,兩個月後才復原。三個月後,十一歲的土師淳突然失蹤,成為一顆放在校門口的頭顱,還附上一張挑釁的信件。只不過,更駭人聽聞的是,兇手是一名僅僅十四歲的少年。

為什麼要殺人?經過精神鑑定,少年A有性虐待取向與人際溝通的困難,可怕犯行被簡單歸因成幾個字。而他度過在少年觀護所的日子,重返社會,終有機會自白:

「他們都對我很親切,但他們的親切對我來講卻只是『屈辱』。我想要的是被憎恨、被痛罵、被傷害、被恐懼。」

「被叫做『怪物』、被更多人討厭、否定與拒絕,才是我唯一的願望、我的自傲、我生存的希望。」

少年A用十二萬字寫下一個殺人犯的養成,出版成書籍《絕歌》,去年三月在日本出版,狂銷二十五萬冊,卻也引起巨大爭議。有人認為他寫書是為懺悔、脫罪,謾罵的言論占了多數,仍然非常暢銷。

簽下《絕歌》中文版權、時報文化第二編輯部大眾文學線主編李國祥說:「重點不是原不原諒他、他該不該死,而是他從十四歲就想殺人,到底是為什麼?」

「這樣的書」為什麼會暢銷?

「最初始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看。」但李國祥在洽談版權時很意外地發現他是台灣唯一的出版社代表,儘管充滿爭議,他仍覺得這本書會是思考的起點。

還沒討論到內容,從「要不要代理」,李國祥就面對第一個思考。出版書籍,內容還包括殺人的細節,彷彿是在幫兇手賺錢,「我們無法反駁受害者的血淚,但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沒有一本『這樣的書』能夠出版。」他說。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的書」?李國祥指出,社會上不乏描寫殺人犯的書籍,但幾乎都是側寫,對讀者來說是隔了好幾手的資料,像是在看昆蟲、植物百科般獵奇。可少年A正好滿足了未成年犯不能判死刑、有文學造詣、又有探索自己與表達的欲望等條件,我們才有機會窺見一個扭曲的心。

「這樣的人」存在於社會角落

透過書也才發現,少年A在法庭上的表現、對媒體的吐露,有時是為了保護家人,甚至操作輿論的謊話。對照到台灣社會,從湯姆熊割喉案的曾文欽、北捷隨機殺人的鄭捷,到內湖女童案的王景玉,人們對加害者的認識,僅被簡化成:想吃免錢牢飯、沉迷電動、啃老族、曾經被霸凌、看起來就不是好東西……,然後戛然而止。我們缺少理解的機會,讓真實沒入在簡化的表象之中,人人盼望的「預防」,成為原地踏步。

如果少年A不寫,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到底怎麼想?沒有殺人事件發生,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但這些人一直都存在。」李國祥指出,「在台灣,社會的做法就是把這些人打成渣渣,當成社會毒瘤切掉,彷彿就能把他們隔絕在正常的世界以外,佯裝一切與自己無關,但致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沒有自我、只有倫理的社會,跟台灣社會很像。」李國祥觀察,「當社會開始崩壞,人們又無法跟生病的社會斷開連結,就會一起沉淪。」少年A也在書中寫道,小學時歷經慘絕人寰的阪神大地震以及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對往後的思考產生了難以言喻的影響,「那麼輕輕鬆鬆地奪走那麼多條人命,死掉的人只不過是變成了數字,為何而活?為何存在?」

連少年A自己,都是在後來才明白,這一些細微的變化都刺激了他的性格養成。而急著把犯人與社會切割的台灣社會,又會形塑出什麼樣的怪物?

「生比死更讓我畏懼千百倍」

殺人案持續發生,「閱聽媒體的強力放送,對細節多所渲染,造成人人自危;社會氛圍多半一面倒地支持『治亂世用重典』,相信極刑可以防止這種事。」馬里蘭大學犯罪學博士楊曙銘在《絕歌》中譯版的序言寫道,當看見少年A說到被逮捕的心情:「面對『生』 毋寧比『死』更讓我畏懼千百倍」,對照著接觸過的少年殺人犯,「我更確定極刑對這樣的犯人,沒有嚇阻的功效,也許反而是他們渴求的精神鴉片。」

在日本的隨機殺人研究中,有個令人悲傷的結論:它無法被預防。除了少年A的自傳,他的父母也曾經出版《生下少年A——父母的悔恨手札》,將版稅捐給受害者家屬。但當時引起的巨大震驚,源自於書中的家庭看來如此正常,卻養出一個殺人犯。

有太多還沒辦法解答的問題。可通往和諧社會的路途絕不是一條筆直的大路,仍需要更多的明燈照亮四周的幽微,直到能看清悲劇的肇因不是怪物,而是人。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Bong Grit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以殺止殺】只用死刑來解決社會問題,其實我們比隨機殺人犯更冷酷

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如果沒有死刑,我不會選擇這個方法來「死」

【槍殺了一個罪犯後】經歷隨機殺人現場,我更堅信死刑帶來的只有恐懼不是安全

The post 第一人稱的殺人故事──日本殺人犯「少年 A」的自傳《絕歌》為何能暢銷?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台灣製造的「國際人球」──要求新住民「品行端正」誰說的算?

$
0
0

64-2

文 / 林筱庭

沒有戰爭,不是天災,更無關乎被迫遷移,僅僅因為過時的台灣法令,近十年已讓上百名渴望歸化我國籍的新移民成為「沒有身分」的「無國籍難民」。如此「惡法」便是日前修法延宕多時的《國籍法》,因為該法規定,申請歸化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才能進一步申請我國國籍,而這申請還不一定能核准。換句話說,新移民得冒著歸化可能失敗的風險,其間還不能離境,只要申請稍一有差池,可能就會變成無國籍人。

  • 「品行端正」太抽象,誰說了算?

移民法規的層層束縛,使得「成為台灣人」變成一個得「過五關、斬六將」的困難任務。外國人想取得台灣國籍前,得先合法居留三至五年,每年居住滿一八三日以上,其中不得中斷,才得以向內政部戶政司申請「準歸化證」,再歷經一至兩年的跨國往返行政程序,向母國申請喪失國籍,才得以進入短則數月、長則一至二年的「準歸化期」。

這期間,倘使被發現有任何犯罪紀錄、品行不端正處,無論程度輕重,只要主管機關認定「不合格」,便會被駁回國籍申請,成為在台灣無法工作、非法居留的「黑戶」。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因申請歸化我國國籍,已喪失原屬國籍卻未被許可歸化」的外國人數,至今年五月底止,已高達一○五人。

即使經過嚴格審查「順利」歸化,取得國籍的五年內,若主管機關發現,其申請時有不符合「品行端正,無犯罪紀錄」者,也會隨時被撤銷國籍,使得外籍人士在台灣幾乎已成為另一種「弱勢」

越南籍配偶小瑜,就是其中一例。小瑜嫁來台數年,丈夫長年酗酒、不願工作,為了扶養長輩與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同意下,小瑜決定到酒店工作。在申請歸化時,內政部卻以小瑜在酒店工作為由,認定「品行不端」,駁回國籍歸化申請。

泰國籍配偶小紅,來台十三年,與丈夫在南投經營小吃店,夫妻感情如膠似漆。五年前申請放棄母國籍向台灣申請歸化成功,豈料一年後,南投戶政事務所「發現」小紅有「犯罪紀錄」,決定撤銷小紅國籍。原因是當年協助小紅代辦結婚文件的仲介,被檢察官起訴涉及偽造文書,小紅以證人身分出席,南投戶政事務所承辦人卻誤以為小紅為被告

小紅被撤銷國籍後,並不知道有三十天的申訴期,錯失行政救濟時機。如今失去身分,只能領到三個月的居留簽證,每三個月都要到移民署去延期居留證,也沒有健保,加上丈夫去世後小吃店收攤,小紅只能四處打零工,每個月僅有一萬多元收入,勉強生活。

 圖非本當事人

圖非本當事人

  • 五年撤銷期,歸化者承擔風險

南洋姐妹會執行秘書邱雅青指出,「品行端正」用語過於抽象,多以裁量者主觀意識判別,「我們辦所有的資料都要經過外館,要經過一堆流程,當初是政府自己沒有查出來,如果真的是妨害風化、搞外遇,拿到身分證了就該以台灣法律制裁,而不是剝奪他的國籍,尤其,這些認定標準在哪裡呢?品行端正原則,連有些立委也不做到啊。」

邱雅青指出,這是一個複雜的家庭、社會結構問題。有些姐妹遠嫁至台灣卻遇人不淑,有些是丈夫吸毒被抓進監獄,失去依靠在外另結男友、生子,法院卻以此判決品行不端;有的則是丈夫家暴也不願談離婚,因為離婚在台灣社會「很丟臉」,姐妹為此另尋他人,怎麼能以此撤銷國籍?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台灣要求對方先放棄國籍、再申請歸化的程序為「世界少有」,就連中國也是以先申請、事後補件的方式辦理,即使是移民法規嚴格的日本,也是如此,根本不該讓申請歸化者承擔無國籍風險。

「長達五年的撤銷時間,制度設計滿有問題,確實有許多國家會以品行不端、有犯罪紀錄做為申請駁回的標準,但很少拿來做為五年後撤銷的依據,政府自己查證不清,怎麼可依此讓人的國籍處於不穩定狀態?」廖元豪說,一個人沒有國籍是相當嚴重的事情,政府應審慎為之,即使條文要留著,也該限縮明確定義、縮短時限。

  • 條文規定死板,衍生更多問題

立法委員林麗蟬指出,撤銷國籍應要看事由的「關聯性」與「嚴重程度」,而非皆以撤銷做為處罰,為保障當事人權益,應以機關代表、社會公正人士、學者召開審查會,確保其撤銷國籍的正當性,不該僅以內政部主觀判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27 期

(本文由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社會事】逾百「國際人球」台灣製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母親節專訪】新住民在台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新住民立委林麗蟬專訪

【跨國婚審查太瞎】答不出「你岳父幾時生日」就是假婚姻,娶個外籍新娘錯了嗎?

台灣的大老闆可以坐擁三妻四妾,政府卻規定外籍配偶不能「違反善良風俗」?請問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

The post 台灣製造的「國際人球」──要求新住民「品行端正」誰說的算?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